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文化·经济·利润——民族文化旅游热点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面临升级换代,作为“阅历产业”,旅游正以一种生活要素进驻平常百姓生活,旅游消费化时代已经来临。而旅游产品文化性回归,西部开发云蒸霞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振兴的路子已经变得更加清晰、明朗,民族文化旅游被推到了产业化发展的最前列。民族文化涵盖的内容广博而庞杂,在这里我们仅分析其中具有市场开发价值或潜力的部分。民族风情旅游它是指旅游者亲临民族聚居区,深入村寨或家庭,去观赏和感受民族风俗文化、歌舞、民居建筑以及饮食风味,还可以购买民族用品,装饰品等。民族节日旅游是风情旅游的重点内容,其间不仅…  相似文献   

2.
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十一五”规划,我国将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处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政治、文化相对落后,经济、生活水平相对贫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的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本文拟从少数民族聚居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入手,对这些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一、少数民族聚居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义1、端正和明确了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建设、发展思路。多年来,少数民族聚居区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工作机制和思路完全以单纯的GDP为指挥棒。虽然在一定历史阶段,这种机制和思路促进了少数…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西南部的西盟、沧源、澜沧、孟连四县,均与缅甸直接接壤,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五分之四以上,是云南境内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之一。这个地区在人口的民族构成、文化教育的历史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及地理环境等方面,都典型地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普及初等教育所面临的主要困难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实地调查的资  相似文献   

4.
在深化改革开放中,有一个问题摆到了我们的面前: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与沿海和內地的差距,有相对扩大的趋势。从全国看、民族地区1952年到1985年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13.8倍,比全国平均增长总值低1.75倍,比沿海地区增长总值更低。从云南省看,少数民族聚居区“六·五”期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递增9.9%,比全省平均增长总值低1.3%;人均水平的差距由1980年的148元,扩大到了1985年的236元。  相似文献   

5.
时下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正以种种好客方式吸引旅游者以发展当地经济。针对此,研究一方面审视这些好客行为;另一方面研究旅游者的旅游动机,进而从符号视角研究好客性与地方资源、现代情景以及游客所好之间的密切联系与互动方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聚居地区民族问题特点和发展趋向金炳镐中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每个少数民族都具有或大或小的聚居区。中国在各民族聚居区已建立了159个民族自治地方,其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3%,其人口占全国总人I了的13.5%,其少数民族人口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民族旅游成为一种趋势和潮流.可是许多少数民族社区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消极后果,甚至威胁到社区本身的存在.有人认为少数民族淳朴的民风被经济发展破坏了,有人批判少数民族的商品化实际上是"出卖"了自己的文化.本文从Cudeman 经济人类学的视角分析了这一问题,将社区和市场看作经济的两方面,它们并不是相互对立的,只是侧重点不同,并且市场依赖于社区.对少数民族来说,社区根基是它们能够存在的基石,也是其发展旅游业的根本资源,因而其根本问题就是要维护和扩大社区的根基.最后,借鉴Gudeman书中的两个案例为民族旅游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富集,这为发展特色旅游经济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西南少数民族结合自身实际,采取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步骤措施,使特色旅游产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推进实施过程中,存在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景区景点过于分散、品牌宣传不到位及旅游专门人才匮乏等症结问题,从而制约了西南民族地区特色旅游产业发展的运行质量;应采取多元筹集旅游产业发展资金、加快旅游专门人才培养以及大力培育具有西南地区特色的旅游品牌等形式,使特色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富民强省(区、市)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9.
西藏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青藏铁路的开通,促使在西藏的国内游客和国际游客的旅游者人数、旅游收入两个指标值均获得迅速的增长,为西藏旅游业未来发展带来契机。2008年拉萨“3·14”事件,造成旅游者人数和旅游收入两个指标值双双下滑,对西藏旅游业造成负面且严重的影响;随着事件的落幕,2009年西藏旅游市场已经复苏,旅游业的发展前景是可以预期的。文章用波士顿矩阵法分析2005~2007年间西藏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竞争态的动态变化,藉此研究青藏铁路开通后,西藏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变动情况,为西藏旅游业未来开发国际市场和规划国际营销战略提供参考依据,以提高地区旅游经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沪渝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的开通和宣传促销效应的释放,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经济呈现出迅猛的发展势头。2010年恩施全州累计接待中外旅游者106.25万人次,同比增长60.14%;实现旅游收入50.62亿元,同比增长74.78%。2011年1-10月,恩施全州累计接待中外旅游者1491万多人次,同比增长74.61%;旅游综合收入78.9亿元,同比增长99.7%。恩施有何独到之  相似文献   

