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培养选拔好民族干部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非常重要 ,应从重视素质、建立良好的机制、培养选拔方式和完善管理机制几个方面入手思考。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干部制度改革大致经历了改革起步、理性推进和全面深化三个历史阶段。总体而言,干部制度改革取得了以下主要成就: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实行干部分级分类管理;建立推行公务员制度;开展竞争性选拔工作;建立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40年干部制度改革的实践探索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主要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严格干部选用标准;先试点、后推广、再完善;坚持公平竞争、民主法治原则;统筹兼顾,平衡各方利益。  相似文献   

3.
年轻干部要加强自我锤炼,成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栋梁之材,努力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实干型、忠诚型、清廉型的干部。改革培养机制,大力推进年轻干部发展机制创新:构建年轻干部成长"一线培养链";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锻炼;加大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工作力度;改革后备干部的培养方式;实施重点年轻干部人才工程。改革选拔任用机制,推进年轻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创新:推进干部交流;推广竞争上岗;建立年轻干部流动体系;及时将优秀的年轻干部推上更重要的领导岗位。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政治生态方面存在"两面人"现象,其社会危害性不可低估。政治"两面人"现象的存在,除了与个别党政干部的品德修养不高、政治信仰缺失有一定的关系外,利益驱使、封建官场文化的侵蚀及管理监督体制不完善等,均是不可忽视的原因。防治政治"两面人"现象必须抓好五个着力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使党政干部自觉不做政治"两面人";加强党政干部诚信体系建设,引导他们树立诚实守信的政德观;健全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把政治"两面人"挡在干部队伍大门之外;完善干部考核机制,突出对党政干部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的考核;加大查处力度,对个别党政干部政治"两面人"行为进行严厉惩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各地党政部门都在积极探索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在干部选拔任用的部门主导权、"一把手"用人权、选任机会和选任渠道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程度的部门化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些部门的主要领导干部受传统用人观的影响;干部人事制度还不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民主监督机制还不健全。要从根本上消除这种部门化现象,必须树立正确的选任标准和导向,规范初始提名制度,完善选任程序和运行机制,健全政绩考评方法,拓宽选任渠道,强化监督机制与明确选任责任。  相似文献   

6.
目前,干部选拔任用有任命制和考决制两种形式,但都存在一些问题,改革任重道远."三票制"是采用差额票决形式选任干部的一种尝试.其特点主要有: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让群众把第一关;注重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选人用人相统一;着眼于机制创新;着眼于树立好的用人导向."三票制"在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的构建包括选拔、培训、任用、流动以及离职五个阶段。选拔是前提和基础,培训是中心环节和重要保障,任用是落脚点和立足点,流动是增强活力的举措和组织成熟完备的象征,离职是培养机制人文性的最大体现。构建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机制,就是在选拔中要注意选拔方式和考查内容;在培训中要整合和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在任用时要合理设置岗位、明确岗位任务、规范配备学生、强化角色标准、提供宏观和微观保障;在流动上要丰富流动类型、制定流动规范、完善流动程序、调试流动障碍;离职后要加强关注、认可价值、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8.
当前各地在打破党委主要职能部门干部选拔任用部门化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干部选拔任用的部门主导权、"一把手"用人权、选任机会和选任渠道等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分析与研究其形成的深层原因,并从树立正确选任标准和导向、规范初始提名制度、完善选任程序和运行机制、健全政绩考评方法、拓宽选任渠道、强化监督机制、明确选任责任等方面打破干部选拔任用的部门化。  相似文献   

9.
竞争性干部选拔考评工作既是推进干部结构合理化、干部素质综合化和干部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机制,也是实现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为充分发挥竞争性干部选拔考评工作具有的程序公平化、方式科学化、功能显著化等优势,针对当前有的市县级竞争性干部选拔工作中存在诸如任职资格设置不科学、测评工具针对性不强、考评技术手段支撑乏力、考评队伍水平不高等问题,应制定合理的任职资格标准、"量身定制"测评工具、综合运用考评技术、动态"库"化专业队伍。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青少年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感恩价值观。青少年感恩观念培育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文化传承方面: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价值,实现感恩的文化传承;完成传统感恩观念的当代转向,以传统文化滋养感恩。环境熏染方面:积极拓展感恩载体,凸显感恩创新性;定期举行感恩仪式,凸显感恩神圣性;切实完善感恩制度,凸显感恩规范性。榜样示范方面:选拔感恩榜样要做到示范好、引领强;培养感恩榜样要做到持续性、长期性;感恩榜样宣传要做到可学性、激励性。个体教育方面:增强感恩认知度,让青少年懂得"知恩";提高感恩体验度,让青少年体会"感恩";促进感恩践行度,让青少年主动"报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