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真理有自己的本体 ,我们可以探讨真理的本体论问题 ;真理没有本体论意义 ,赋予真理以本体论意义将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必须联系认识定义才能合理解决真理的定义 ,真理不可能是客观真理和具体真理的统一 ,真理只能被定义为认识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认识客体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相似文献   

2.
在本体论意义上理解真理问题 ,存在严重的逻辑矛盾 ,它混淆了本体论和真理论的区别 ,将带来理论上的混乱。真理范畴不具有本体论意义 ,赋予真理以本体论意义 ,人为夸大了它的作用范围 ,抬高了它的地位。真理论本质上具有属人的特质 ,把真理理解为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 ,是十足的庸俗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3.
真理和谬误     
真理和谬误的关系问题,是具有重大的理论、实践意义,而在学术界又多年争论的问题之一。本文拟结合争论就以下三个方面做些探索:真理和谬论是否“相互包含”;真理和谬论的转化;真理同谬论的斗争。真理和谬论是否相互包含?如果就真理和谬误的定义而言,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违反逻辑。真理是符合客观实际的认识,谬误则是它的反面,二者截然对立、水火不容。说真理包含谬误、谬误包含真理,就象说水包含火一样荒唐。但一些同志之所以提出这个问题并不是就定义而言,而是指被人们认为真理的认识是否包含谬误,被人们认为谬  相似文献   

4.
尼采哲学中的真理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真理问题上,尼采通过否定传统的符合论(认识论)意义上的真理和本体论意义上的真理(即真实),把真理归结为价值问题,认为只有有利于权力意志的才是真理,并强调只有少数强者通过灵感和直觉才能获得。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曾对真理问题进行过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但未对真理下过经典的定义。目前我国哲学界通常采用的是艾思奇的说法,即“真理就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里的正确反映。”对此定义,我们觉得有可取之处,但在理论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有重新讨论的必要。真理定义的精确化、科学化对于我们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深刻地认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立在人类认识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指导人们自觉地追求真理,为真理而斗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现代哲学进程中,张东荪尤其关注真理问题。真理问题不仅涉及到真理的定义,真理的标准,还涉及真理的认可问题和真理的本质问题,真理的本质问题是真理的其他问题的本体论基础。真理的本质是此在的“让存在”的自由,是一种解蔽,解蔽的同时又意味着遮蔽的可能。张东荪在批判传统真理观的基础之上,提出情境主义的真理观。它涉及到了对真理的本质问题的思考,扩展了知识问题的研究向度。  相似文献   

7.
真理的意义     
究竟什么是真理?这个问题是哲学古老而基本的问题之一,本文试图表明:哲学史上对这个问题从来没有令人信服地解决过。有些哲学家虽然对真理进行研究且得出了一些真理定义,但所有这些定义都充满了问题。于是真理的意义问题被迫让位于意义的意义问题。真理的意义只可能在真理与意义的相互关系中得以澄清  相似文献   

8.
历史主义一词具有多义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具有本体论的意义、认识论的意义和评价原则的意义。马克思主义在发现和认识人类社会历史本质和规律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它揭示了社会历史一般与个别、抽象与具体的统一 ;揭示了历史过程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揭示了历史研究的科学性和党性、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提出了自然科学和人的科学相统一的可能性 ;体现了历史认识和逻辑认识的有机结合的原则 ,历史主义评价原则和阶级分析方法相统一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海德格尔论美涉及三大关系,即,美与真理的关系:美是真理的一种现身方式;美与存在的关系:一切在者之在就是最美者;美与自然的关系:美的本质是同时的迷惑和出神。海氏将美与真理、存在、自然内在地统一起来,是一种本体论美论,有着巨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对其美论得失的考察,启示我们应将认识论美学与本体论美学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0.
搞科学哲学要不要研究本体论?本体论问题对科学哲学来说是不是一个无意义的问题?科学哲学的某些原理是否可能找到本体论的根据或本体论的证明?这些问题是值得讨论的。当然,科学哲学主要是研究科学的逻辑结构以及科学的认识规律的科学,一般不研究物质世界的客观结构以及客观事物的普遍特征和普遍规律。但是本体论与认识论是统一的,本体论问题的解决给科学的逻辑和科学的认识问题的解决以极大的启示;科学逻辑和认识论,可以从本体论中找到根据。本文想通过分析物质系统概念的认识论意义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弗雷格对于意义和真之条件的表述误导了人们将其视为真之条件的意义理论的倡导者。弗雷格并没有将句子的意义等同于它的真之条件。他的意义理论基于组合性的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了一个句子的意义如何由它的构成部分的意义组成。他的意义理论因此完全独立于他的真之理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镜式真理观和符合论中的本质主义和基础主义的否定 ,罗蒂提出了一种无境真理观 ,否认人们的认识有共同基础和普遍公度性 ,主张真理的标准是一致性 ,真理的本质是协同性。无镜真理观虽具有重要的意义 ,然而 ,它不可避免相对主义和主观主义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论翻译真实性的两大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的准则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翻译的准则就是真实性,翻译的真实性不在于功能对等,而在于文化认知,真实的文化认知依赖于科学的方法,所以语言学是保证翻译真实性的基础,文化认知是保证翻译真实性的指南。  相似文献   

14.
刑事证明标准模式可分为"客观真实"、"法律真实"和"主观真实"三种模式,每种模式各有其理论依据并各有利弊。将三者有机整合而成的"实在且正当的主观真实说",是我国刑事证明标准模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后现代主义看来,符合论真理观是神目真理观和有镜真理观,符合论的逻各斯中心主义、表象主义、基础主义、本质主义等理论前提都是不合理的。后现代主义主张用语言游戏来代替符合论,认为真理是以共同体为基础的,没有客观真理,只有主观真理和相对真理。后现代主义真理观虽有其合理的一面,却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困难,这使它难以成为主流真理观。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讨论了解释学的真理论的两方面内容 :真理的含义及在哪里探寻真理。解释学所理解的真理仍然是就理论、思维而言的。所谓存在的真理 ,也是指存在在思维或语言中的呈现 ,物理的存在是不存在真假的。因此 ,解释学就主要是在语言、艺术、历史中探寻真理。而从文本中找到的真理就是从文本中获得的体验。所以解释学的真理仍然是主观主义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辨析和厘清英文词“truth”的三重含义入手:语句的真,真的语句,真的理论(语句体系),由此区分了原子论的真理观和整体论的真理观,前者把真理看作一个个真的语句,后者把真理看作一个个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还演绎出了三个很平凡的命题:只有一个真概念,但有许多的真理,真理常常表现为一个理论体系。留下一个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原子论的真理观和整体论的真理观能否协调?如何协调?  相似文献   

18.
要彻底埋葬“真理”问题上的形而上学 ,不仅应该把实践概念引入认识论 ,而且还应该将它引入真理论 ,这就是“实践真理”的概念。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实践真理观的视角 ,在实践真理与认知真理的联系与区别之中 ,阐发了实践真理的涵义及其辩证特性 ,论述了真理的客观性与主体性、普遍性与具体性、绝对性与相对性辩证关系的新含义  相似文献   

19.
历史真理论     
对应于历史认识的三种形式,历史真理有三种,它们都有广义的符合特性,都由广义实践检验:事实性真理是认识结果与客观事实相符合,它以经验事实为标准,由客观实践检验;理论性真理是认识结果与逻辑体系相符合,它以逻辑体系为标准,由理论实践检验;价值性真理认识结果与主体的实际价值取向符合,它以主体价值取向为标准,由思想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