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资本”研究一直缺乏对其中蕴含的理论思想作深入地探讨。本文通过梳理社会资本理论所遵循的社会学传统 ,将“过程性”和“嵌入性”作为社会资本的两个本质特征 ,并在“社会结构的网络化性质”这一框架下对“过程性”和“嵌入性”特征加以整合 ,以此作为社会资本理论的建构基础。这一分析框架突出了行动者权宜性行动策略对社会规范结构的建构和重构意义 ,以及人际关系互动所体现的行动者能动性对社会结构网络化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年来社会学研究中新兴的理论,它为我们研究和透视社会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帮助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认识社会行动、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对研究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具有特殊的理论价值。一、社会资本概念界定“社会资本”的概念最初是由经济学的“资本”概念演变而来的。这一概念最早是作为经济学术语出现的,而后随着研究的深入,它的研究领域逐渐扩大,政治学、社会学等不同领域的学者都从不同角度研究社会资本问题。最早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引入社会学研究领域的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尔迪厄(P Bourdieu)。真正使社会…  相似文献   

3.
社会网络研究的理论模式综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社会网络作为一种社会资本 ,近几年来得到很多人的关注 ,并形成了不少理论模式。国外研究所形成的理论模式主要有 :网络结构论、嵌入性理论、社会资源论等 ;国内也有费孝通的“差序格局”、黄国光的“人情面子”等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社会网络同质性以及“使用关系”的自我选择性偏误的考虑,利用追踪数据的固定效应模型,穆(Mouw)获得了否定主流社会资本因果理论的证据,但作者仍做出肯定的结论. “穆困境”反映了遵循假说一演绎一检验模式的现代社会学经验研究的方法论,过于偏执发现经验事实的技术取向,而对认识论视角下科学检验进程中潜在复杂性的忽视.识别社会资本因果理论的逻辑结构,构建不同因果关系类型的社会资本因果理论,是化解“穆困境”的首要工作.科学检验的复杂性要求经验研究在慎思发现事实的技术合理性的同时,也应给予理论构建工作同样的警醒.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介绍和评述了国内外关于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流动农民社会经济地位关系的研究文献,在厘定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概念,梳理国外学者对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研究的一般理论的基础上,考察了国内学者对流动农民社会经济地位获得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最后指出该领域理论争辩的焦点和尚待研究的问题:(1)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孰轻孰重;(2)强关系与弱关系孰轻孰重;(3)“原始社会资本”与“新型社会资本”孰轻孰重。  相似文献   

6.
顾浩  包艳 《理论界》2013,(10):56-59
本文详细回顾并分析了近年来社区研究领域经常采用的三种理论取向: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社区治理的理论视角以及社会资本的理论视角.分析认为,国家与社会分析框架有助于在宏观层面理解改革开放以来社区建设的变化,但却无法透析公民社会的微观基础;社区治理虽然是近期的“时髦词汇”,但它更多是作为组织框架而非解释模式,缺乏“指向性”;而社会资本则存在循环论证的缺点和“概念泛化”的趋势,需要通过理论的和实证的研究明确其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7.
汪国华 《理论界》2006,(8):53-54
目前,关于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比较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角度切入。本文利用新经济社会学的重要理论对两种模式作社会学方面探讨,深入阐述了“苏南模式”和“温州模式”的社会网络,并就两张网络各自的典型特征,分析了它们产生的必然性,同时,因蕴藏于社会网中的社会资本稀缺程度不同,使“苏南模式”在发展初期较“温州模式”更具优势,但乡镇企业在社会网中的边缘位置注定了其发展会受挫,而民营企业网络中的较强同质性和封闭性,也会使其发展出现瓶颈。  相似文献   

8.
国外社会资本理论:历史脉络与前沿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军  夏建中 《学术界》2012,(8):67-76,264,268
“社会资本”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一种新理论范式,逐渐被运用到社会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学术领域.然而,由于它是一种新理论范式,不同领域的学者,对它的认知和运用上存在较大差异,有的甚至产生误解.对于一个新生的理论范式来说,这不有利于其发展.因此,当下,对社会资本理论进行梳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基于此,本文对国外社会资本理论研究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从最初“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到“以社会为中心”或“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取向争论,再到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即合理化分类与测量.  相似文献   

9.
论"回应"范式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戚攻 《社会科学研究》2006,126(4):115-121
"回应"作为对一类社会互动现象、关系及过程的理论规制,是基于治理理论、服务型政府建设、公民社会发展等而创造的一个新范畴.由回应派生出政府回应、社会回应和共同回应等一组关联范畴,体现了当今国际学界相关研究的一种趋势--突破政治学(公共管理)强调"回应=政府回应"的研究范式,以及上与下的互动关系即是回应的理路;而且相关范畴的建构及研究视域的拓展还表明对回应现象、关系及过程的研究有不同类型之分,并在不同类型的回应关系网络中还存在"诉求主体"与"回应主体"的理论识别及关系属性的区分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人类学     
教育人类学是运用人类学的观点、方法来研究各个不同形态社会的教育现象的新兴学科。它作为一门系统的、有理论的科学兴起于本世纪70年代初。目前,教育人类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演变过程;学校教育的社会文化背景;学校教育与其他社会机构的关系;文化传递的连续性、间断性和可教育性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变化的关系。 教育人类学家现今提出和建立的教育人类学理论模式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