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由此产生了一大批城市小说。这些城市小说大致可分为五种类型:用乡土眼光来打量城市;用先锋方式描写都市中人的"变形";对于普通市民日常生活的描写;都市中急于成功人群的欲望书写;时尚都市中青年的颓废情绪。这五种类型显示出了20世纪90年代城市小说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2.
李小杰 《理论界》2009,(7):121-124
对于高晓声的评论,一般认为他是描写当代农村的高手,又或是继承了鲁迅批判社会的笔触.不过如果纵观高晓声的全部作品,就显得不够中肯.其实高晓声的小说根据其迥异的风格可略分为两类:除<李顺大造屋>和"陈奂生系列"这些典型现实主义小说外,他还创作了具有<山中>、<鱼钩>、 <绳子>、 <钱包>、<飞磨>、 <心监>等现代意识的小说,这部分的小说才是他文艺理想的真正的体现,而这恰恰是高晓声小说研究者一直忽略或语焉不详的部分.正是因为这份现代意识,高晓声的小说才会从写实描写农村的生活转而描写人物,从描写人物转向深入人物灵魂和处境,故他不仅农村小说卓有成就,而且还写出了一系列呈现现代主义色彩的小说.这篇论文试图从他的文艺思想和作品来研究他小说所蕴含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3.
"五四"以后,伴随现代小说观念的转型,自然描写作为现代小说重要的理论要素被提到写作与批评的日程上来,这种追求显著地改变了现代小说的叙事特征。自然描写对现代小说叙事特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散文化特征,自然描写与现代小说的"散文画"特征,小说叙事以"自然"为结构中心。  相似文献   

4.
唐人小说文本中承载大量诗歌的现象,可称为小说对诗歌的接受。唐人小说接受诗歌主要有三种方式:小说作者或人物创作诗歌、引用其他人的诗歌进入小说、描写同一对象的小说与诗歌相互搭配。这三种方式的特征及作用相异,但它们共同印证了唐人小说与诗歌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小说(也包括诗歌)的创作、流传以及不同文体的融通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小说,从"五四"到三十年代,作家普遍热衷于对神圣爱情的书写,显示出一代文人浪漫的激情.张天翼也写两性,但是却有不一样的态度和用意.文章对张天翼小说中的两性描写进行了探究,发现所谓"罗曼蒂克"不过是知识分子刻意为之的人工热情,"买卖"原则才是男女关系的基本原则;张天翼以"人本主义"却又不失"现实批判意识"的文化立场和伦理价值观念,书写两性伦理主题,完成对"思想解放、恋爱自由、以爱为前提"神圣恋爱的消解、颠覆和解构.  相似文献   

6.
意识流与"意识流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素华 《学术论坛》2006,(6):182-186
<墙上的斑点>应如何解读?对主人公意识活动的描写是无"迹"可寻还是有"迹"可寻?它不是小说还是对传统小说的颠覆与解构?文章对这些问题作了探讨,认为意识流小说描写的人物意识活动是具有一定的指向性的;<墙上的斑点>的意识流向是有"迹"可寻的,从主人公整个思绪脉络到其间产生的无数稍纵即逝的思维碎片都有着特定的意识指向;它有其特定的形式和结构,伍尔夫因应表现人物内心错综复杂的意识活动的需要而重建现代小说的形式和结构.  相似文献   

7.
清末新小说关于维新的负面描写,对于我们习见的正史是一种有益的补充,更有助于历史真相的还原。新小说中的"假维新"现象不仅坐实了导致守旧派对维新派攻击的口实,而且"公德-私德"之于政治伦理的意涵也隐现其中。  相似文献   

8.
"视点"问题是叙事学中最核心的问题.以乌斯宾斯基视点理论的四个层面:意识形态评价层面、话语特征描写层面、空间和时间层面及描写的主观性/客观性("心理")层面为理论基础,分析十九世纪俄国小说中的儿童叙事"视点"问题,将儿童叙事中的叙事声音与叙事眼光的问题加以区分,将形式与内容问题分析相结合,使视点问题不再限于"看"之表层的言说当中,不再囿于"儿童视角"的简单阐述当中,将作者的观点、作者的艺术技巧、儿童的情趣融入到小说的整体叙事当中,再现出十九世纪俄国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论唐前爱情故事对才子佳人小说的艺术滋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以前描写青年男女婚恋的爱情故事,无论是其思想意蕴还是艺术手法都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成熟起到了孕育作用。其中描写人与仙鬼或仙与仙相恋的故事因其虚幻的浪漫色彩,在虚构及优美意境的营造等方面对才子佳人小说的贡献较为明显;描写人与人相爱的故事,因取材于现实社会而具有更多的世俗情调,故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及叙事艺术上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更为突出。唐前的两类爱情故事共同为才子佳人小说的成熟提供了艺术滋养和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0.
王平 《东岳论丛》2007,28(3):65-68
在古代长篇章回小说中,以较多笔墨描写婚俗,始于《金瓶梅》,继之以《醒世姻缘传》和《红楼梦》。三部小说都以家庭生活为素材,婚俗描写则成为重要内容之一。婚俗描写在三部小说中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有着不同的功能。这些婚俗描写对刻画人物性格、表达创作主旨、构思故事情节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通过比较三部小说在婚俗描写方面的异同,也可为解决某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一定的线索。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历史贡献,一是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二是实现了从贫穷落后的人口大国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三是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四是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在未来仍然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  相似文献   

13.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起源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形成于苏共,对社会主义国家影响极大。邓小平身体力行地作出了表率,废除了党的领袖职务终身制。这是对毛泽东干部路线的直接承存和发展,不仅在中共历史上,而且在全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史上也属首创,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16.
地理空间移动是人类基本的空间行为之一.本文分析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基本类型,重点探讨了回族地理空间移动的特点及其对回族的影响,对深入研究大分散状态下回族族群认同及其文化一体形成有积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地方政府在中国政治系统中充当着中央政府行使职权的代理者和具体执行者的角色,在社会转型期,更多地承担着直面各种社会矛盾的重任,其公信力建设对于提高国家整体治理能力有着重大意义。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弱化不但增加了政府运作的实际成本,而且威胁到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地方政府公信力弱化的深层次原因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现有央地权力配置模式,是当前央地关系运作逻辑下的必然结果。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是与央地规范分权同行并交织在一起的,要实现地方政府公信力的重塑就应着眼于央地规范分权,力求在共同战略目标之下构建两者的和谐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理论到实践探讨了贪污罪主体的演变过程,以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居委会、村委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村民小组长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人民团体委派到非国有企业的人员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受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人员是否构成贪污罪主体问题,贪污罪主体共同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五四爱国主义在继承传统士大夫济世拯民、爱国报国精神的同时,更赋之以全新的内涵。它摒弃了传统士大夫对于君主权威的依附人格,代之以生机勃勃、个性独立自主的民主气息;它饱含着浓烈的忧患意识,又充满着源于开放意识的信心与乐观;它不是盲目的“忠君报国”,而是立足于“科学”、“民主”之现代意义上的理性爱国。  相似文献   

20.
从第三人为抵押人出发,抵押人凭借专有抗辩权不仅可以对抗抵押权人的抵押权,而且可以暂时或永久地摆脱担保责任的束缚,保全自己的财产利益.我国相关法律对于抵押人专有抗辩权的规定十分模糊,应从担保法原理及相关法律规范出发,对抵押人之专有抗辩权进行分析与归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