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一个由商品和价格引导的社会,都无一例外地难以避免物欲横流和消费主义之痛。滥觞于欧美的消费主义一词,本来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社会极度商业化的必然结果。消费主义的经济学含义,简单来说,就是指人们对于日常生活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也即在追求使用价值的消费之后,越来越多地把消费兴趣转移到商品的符号意义层面。正是这后一种意义创造并依托的符号体系,形成了消费主义的编码规则,构筑起商品消费的“符号帝国主义”的社会学和经济学需求范畴。由是对商品符号意义的消费转变成对人的欲望本身的消费,成为对欲望构想的虚幻的满足和无止境的物…  相似文献   

2.
侯叶  王少斌 《城市观察》2021,74(4):87-94
在消费文化中,消费的符号化是最重要的特征.消费文化对人们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的影响也反映在了城市空间形象和城市建筑形象中.结合体育建筑的自身特性,提出城市体育建筑的符号化主要集中在类似于城市摩天轮的结构符号化、类似于商业建筑媒介界面的表皮符号化以及类似消费品品牌价值的明星建筑师三方面.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国情以及中国体育建筑在消费文化影响下的片面追求符号化现象,进行"适宜的结构表达""理性的表皮设计""正确理解国外明星建筑师"的中国城市体育建筑发展理性思辨.  相似文献   

3.
你怎么过日子--五大阶层消费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晓庆  宋臻 《职业》2004,(7):50-51
上个世纪50~70年代--限量供应的时代,"票证消费"成为其典型特征.80年代,改革开放增加了居民收入,人们多年来被压抑的消费欲望终获释放,一时间甚至出现了消费过热.普遍的大众消费热潮持续了15年左右,到90年代中期开始回落,进入低迷期.  相似文献   

4.
消费型影视文化是影视文化在其漫长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汲取西方消费文化、消费主义思潮所形成的一种为了消费而消费,影视内容世俗化,叙事过程欲望化,刻画形象平面化,价值观念多元化,追求视觉感官享受乃至于主流意识形态逐渐消解的影视文化形态。高职院校德育教师应研究分析消费型影视文化的产生背景、消费型影视文化的特点,从影视文化角度作为新的切入点对德育工作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任何一个由商品和价格引导的社会,都无一例外地难以避免物欲横流和消费主义之痛.滥觞于欧美的"消费主义"一词,本来是西方特别是美国社会极度商业化的必然结果.消费主义的经济学含义,简单来说,就是指人们对于日常生活基本需求满足之后,也即在追求使用价值的消费之后,越来越多地把消费兴趣转移到商品的符号意义层面.正是这后一种意义创造并依托的符号体系,形成了消费主义的编码规则,构筑起商品消费的"符号帝国主义"的社会学和经济学需求范畴.由是对商品符号意义的消费转变成对人的欲望本身的消费,成为对欲望构想的虚幻的满足和无止境的物质补偿.它不仅是今天消费主义社会文化意识形态的特征之一,而且也是理解现代消费社会和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关键词汇.  相似文献   

6.
近代意义上的消费主义出现于新航路开辟以后,它的出现使历史学家对近代西欧社会的发展和对消费主义的研究有了新方向和新思路。传统的分析更强调消费的产生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物质商品的渴求,新出现的广告和新式营销手段刺激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但消费主义的产生有着更深层次的社会与文化背景,拟从文化和社会视角对近代西欧消费主义产生的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郑淑洁 《安家》2009,(6X):94-105
当城市以加速度向前迈进的时候,建筑从来都是作为一种时代的表征在城市里自成体系,人们在享受城市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丰硕物质成果的同时,逐渐看到了一个满是水泥森林的城市印象。这些都是工业文明大背景下的必然趋势,到处都是钢筋混凝土搭建起的高耸建筑。这样的建筑形态占据着人们的工作、生活,非平衡状态引发了人们对居住环境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苏欣芳 《职业》2017,(22):123-12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民收入连年提高,中国百姓得到了实惠,大多数家庭逐步摆脱了贫困,步入了小康.随之而来的是中国百姓消费观念和消费档次的不断提高,也就是由过去的买家电,逐步发展为汽车走入家庭的阶段. 一、汽车消费现状 人们对汽车的消费已不是奢望,而逐渐成为了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必需品.就目前而言,我们对汽车消费的欲望,除了经济发展的因素以外,还有如下几方面的原因:国家对汽车工业发展的扶持、对外开放政策和"三资"企业的发展,使我国汽车制造业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汽车供应量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城市发展和道路交通尤其是高速公路的发展刺激了汽车消费的增长;国家对汽车销售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出台,同样刺激了汽车消费的增长;售后服务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为消费者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9.
同自然界的万千生物一样,建筑的生命在于自身结构和形态的支撑。搭建的过程,就像骨骼的生长。建筑师们开始认识自然,效仿自然,充实建筑的文化内涵。进而形成了认识实践与自然界的良性循环。由原来建筑形态效仿自然到现在运用科技保护和珍惜自然资源。如今自然环境的恶化,资源短缺,人们开始在城市建筑上实施绿色环保,达到与自然界的共同发展。无论从物质世界还是精神世界,"以人为本,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将成为主导。  相似文献   

10.
任致远 《城市》2014,(8):3-8
正每座城市都是建筑林立,这些建筑构成了城市的立体空间形态和形象,蕴含了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的价值取向、技术进步和艺术追求,承载着城市的文化记忆,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文化表达实体和客观印象。在城市文化的大舞台上,自然山水环境是舞台的布景,道路交通体系是搭建舞台的框架,建筑则是活跃在舞台上的主  相似文献   

