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历史的长河中,蒙古民族形成了特有的民族精神。清代蒙古族汉文创作第一女诗人那逊兰保虽从小生活在北京,并深受汉族文化的影响,但蒙古民族精神影响着她的生活、心理及创作。其诗集《芸香馆遗诗》,就保留着浓郁的蒙古民族特色,渗透着强烈的蒙古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2.
13世纪是蒙古人强盛的时代,追究其理性原因,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蒙古人普遍具备和弘扬了全族拥有的英雄精神、爱家爱族的全民意识、世代传承的民族品格和汗王将帅的自由开拓等精神.这些精神优化和促进了民族个体的能力、情感和创造性;而成吉思汗的世界精神和不容置疑的法治精神,前所未有地增强了民族整体的凝聚力和生机活力,使得全社会高度走向有序和不断开拓创新.这些精神因素有机融合而构成了整个民族的精神结构,它引领和促进了13世纪蒙古人的壮大和强盛.  相似文献   

3.
蒙古文字是成吉思汗消灭乃蛮部 ,实现蒙古各部统一后 ,用以拼写蒙古语的畏兀字。在为蒙古族发展服务的历史长河中 ,这种文字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 ,从而发展成为现代的蒙古文字。它演变、发展历史的 ,是蒙古族发展历史的反映和蒙古民族精神的历史体现  相似文献   

4.
史诗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宝中之宝,它不仅用特殊的形式保存着各民族的重大史实、传说、神话和语言,而且是民族文化、民族传统,民族精神的多面晶体,是世界多极化、多元化、多样化的体现或证明.本文通过对东西方两大史诗<伊利亚特><格萨尔王传>的比较,从流传方式、历史真实性、英雄颂歌、社会历史条件、战争观念、谋篇布局几个方面进一步探索东西方史诗的异中有同、同中有异的血缘关系.从而使我们能够从世界文学的视角,用全新的眼光来审视东方的藏民族史诗,使藏民族史诗的研究更进一步,更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更具有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蒙古文字的产生、特点与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蒙古文字不但是蒙古语言的辅助工具,而且是一种独辟蹊径的书法艺术品,它以其独特的结构、书写规则,体现了蒙古民族的民族性格,为蒙古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凝结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6.
<正> 侗族传统文化是侗族人世代创造和传承下来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而侗族传统文化的民族主体精神则是侗族优秀文化传统中所固有的一种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它始终是维系、协调和推动侗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它反映着侗民族的整体精神面貌和根本性格。侗族各种文化形态中的优秀文化传统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主体精神,具有多方面的要素和内容,笔者认为它至少有如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所体现出来的“能动精神”。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特殊能动性。这种精神广泛地含藏于侗族祖先的创世史诗、神话、传说、歌谣和民间故事之中。在侗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在蒙藏两个民族中同时流传的《禄东赞传说》的最初形成区域、渊源关系以及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流传、演变规律。认为该传说首先由安多地区向全藏区传播,此后传入卫拉特蒙古地区,再随卫拉特蒙古各部落的迁徙传播到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8.
1983年至1985年,用了3年的时间我出版了《元朝秘史全释》(上、中、下卷)。对从事历史学、民族学、特别是东方历史研究的人来说,《元朝秘史》早就是一部有名的文献资料。我国的那珂通世博士曾把它称为“蒙古古事记”。它是一部蒙古民族留下来的最古老而又最大部头的古典著作。本世纪前半叶,著名的东方学家巴里托利多曾经把这部巨著称为“雄伟的传说式的叙事诗”。然而,俄罗斯伟大的蒙古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认为,  相似文献   

9.
关于民族精神的几点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对民族精神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了分析。文章认为 ,民族精神概念的提出是西方民族主义理论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成果 ,并且从一开始就与对国家利益的追求和推崇联系了起来。民族精神是民族活力、民族积极的价值取向和社会信念、健康的民族意识、鲜明的民族性格四者有机的统一 ,它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具体构成 ,集中表现于各民族特定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特定的文化现象和历史遗存之中。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同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对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早在传说时期各比族先民们就在这块辽阔富饶的大地上劳动、生息、繁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少数民族创造了绚丽多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财富,为丰富中华民族文化宝库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中历史遗留下来的、考古出上的和从民间搜集来的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实物资料(包括历史遗物和文化遗物)是极其珍贵的民族文物。民族文物是重要历史表征,它凝聚着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成果,而且是我国各民族劳动人比共同…  相似文献   

