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司马迁处于轴心期基本完成和历史大转型的年代,汲取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养分,根据时代精神,对先秦各家思想进行改造,在经济思想史上真正做到了继往圣之学、采众家之长、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自由经济思想的哲学基础和主要来源是道家思想,尤其是战国末至西汉前期发展、昌盛乃至一枝独秀的黄老之学。法家,特别是管子学派和儒家是其自由经济思想的重要来源。其自由经济思想主要包括:人性观和财富观、自由经济的运行机制和原理、无为而治的"善因论"政策主张,对中国经济改革既具有符号价值,即它可以为现代价值观提供一种中国式的表述,又具有功能价值,即其熠熠生辉之自由经济思想能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论司马迁的自由经济思想及对儒道的态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涛 《河北学刊》2001,21(1):94-98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以其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为世人所瞩目。对于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学界多认为是来自于道家。本文论证了司马迁的经济思想应是源自于对孔孟自由经济思想的继承,同时分析了司马迁对儒道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3.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史学和文学名著《史记》中包含了卓越的经济思想。《货殖列传》是集中表现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名篇。它是为春秋末到汉代初年以工商业致富的人立传,记述他们的言论,事迹和这一时期工商业的发展,反映了司马迁对社会经济问题的一系列看法。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司马迁撰《史记》作经济史著《货殖列传》、《平准书》、《河渠书》,其中寓含了卓越的经济思想。班固撰《汉书》亦作经济史著三篇,名为《货殖传》、《食贷志》、《沟洫志》,其中亦体现了他的经济思想。班固本之其父批评司马迁“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并认为是“其所蔽也”。那么,班固的批评当否?司马迁和班固的经济思想有何异同?本文拟对其互异的经济思想。进行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5.
在《史记·货殖列传》里 ,司马迁汇集并分析了前人的商业行为与经济思想 ,提出了关于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观点。他的这一观点 ,有其重要的理论依据———人性假设。司马迁认为 ,人性一是有求利的动机 ,二是有享乐的欲望。统治者应该因势利导 ,运用各种手段来规范国家农工商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倩 《江汉论坛》2006,3(11):62-66
迄今为止,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的研究明显不足。文章认为,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司马迁在其不朽之作《史记》中将《平准书》、《河渠书》列入八书,并为古代的经济思想家和大工商业者专辟《货殖列传》,这就为中国的史学创造了一条必须记载经济活动的范例。本文从司马迁对商业都市经济的描绘及其重商观念、财富观念、流通观念、经营理论、货币理论等方面对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进行了深度阐析。  相似文献   

7.
评司马迁“善者因之”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所提出的“善者因之”的经济思想正日益引起史家的注意。有的同志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认为,“司马迁经济思想的历史意义一方面表现在他揭露了汉武帝时期封建专制主义经济政策走上了扼杀经济发展生机的道路,另一方面表现在他提出了封建经济正常发展的原则及其所必然的理沦”。笔者认为司马迁“善者因之”的经济思想,在揭露和批判汉武帝经济专制政策方面的作用应该肯定,但对称司马迁提出了“封建经济正常发展的原则”的说法,则不敢苟同。由于对“善者因之”这一思想的认识,关系到如何评价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因此笔者不揣冒昧,就此论列一二,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  相似文献   

8.
古今中外学者对《史记》或对司马迁的研究,从史学或从文学方面的研究居多,而从其它方面尤其是从经济方面论述较少。考察“富利论”,可以反映司马迁整体的经济思想。他是我国第一个系统考察商品经济特征,考察经济与政治、经济与道德民俗关系的史学家,其经济理论闪烁着朴素唯物史观的思想光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司马迁贫富观形成的历史条件、贫富观的积极意义和根本矛盾进行论述。认为其形成的历史条件首先是当时商品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其次是商业资本有了一定的实力;再次是西汉政权对社会经济实施了有力的干预,以及西汉时期的社会观念和社会风气等对司马迁的影响。司马迁的贫富观有其积极的意义:如初步认识了物质利益原则等经济规律,体现了对人的个性的尊重,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强烈不满等。当然,司马迁的贫富观也有难以克服的自身矛盾。  相似文献   

