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大学不仅是一个组织实体,更是一种精神存在。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之为大学的根本所在。大学精神的美育功能在于具有浓厚的民族情感、包容的人文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重视美育的教育功能,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美育的主导性,注重有效的实践活动,增强活动效果美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校园环境美等方面实施美育教育,充分认识到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发挥大学精神的美育功能,为促进高校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大学不仅是一个组织实体,更是一种精神存在。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是大学之为大学的根本所在。大学精神的美育功能在于具有浓厚的民族情感、包容的人文精神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重视美育的教育功能,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教师美育的主导性,注重有效的实践活动,增强活动效果美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实现校园环境美等方面实施美育教育,充分认识到美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发挥大学精神的美育功能,为促进高校教育的和谐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孙国权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2):113-115
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共融,构成了大学精神的本质特征。大学精神不仅是大学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且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刻影响,在大学生的成才教育、品德培养和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必须以大学精神为指引,在大学生管理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日常生活中融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充分发挥大学精神的启迪、陶冶、引导和塑造功能。 相似文献
5.
大学教育的精神向度与精神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勇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78-82
大学世界是人的世界、人化世界 ,人的精神属性决定了大学世界的精神取向 ;大学中人之为人的精神是大学精神世界的根本构成 ,大学科学 (求真 )精神与人文 (求善求美 )精神为大学精神世界的支拄 ;大学精神教育便在相应的三个层面上展开 相似文献
6.
7.
李中耀 《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9(3):38-43
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政教(育)合一、官师合一、德上艺下思想传统是一历史重负.应该重构当代中国的大学精神.一方面,继承和发扬现代教育家们关于兼容并蓄、学术自由、通才教育的思想;一方面,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教育的新的大学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8.
大学精神与大学科学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尧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2):103-110
大学精神是关于大学科学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决定大学科学发展的潜在性、源头性、关键性、难以量化的因素,它对大学发展与完善发挥着凝聚、导向、规范、激励、调适、辐射作用。大学精神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性概念,不仅不同时期大学精神不同,同一时期不同大学的大学精神也不同,就是同一大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大学精神也有所不同。概括起来,大学精神具有独特性、历史性、时代性、开放性、先进性、凝聚性等基本特性。大学精神的内容包括:独立、自由精神,科学、批判精神,开拓、创新精神,人文、社会关怀精神。大学精神的培育与创新途径有:确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扬科学、民主的理性精神,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培养学术犬师。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与大学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青春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153-156
通识教育是培育大学精神极其重要的一环。目前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核心地位远未确立。通识教育的极端重要性远未为社会大众、高校教育管理者、广大大学生甚至部分大学教师所认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大学通识教育所要达至的大学精神中所蕴含着的普遍主义理念和"大爱"精神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缓解目前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10.
11.
刘晓光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1,(3):42-45
大学的存在价值正受到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感知能力的挑战。大学需重视大学体验以实践大学精神,通过适应社会发展、开发自身优势应对新的挑战。大学体验是指由大学教育活动引发,沉淀后留在记忆中的个人或集体的心理感受,分为认知体验、情感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具有维系、教育和筛选的作用。大学管理者应通过合理设计大学活动、积极挖掘大学故事和努力营造校园环境构建良好的大学体验。 相似文献
12.
大学的本质精神:对大学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加君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6):140-142
大学精神属于精神范畴,既具有人类精神的共同属性,同时也有其独特性。大学精神包括共性的大学精神和个性的大学精神。我们首先要探究的就是这种独特的、共性的大学精神也即大学的本质精神。大学的本质在于大学的学术性,学术精神即大学的本质精神。回归大学的本质精神关键在于从制度上保障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对大学的治学者而言要有独立人格与献身精神。 相似文献
13.
现代大学精神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有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大学是一种独立的文化机构,大学精神归根到底是人文精神、科学精神、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和批判精神.当前我国大学精神的危机,迫切要求我们重建大学精神,我们认为,塑造我国大学精神的基本策略是: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大学校园人的精神需求,凸现科学与人文精神教育,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精神教育资源,组织关于大学精神的积极对话,建立和健全现代大学制度. 相似文献
14.
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贺尊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1):77-80
本文从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关系入手 ,阐述了大学校长、大学教师综合素质、历届校友声望和成就、大学学术内容和校园风物等五个方面分别是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形成的“核心力”、“孵化器”、“活广告”、“重要桥梁”和“显示器”。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造大学的“品牌效应” ,须用大学精神的渗透性、示范性开发大学品牌的价值。大学要面向市场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必须加快对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培育 ,力图塑造自己的大学品牌特色 ,确保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5.
孙冰红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4):64-67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大学享有培育民族精神的优越条件,承担着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责。大学培育民族精神具体地要以课堂教育为主,做到“四个结合,四个统一”;注重利用第二课堂,使民族精神教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6.
李士文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3)
作为系统研究爱文化和大学文化的首部著作,《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一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不仅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爱"的学说,而且也拓展了当前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研究视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民族化和大众化,而这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士文 《焦作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297-298
作为系统研究爱文化和大学文化的首部著作,《大爱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一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不仅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爱”的学说,而且也拓展了当前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教育的研究视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民族化和大众化,而这对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同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贺武华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7(5)
井冈山精神与大学精神存在一定的内在相通性,井冈山精神与井冈山大学的精神则尤其如此.井冈山精神可以而且应该内化为井冈山大学的精神,并转化为办学的巨大力量.培育和铸造井冈山大学的井冈山精神,让井冈山精神化的"井大精神"来指引学校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下中国大学精神严重缺失,而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塑造和谐自由的大学精神、激活不竭的大学创新精神、培育高尚的大学人文精神,可以培育至真、至善、至美的大学精神,建设先进、开放、包容、健康的大学文化。 相似文献
20.
潘伦理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6):19-21
大学的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知识以及用其智力资源为社会服务。大学的发展需要大学精神的维系,大学精神是大学发展的灵魂。大学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合理求是、使命引导、学术自由、科学创新和积极应变诸层次。培育大学精神需要时间的积累,需要全员的广泛参与,需要经得起市场化的冲击,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吸收和充实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