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长河里,游牧在辽阔草原上的蒙古民族,创作了大量的内容丰富、艺术性完美、形式多彩的蒙古民歌。蒙古民族历来以能歌善舞著称于世。蒙古族文化有着优秀的传统和光辉灿烂的遗产,给祖国文化宝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蒙古民歌浩瀚如海,最近几年内就出版了好几部蒙古民歌集。蒙古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蒙古民歌,而且歌唱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单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是重庆市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重庆蒙古族为蒙元时期蒙古族之后裔,族源甚至还可能追溯到奇渥温家族,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和演变成为今日之蒙古族.作为外迁移民,随着社会生活、生产环境的改变,重庆蒙古族数百年来与汉族、土家族、苗族等其他民族长期交错杂居,形成了多民族混居、多文化交融的民族格局.在长期的交流与互动过程中,蒙古族与汉族、土家族、苗族等其他民族不断实现民族文化的接触、交流与借取,形成了有别于北方草原特色的南方山地农耕文化.  相似文献   

3.
海洋文化和草原文化孕育了不同伦理意蕴的神话:以海洋文化为依托的古希腊神话和以草原文化为依托的蒙古族神话由于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及文明底蕴不同,在民族精神和伦理观念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表现为古希腊神话对智慧与理性的崇尚与追求,造就了西方人勇于冒险和探索、追求个性、崇尚英雄、但对神的道德品质却并不苛求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而古代蒙古族神话,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共性即尚德与求善的伦理倾向,又不乏古希腊人勇于冒险、崇尚英雄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浓郁的草原文化气息和游牧文明特质:开放、商贸、流动、诚信等。蒙古族神话和古希腊神话都源于万物有灵论,但是却具有操守自然和僭越自然两种不同的伦理旨趣。  相似文献   

4.
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研讨会一直是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整合资源,扩大影响,持续推动草原文化研究深入开展,从2009年开始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研讨会改为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并将内蒙古文联、内蒙古广电局、内蒙古博物院主持的三个分论坛纳入其中,使之成为平台固定,机制开放,主题多元,形式灵活的重要专题学术论坛。第六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主题为:草原文化与蒙古族文化。本文将从蒙古族文化与草原文化、草原文化与文学艺术、蒙古族民族电影发展、草原考古文化四个方面,对此次论坛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进行综述。此次论坛将对今后深入研究和展示中国北方草原民族的历史贡献,大力推进草原文化开发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关东文化是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三省与内蒙古东北地区的地域文化,而北方民族则指生活在上述地区的满族、蒙古族、朝鲜族、锡伯族、达斡尔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关东的河流、草原和森林孕育了北方少数民族,形成他们特有的游牧民族特征和鲜明的地域文化板块。在改革开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今天,这一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也成为该地区发展的文化生产力。研究、挖掘、关东地域与北方民族文化蕴涵,打造关东文化与北方民族特色成为独特的学术领域。为适应这一领域学术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草原文学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草原民族从远古时期就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从广义上讲,马背民族文学,游牧民族文学、北方民族文学都可以叫草原文学。“草原文学”是客观存在的一种文学现象。它的确切含义并不是文学流派意义的草原文学,而是作为蒙古族文学民族性的象征的草原文学或是作为内蒙古文学地域性的标志的草原文学。  相似文献   

