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3 毫秒
1.
马尔库塞直面当代发达工业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和社会的病态特征,深入剖析发达资本主义的工业社会日趋整合同化趋势,技术发展使人及社会不断压抑和单向度化。前者表现在人性的畸形发展和堕落;后者表现为基本消除了反对派和反对意见,新型的集权主义用技术手段对内心意识进行操纵和控制,把生产过程中的"合理性"原则延伸到政治、生活、文化和思想等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对于单向度社会的解放和人的自由的实现,马尔库塞显示其无奈之悲观,《单向度的人》乃是技术洪流中人类自救的警世之作与无力结局。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异化理论后,马尔库塞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的异化理沦,在其著作《单向度的人》中论述了发达工业社会中的异化现象,指出发达工业社会是如何压制人们内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超越性,如何使社会成了一个单向度的社会。基于马尔库塞的理论准备,发达工业社会的单向度性主要体现在政治、文化、思想三个层面。马尔库塞对整个当代工业文明新时期进行意识形态上的反思,对思考我们当下社会发展的一些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点源自他对资本主义早期工业社会的观察。在马尔库塞看来,今天发达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社会虽然不同于马克思所处年代,但"异化劳动"并没有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而消失。在技术合法性外衣的包装下,现代社会变为了一个"单向度社会"。特别是在流通和消费领域,通过各种各样的"符号消费"制造了众多虚假的需求,把人变为了资本的工具和奴隶,变为了"单向度的人"。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人只是表面上得到了类似于"商品交换"的自由,但其实则是不自由的。这里的"自由"已被"制度化"地融入了"社会有机体"中,最后"异化"成为资本统治的工具。在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的新时代,处于以及向往现代资本主义文明社会的人们,应该明白和清醒:"资本文明化"本身并非意味着人类的最终解放和幸福,相反则意味着人类文明走向"新奴役之路"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马尔库塞从弗洛伊德人的概念的"过时"性入手,深刻分析了后工业社会中对塔那托斯厄罗斯(攻击欲对爱欲)、现实原则对快乐原则、理性统治对感性自由的压抑,导致人性异化,使人成单向度的人,但这种人性异化并不是在暴力强迫下进行的。马尔库塞以其"爱欲"说来谴责厄罗斯(生本能)的非现实化,呼唤着厄罗斯在未来新的更高文明形式中的现实化。  相似文献   

5.
异化思想源于柏拉图的世界模式理念,成于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马克思认为,异化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这意味着在异化劳动中,人的能动性丧失掉,受到异己的物质或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个性不能全面而自由发展,只能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使人成为单向度的人,在笔者看来,异化本质上应当是人的一种自否定机制。  相似文献   

6.
现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强调社会本位,缺乏对人及人性的充分关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异化和效果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或主要任务在于人性提升和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对人性的关注体现了人性对思想政治教育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7.
"单向度的人"是对人的一种解构,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触动了人们对现代人与教育的异化及发展问题的反思.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健全的人,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要旨,"单向度的人"背离了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对教育核心价值的扭曲.在当今和谐社会建设中,厘清其危害性,重新审视教育的价值诉求,积极推动教育服务和培养模式变革,对教育发展的重新自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主要来源于海德格尔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爱欲论"、韦伯的"理性观"以及马克思的"异化劳动"学说。马尔库塞从技术理性所形成的新的统治机制入手,分析了发达工业社会的异化现象,虚假意识以及实现人的解放的途径。辩证学习、批判和借鉴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有利于深入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初步探讨了人的本质问题,把人的类本质归结为自由自觉的劳动.在此基础上,马克思详细阐述了异化劳动理论,分析了异化劳动的四层内涵,并指出只有消灭私有制才能扬弃异化.马尔库塞在《单向度的人》中同样提出了他的异化理论.马尔库塞把人的本质归结为爱欲,把人的异化看作是人丧失了批判性和否定性,认为只有通过总体革命才能扬弃异化.尽管马克思与马尔库塞异化理论有一定的共通性,但是二者在异化的前提一人的本质、异化的内容以及扬弃异化的方法等问题上都存在着异趣.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教育的异化使教育已经不是一种心力合一的过程,受教育者已经不能从中学到东西.产生这种异化的原因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改变,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相分离,单向强制灌输,教育内容上的滞后.要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从专业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对价值取向、育人关系、育人手段、工作者角色等几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