11.
公众审美日趋多元,非标准建筑形态日渐增多。文章旨在探索非标准建筑形态由设计草图到数字模型再到物理模型的工作过程,为相关研究与工程实践提供参考。首先阐释了非标准建筑形态创作背景,归纳已有研究成果;再结合设计条件,提出非标准建筑形态设计概念;然后根据设计概念,应用Revit建立数字模型,展开非标准建筑形态曲面划分;最后应用激光切割设备完成非标准建筑形态曲面数控建造,建构物理模型。实践结果表明:非标准建筑形态曲面网格划分形式对曲面平滑程度有显著影响,参数化建模与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有效提升了非标准建筑形态设计效率和建造精度。因此,设计者应在非标准建筑形态设计与建造过程中引入参数化建模和数控加工技术,并通过调整曲面划分网格优化非标准建筑形态的平滑度。  相似文献   

12.
视觉文化是消费社会影响下诞生的文化形态,其发展势头活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直观性、大众性和审美性等。视觉文化作为消费语境下的产物,对影像和图像等方面具有益处,大大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存在不利之处。所以在发展视觉文化的同时,要谨防审美的异化,使其朝着更快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当代青年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也随着发生变迁,在西方物质主义价值观影响下,当代青年消费出现物化意识观念下享乐型消费盛行、个人主义观念下符号型消费凸显、异化消费观念下消费理性失衡等消费误区。后物质主义作为绿色政治理论核心价值观之一,其提倡的生态优先发展、绿色消费、理性平衡等观念能为青年绿色消费模式的建构提供理念导向。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是当代青年绿色消费模式建构的必然选择,绿色消费模式建构包含三个转向,即从物质——享乐型消费到后物质——生态型消费、从个性——符号型消费到需求——发展型消费和从欲望——异化型消费到理性——适度型消费。  相似文献   

14.
最近有许多报道说,专家认为,今年春节消费市场火爆,应该而且必然。但笔者认为:假日消费是短期性消费行为,有可能提前释放居民消费能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升百姓消费实力,激发市民消费欲望,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长远之策。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正爱让人类有别于人工智能。——创新工场创始人李开复在哥伦比亚大学演讲时说,不要相信科幻电影里描绘的人工智能的爱(或感情),人工智能不会有爱,它们甚至没有感情和自我意识现在的年轻人想买大房子、开好车、娶漂亮老婆,这是欲望。我们这一代承认欲望,不承认理想。——画家陈丹青消费降级其实就是时尚品变  相似文献   

16.
“自主性消费”——一种可供青年选择的人生哲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性消费"是指以自主需要和自我实现为目的消费.把这样一种消费观念和文化理想作为人生哲理提供给青少年,实际是对我们当前整个社会的消费主义敲响警钟,即那种把不顾一切的获利欲望当作最高目标来追求的观念需要调整和更新.  相似文献   

17.
周笑非  冯云廷 《城市》2012,(1):30-34
2008年底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使中国出口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模式受到极大冲击,中国迫切需要转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增长之路.但是,内需不振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问题,国家也采取了许多措施拉动内需,但内需就是启而不动.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内需难以扩大的原因在于收入分配不公造成的消费能力不足,只有进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才能拉动内需.尽管收入分配不公是影响消费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是收入分配制度的改进并不是解决内需不足的最有效方法.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只有在不减少任何人的福利的前提下增加其他人的收入,才属于帕累托改进.而收入分配制度改进是在增加企业成本和减少国家税收的前提下增加工人的收入,它最终未必能够带来总需求的增加.笔者认为中国内需不足的原因主要在于居民需求能力不足,而需求能力不足又表现出不同的群体特征:高收入阶层表现为支付能力过剩、消费欲望不足和受消费环境制约,低收人群体表现为消费欲望过剩而支付能力不足.因此,解决中国内需不振应该从需求能力培育着手,而不是去扩大内需.需求扩大是建立在消费欲望和支付能力二者条件齐备基础之上的,现在基本条件不具备,扩大内需的措施自然不会产生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发展突飞猛进,各种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人们也在为自己创造者各式各样的享受空间,其中,舒适的居住环境最受到人们的重视。在住房制度频繁改革的今天,开发商为了迎合消费者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除了在建筑小区环境、绿化布置、住宅户型等方面刻意精雕细琢外,  相似文献   

19.
高得诚 《职业》2011,(13):26-29
虽然收入在增长,但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不安全?在韩国,人们对于财富的传统观念与安排与中国有着很多类似之处,该国最著名的财富管理师高得诚在他的畅销书《30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2》中告诉我们——财务上要想获得自由首先得摆脱债务,债务是影响你生活质量的最大杀手,必须克制自己欠债也要消费的欲望。【当事人】崔小天,在一家大型私企任职,30多岁。  相似文献   

20.
朗德上寨在中国西南的云贵高原上,有着一片古老、神奇、美丽的土地,一个最大的苗族聚居和最具西南色彩和民族风情的地方。朗德上寨苗族民居建筑顺应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依山傍水,背南朝北,周边层峦叠嶂,数岭集结,呈同心发散状,寨子便是处在山体余脉的聚合处,吊脚楼民居建筑特色是黔东南苗族的魅力所在。本文以建筑现象学原理为基础对苗寨建筑的空间形态、场所精神、人们感知和感情等体验分别加以浅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