7.
用绿色建筑思想来审视蒙古族传统民居的演变,发现蕴藏在其中的绿色含义,挖掘蒙古族民居与住区可持续发展的传统技术、适宜技术和可能利用的新技术.以求在继承民族文化与传统的前提下,实现草原住区生态平衡、无污染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科尔沁蒙古族作为中国北方少数民族之一,有着13世纪至今的悠久历史及文化,其艺术更是当今学者颇为关注的历史遗产。其中科尔沁蒙古族叙事民歌作为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数量较多,而且所反应的内容也丰富多彩。如:民族的历史文化、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杰出的英雄人物、重大的社会事件,甚至民族的传统风俗、习惯、礼仪等等在叙事民歌中都有鲜明生动地体现。特别是科尔沁蒙古族叙事民歌具有多方面的教育作用。本文主要从文化知识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审美教育等方面的作用来试图研究科尔沁蒙古族叙事民歌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9.
草原文化是蒙古族赖以生存的文化动力和精神支柱,也是多数蒙古族题材电影重点展现的文化符号。通过分析电影《季风中的马》和《长调》,探讨在现代化进程中,以传统草原文化为精神支撑的蒙古族人民生存状态的影像表达,并试图找出新时期我国蒙古族题材电影文化发展成熟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科尔沁草原文化是蒙古族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的蒙古族民歌是蒙古族文化的重要标志。因此,研究其蒙古族民歌历史背景和色彩区划分及重要价值,是了解科尔沁文化乃至蒙古族草原文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伦理文化是蒙古族文化传统中的瑰宝,传承蒙古伦理文化对蒙古族来说意义深远。本文分析了蒙古族伦理文化的历史教育、道德潜化及民族认同等三种功能,并以此说明蒙古族伦理文化传承在当今教育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中国北方游牧民族生活习俗出发,通过对蒙古族传统刀具文化进行研究,以期有助于人们对传统蒙古族配刀文化有详尽的认识和理解.从传统蒙古族佩刀的实用特点、装饰纹样出发考察了北方游牧民族佩刀的装饰艺术的外延.通过分析这些特点,知晓蒙古刀作为蒙古族民间手工艺品所要体现的文化内涵,其文化内涵延续并记载了北方游牧民族勇敢、智慧和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达斡尔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在长期同各个兄弟民族的语言接触中,达斡尔语保留了古老的蒙古语族词汇,从满语、汉语和其他外语中吸收了借词,从而使达斡尔语词汇日益丰富和纷繁,语言表达系统更加完善.从达斡尔族语言的变化能够体现出历史上达斡尔族与各民族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情况,是研究考察民族发展史的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4.
关东文化是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三省与内蒙古东北地区的地域文化,而北方民族则指生活在上述地区的满族、蒙古族、朝鲜族、锡伯族、达斡尔等十几个少数民族。关东的河流、草原和森林孕育了北方少数民族,形成他们特有的游牧民族特征和鲜明的地域文化板块。在改革开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今天,这一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也成为该地区发展的文化生产力。研究、挖掘、关东地域与北方民族文化蕴涵,打造关东文化与北方民族特色成为独特的学术领域。为适应这一领域学术发展的要求,打造《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地方特色,提高学报的学术竞争力,使学报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文化发展与学术繁荣事业,  相似文献   

15.
北方蒙古族在生活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念。即天、人、草原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念,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观念、日常生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实践观念。成为蒙古族生态文化的鲜明特色,对现实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尔沁文学,从其口头文学的盛行到作家文学的创作和发展历程,都汲取了草原文化丰富的养分。科尔沁文学从来没有间断过对传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丰富的草原文化造就了科尔沁文学,而科尔沁文学则拓展了草原文化。在丰富的草原非物质文化滋养下,科尔沁作家文学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的乡土风格的蒙古族文学流派,成为蒙古族文学中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长调牧歌是我国草原游牧文化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体裁。当今 ,有关蒙古族长调牧歌的历史、美学、演唱以及形态特征等方面的研究 ,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 ,演唱群体和演唱范围却有逐渐缩小的趋向。因此 ,应该利用学校教育、文化旅游活动和广播、电视来普及和传播蒙古族长调牧歌 ,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得到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词义是语言文化内涵的显著表征,一种语言的词义系统里蕴涵着该民族的全部文化和历史。本文在研究蒙古语词的文化义时,以词义研究理论为基础,将蒙古语中含有传统文化的指数词、颜色、自然现象、用具和饮食等词的文化义及应用特征与蒙古民族传统文化情感和思维方式的结合为研究方向,并为兄弟民族学习和研究蒙古语言文字及了解蒙古族风俗习惯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东北地区的朝鲜族历史悠久,文化特点鲜明,其音乐既保留了本民族的音乐特色,又吸收了东北地区乃至其他地区的音乐文化特点。本文分析东北地区朝鲜族音乐类型,希望由此探索东北地区朝鲜族音乐的精华,挖掘朝鲜族音乐的人文魅力。  相似文献   

20.
纳西族地处横断山脉地区,是连接滇藏的重要交通要塞,自古以来就是藏族、纳西族、白族等民族交流的中心地带。作为氐羌民族后裔的纳西族,在藏彝走廊文化区中吸收各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凭借地理位置优势,在不同历史阶段与周边民族展开经济、政治和文化交流,形成多元文化共生的民族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