11.
日神崇拜是原始时代世界各民族较为普遍的图腾崇拜,楚民族就是一个崇拜太阳的民族.但楚辞神话中的日神意象已然不是远古意义上的图腾崇拜,它是理性文明时代的诗人情怀,是诗人以神话思维、神话话语建构的符号世界和意义世界.它是在理性世界迷失了"家园"的诗人的精神寻根.屈原不断以"太阳"意象表达着这种寻根意识,以此来确认祖先的神圣与自我的神圣,其中隐含着楚民族在逐步走向强大后重拾民族自尊和重建文化信仰的心理欲求.  相似文献   

12.
土族自称“蒙古尔”或“察干蒙古尔”。这个自称本身就反映出上族与蒙古族在历史上的密切关系。在土族群众中,至今还广泛地流传着他们的祖先来自蒙古人的传说。其中关于成吉思汗的部将格日利特率部来到今互助县一带,留驻索卜滩(意为“蒙占滩”),格日利特病死之后,其部属便留居下来,和当地霍尔人通婚,繁衍生息而成为今天的土族的传说,在《佑宁寺志》中也有所记载。格日利特是蒙古人,这是毫无疑问的。这里提到的“霍尔”人究竟指历史上的哪个民族,这需要由史学家来回答。但是,研究土族和蒙古族历史的学者们,无不认为土族与蒙古族…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作为"多元一体"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构建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形态格局,是历史存在,也是当今的现实状态;它更是中国文化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朝着"存同求异"、"各自实现"、"求异创新"推进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性、重点强调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当下,民族地区真正原生态的审美活力与审美形态的文化艺术元素,已成为现代人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的独特性特征和不同生产形态是造就蒙古族审美文化模式的母体元素,是草原游牧民族审美理想的最终归宿和不竭的艺术创作源泉。蒙古族的宗教信仰、语言、风俗、习惯、生活等民族文化因素,是少数民族审美模式得以成型并且固化外显和承传的重要载体和土壤。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产生流传下很多神话故事和传说,伴随着这些神话故事和传说,逐渐形成了众多风俗节日,这其中就包括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在历史的长河中,重阳节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流传过程,被人们赋予了求祥和、辟灾祸以及求长寿等精神寄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重阳文化和重阳习俗。  相似文献   

15.
三江源民间传说就其内容而言,主要有史实传说、人物传说、风物传说、习俗传说等,由此而决定了其具有自为性为主开放性为辅、民族性为主互融性为辅、通俗性为主神秘性为辅的特点;它同时还具有记录历史、反映现实的文化功能以及传承文明的文化功能和自娱自乐、实施教化的文化功能.其崇尚壮美、以悲为美的审美观,表达了三江源各民族的民族心理意识及其精神自慰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优良的民族传统精神,中国共产党人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统一,使其成为推进中华民族全面振兴的精神支柱与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7.
1240年用回纥蒙古文撰写的蒙古族历史文献、文学巨著《蒙古秘史》,不仅记载了元太祖成吉思汗及元太宗窝阔台汗的伟大业迹,而且还记述了蒙古民族的起源传说及8—13世纪蒙古社会政治、经济民俗状况。苏联蒙古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说“任何一个游牧民族都未能留存下如《蒙古秘史》那样生动而详细的记述自己历史生活的伟大作品。”的确,《蒙古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美术教育的目的、方向、取向、价值和语境很清晰。当时的美术教育培养方向以各美术院校培养美术学子,培养教育人才为主,因而培养出较多教育型人才而显示出了民族美术教育的突出成就。今天的中国民族美术教育要想走向世界,必须汲取外来营养不断地丰富自己。随着网络全球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文化艺术的多元性等等因素把我们的民族美术教育推向了新的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蒙古民族美术教育承载着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历史传承,在新时期的艺术创新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激励我们在新的环境下弘扬、铸造、发展、本民族的文化精神而发挥作用。在过去的发展进程中我们的老前辈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精神财富,照日格图老师等人在上世纪80年代在当地成为了蒙古族基础美术教育的主力,对民族地区的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与蒙古族美术人才的培育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我们不断反思与回顾那些传统美术教育中的意志与品质、精神与情怀并把它作为我们今天的民族美术教育的典范。作者通过分析照日格图老师在中学美术课程的教学特点,揭示出它对当今美术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并深入到我国大多数民族之中。自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以及忽必烈建立元朝之后,蒙古贵族也逐渐与喇嘛教发生了关系。但是,喇嘛教在蒙古族中广泛传播,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完全占据支配地位,则是在明清之际,黄教传入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20.
从蒙古语“女婿”、“媳妇”称谓来源看婚俗的变迁哈斯巴特尔有些亲属称谓词的来源直接反映着当时人类社会中的某种婚姻习俗,因此,通过对某些称谓词来源的研究,可以了解到操该语言的民族的一些婚姻习俗以及它的变迁。蒙古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之一。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