11.
贵州作为苗族最大的聚居区,被许多中外学者视为"苗族的大本营"或"研究苗族的理想园地",而苗族大学生是苗族地区涌现出来的佼佼者。本文在生态语言学视野下思考苗族大学生的多语能力发展的意义、影响因素及发展途径,这将有助于把握我国当代苗族大学生多语能力的发展方向,可以为全国苗族甚至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基础标准、应用能力标准等的制订和完善提供参考依据,有利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少数民族人民多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发展,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语言文字环境。  相似文献   

12.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中心、四川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中心、四川省民委、四川省凉山州人民政府联合发起的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研讨会,于4月20日至27日在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举行。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以30个民族自治州为主体的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研讨会。  相似文献   

13.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西南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富集,景观、景点极具地域特色,一直成为国内外游客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旅游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在发展、完善、凝练及提升过程中,仍存在"旅长游短"等诸多问题;应在遵循旅游市场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认真查找存在的问题,探寻产业层面优化提升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4.
民族特色村寨是我国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建立起来的,反映着我国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是活的"博物馆"。发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将民族特色村寨中的有形文化和无形文化呈现给游客,一方面满足了游客求异的心理,另一方面给民族村寨带来了不错的发展。本文就石桥坪村在发展民族特色村寨旅游过程中取得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和产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元明清时期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施土司制度,促进了西南少数民族成为中华民族“自在”共同体的历史进程,并为中华民族“自觉”共同体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土司制度推行过程中,国家权力深入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逐步实现全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诸方面的“大一统”。西南土司地区各族民众在共同拓展中华疆域、共同发展祖国经济、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文中简称“四个共同”)的过程中,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土司制度推动了中华民族由“自在”共同体向“自觉”共同体的转变,加速了西南少数民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丁菊霞 《回族研究》2007,(1):124-126
一、西部回族概况(一)人口与分布回族信仰伊斯兰教,是我国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回族人口为9816805人,居全国人口第四位,少数民族人口第三位。回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华北、西南,并由西向东人口数量大致递减。西部12个省、自治区内回族人口约占全国回族人口的58%;西部地区回族不仅人口众多,而且聚居区较多,规模也比较大。西部回族主要分布在甘肃、宁夏、青海、新疆、云南、四川、内蒙古等地区。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回族分布最为集中的一个地区,截至2005年,回族人口有206.49万。(二)生态环境与经济生活西…  相似文献   

17.
全区"十三五"规划对旅游业进行顶层设计,广西将进一步加大少数民族特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少数民族景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文化特色,发展前景将越来越光明。随着科技的发展,旅游业将进一步与互联网结合,因此,广西少数民族景区打造独特的线上虚拟旅游系统,将有助于开拓更多的旅游市场,更重要的是,虚拟旅游能抵消现实旅游对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的破坏,更有效地保护和推广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色,达到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凤凰县地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工作的中心地带,属于武陵山核心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湘黔两省边区、旅游重点景区、3个中等城市枢纽区,影响大,辐射宽,示范性强。近年来,凤凰县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充分发挥自强不息的凤凰精神,实事求是,凝心聚力,锐意改革,创造和激发民族地区优势资源,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良性发展,取得突出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部是经济文化较落后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边疆地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西部开发,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同步协调发展,既要依靠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与合作,也有利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20.
武陵山少数民族聚居区是以武陵山脉为中心的湘、鄂、渝、黔四省毗邻地区(范围包括湖北省恩施州的8个县市和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二个自治县),是我国内陆跨省交界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特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