10.
司马迁的经济思想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古代史上,司马迁第一个系统地考察了商品经济的特征,还考察了经济与政治、经济与道德民俗的关系,提出了一整套发展生产、扩大交换、富国富家的经济理论,闪耀着朴素唯物史观的思想光辉。司马迁的新思想、新观点产生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强化对思想控制的时候,实在难能可贵,是值得认真清理的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有学者将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两个概念划等号。从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论述来看,从经济理论和经济实践两方面来进行分析与判断,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既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市场经济是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但市场不起调节作用的商品经济不是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问题上,陈云与邓小平的思想是一致的。有学者将二人的经济思想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的见解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陈云不仅积极支持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思想和方针政策,而且以自己长期领导经济工作的丰富经验,提出了许多影响深远的重要思想。陈云首先认识到传统计划经济的弊端,主张引入市场调节(市场经济),并得到邓小平的赞同。在邓小平和陈云的理论认识中,市场调节和市场经济的内涵是相同的。但在改革的前期,出于减少意识形态障碍的考虑,他们在内部讲话和文献中,将市场经济与市场调节通用,但在公开发表的论著中,多用市场调节概念。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央采纳了陈云提出的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市场经济)为辅的思想,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上打开一个缺口,成为市场取向改革,进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先导。对于邓小平突破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对立的制度的传统观点、并为我国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思想基础的南方讲话,陈云也表示赞同。邓小平和陈云关于计划与市场的理论观点都有一个发展过程。那种将邓小平和陈云的观点对立起来的认识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方法、没有社会制度属性的内在规定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演变路径来看,改革的实践是在不断提升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在实践中越来越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其演进过程遵循着渐进式制度变迁规律,在实践中,现实的制度创新和演进将受到两个方面的成本约束:与某项制度安排的共同信念的形成、普及、修正和摒弃相关的学习成本和实施成本。在学习成本和实施成本约束下,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演进的制度变迁和演化路径在区域之间不可能是一致的,而是多样性的。  相似文献   

14.
白居易的文名与作品被商业化利用,既是中唐商业发达、文化市场空前繁荣的结果,也与白居易自身的政治生涯、思想构成以及才情禀性紧密相关。他主动卖文,标志着中国文人在文学商业化进程中开始了主体觉醒,为后世文人生活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他“雅”“俗”互济的文学创作,为中国文学商业化提供了艺术典范,同时也代表了中唐乃至中国文学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道路的成功,是对毛泽东建设思想的延续和发展。具体表现在:政治上主张独立自主,提倡平等正义,重视民族团结,以及坚持灵活务实的工作作风。经济上,尚未形成完全高度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从50年代开始形成的追赶型发展速度,强调发展和解放生产力等。毛泽东的这些政治、经济思想,为中国发展道路的成功奠定了政治、经济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6.
赵明正 《云梦学刊》2004,25(5):30-32
司马迁创立了一个史家的学派体系而自成“一家之言”,但“一家之言”在历史上曾倍受冷遇。其实,班固批评的“史公三失”恰恰是司马迁的精髓所在:以民为本的政治价值取向、对秩序范畴的挑战、对道德范畴的超越等,尤为可贵的是遵循人性逻辑来理解历史人物——这与他尊“黄老”的学术思想是一以贯之的。这既表现了司马迁思维模式的超前,也体现了中国历史传统的早熟。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二者在为人民群众谋利益、集体主义原则等问题上有着很多共同之处,但因他们所处的时代不同,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同以及经济体制等方面的不同,又使二者对一些经济问题有不同的认识。邓小平的经济伦理思想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研究和比较两个伟人经济伦理思想的异同,对于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规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开始筹建证券市场,并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环境、社会环境具有特殊性,使得现今证券市场中存在着不少弊端,这要求我们要把握历史时机,发挥我国巨大的经济潜力,开拓新的思路,保证我国证券市场顺利、稳定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富民强国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浙东事功学派的学者们,本着重事功、讲实际的思想,立足现实,针砭时弊,反对“抑末厚本”,主张“农商并重”,鼓励发展农业和商业,鼓吹富人在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家强盛中的作用,提倡保护富人,倡导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呼吁施行有利于百姓利益的种种措施,从而实现藏富于民,最后达到民富而国强、国家中兴统一的目的。他们的思想主张是符合时代发展潮流,适应南宋两浙地区商品经济发展要求的,至今仍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王莽是西汉末年“新”朝建立者 ,为整顿汉末经济秩序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其“齐众庶 ,抑兼并”、“经济管制”等思想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启迪作用。王莽堪称中国历史上最有胆识的政治家。因此 ,本文以史为据 ,对王莽经济思想进行理论剖析 ,以揭示王莽经济思想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