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网络文学的创作群体丰富了中国当今的文学创作,为中国当代读者提供了新鲜的阅读经验.他们大多是理工科出身的,没有受到正规的文学训练,但他们发自内心热爱文学,网络激发了他们的文学潜能,他们作为一个创作群体的出现冲击了当今的文学体制.对于他们来说,超越商业化,不断地更新自我,让创作有所创新和突破,是他们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宁夏文学”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始于社会主义新时期。20世纪80年代,张贤亮以其饱经沧桑和忧患之后的慷慨悲歌征服了大江南北。张贤亮的小说创作,不仅提升了宁夏文学总体的创作水平,也为宁夏文学在中国文坛赢得了美好声誉。进入20世纪90年代,宁夏文学在略事犹豫和徘徊之后,终于在新世纪前后,再次向中国文坛奉献了“宁夏青年作家群”。这一创作群体的崛起,不仅给新世纪前后的中国文学界吹来一股清新怡人的创作之风,而且,这一与广阔深厚的中国古老土地和“中国经验”血脉相连,并因此取得了不凡文学业绩的青年创作群体的成功,也充分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居于偏远地区的文学创作事业,只要领导得法,调动有方,是可以走在全国前列的。  相似文献   

3.
高有鹏 《中州学刊》2003,1(6):103-109
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中的文学豫军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风尚 ,其中以走出河南大学为作家群体的部分作家成为其中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创作以深刻的思想性、鲜明的时代特征与严谨的学风构成自己的创作特色。文学发展与知识群体的文化关系应该成为文学研究所观注的重要内容 ,并给予积极的培养和保护发展。  相似文献   

4.
杨书评  李海云 《河北学刊》2007,27(3):238-240
鲁迅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卡夫卡被称为“欧美现代派文学之父”,他们各以其鲜明的原创性在中西现代文学史上起到了奠基和引路作用。本文通过对两位作家文学观念、创作主题、艺术方法诸问题的比较,探究其原创性文化的成因,为当今文学的发展提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5.
陈晓明 《河北学刊》2003,23(5):112-119
"60年代出生群体"仅仅因为年龄上的相近而被列为一个创作群体,虽然这一称谓并不意味一个统一的文学派别,但这些作家的文学观念、表现方式和语言风格也有相近之处.他们远离意识形态中心,创建一种回到文本、回到个人经验的文学趋势.这一代作家无疑把当代中国的文学带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也创造了汉语言文学在叙事方法、语言表现以及个人的内心体验方面的崭新经验.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既表明传统中国文学的顽强韧性,又预示着未来无限开阔却杂乱的前景.他们是一种象征、坐标,一种终结与寓言.  相似文献   

6.
1930年代,沈从文先后发起了“京海之争”“反差不多”等一系列文学论争。当我们重返论争所发生的历史现场,将两次论争结合起来进行整体考察,可以发现:“京海之争”并非“京派”与“海派”这两大文学流派之间的正面交锋,而是由沈从文独自代表北方作家群体(京派),与居于上海的作家群体(主要是左翼作家)展开的一场关于政治、商业与文学之间关系的大讨论;“京海之争”的真正肇始也不是沈从文的《文学者的态度》一文,而是他的另一篇文章《论“海派”》;同时,沈从文发起“反差不多”论争的真正意图与“京海之争”一脉相承,都是旨在通过批判文坛普遍存在的“差不多”现象,凸显以自己为代表的“京派”文学之独特价值。藉由系列文学论争,“京派”这一“作家群体”正式浮出历史地表,而沈从文作为后期“京派”文学的代言人,其创作观念和文学理想也日益凸显,并逐步在整个中国现代文坛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文学论争显然是沈从文主动选择的一种“自我经典化”的媒介策略,无论是在“京海之争”中强烈批判“海派”作家“玩票白相”的创作态度和“商业竞卖”的恶劣风气,还是在“反差不多”论争中激烈指责以左翼文学阵营为代表的公式化、概念化创作倾向,其背后潜藏的都是沈从文强烈的“自我经典化”意识,他实际上是想要借助群体的力量,让自己代表和引领的自由主义文学理念脱颖而出,以完成在中国现代文学场中的站位,进而为自己念兹在兹的“伟大中国文学作品”指明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文学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有独特的美学艺术价值。从陶谢首创经过千余年历史积淀,已为当代本土作家所认同、继承、创新和发展。鄱阳湖文学风格流派,是中国文学的一个缩影,是与世界文学接轨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学。本文分两条主线论证:一是历代作家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中,所表现出近似的鄱阳湖文学风格,从纵向形成了一个不约而同的鄱阳湖文学流派的雏形。一是当代作家在同一历史或接近同一时空中,所表现出继承和发扬鄱阳湖文学风格传统的作家群体,他们的自觉不自觉近似的创作风格和创作个性的横向结合,正在循序形成鄱阳湖文学流派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冯玉文 《殷都学刊》2008,29(3):119-120
在华俄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存在于中国大陆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在中国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反映了自己的生活状况和情感轨迹。其中,他们关于爱情的创作尤其引入瞩目:不但有痴迷、热烈和幸福,还有迷茫、幻灭和残酷,更有引人深思的哲理。  相似文献   

9.
一三十年代中国文学,有很鲜明、自觉的主流倾向——左翼文学思潮与运动。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爆发的十年间,没有任何一个别的文学流派和作家群体,能够像左翼作家那样主宰那个时代的文学理论与创作潮流,哪怕他们在某一方面取得了比左翼作家更大的文学成就。左翼文学的方向,是三十年代文学的主导方向。左翼文学应合着革命实践运动对文学的要求而诞生,又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尖锐的三十年代得以成长和壮大,其区别于“五四”文学和同时代其他作家文学创作的,是它强烈而鲜明的政治实践品格。在风沙扑面、虎狼成群的三十年代,左翼…  相似文献   

10.
在新文学开创初期,从海外留学归来的现代作家群体,以现代文化理念,重新审视中国文学的现状,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开启文学的重建。他们努力建立现代的文学观念;积极发起参与系列文化(文学)论争,大力拓宽现代文学空间;他们极为重视新文学的社团建设,无论是在文学组织、文学生产还是创作导向等方面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新文体的创建,不仅从理论认识上殷切呼唤,更是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充分展示了新文体的魅力和成就。  相似文献   

11.
六朝春禊诗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的春禊诗,反映了六朝时期帝王贵族及文人士大夫的春禊活动。六朝春禊诗创作题材的范围虽然较窄小,但也体现了与时代相一致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在不同的侧面体现了六朝各阶段社会变化、哲学思潮、经济发展与文坛风气。就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而言,六朝各阶段的春禊诗创作也都不同程度体现了与“文学自觉”时代相一致的趋向。六朝春禊诗是群体化、类型化的创作。群体化的创作促使文学创作以密集化、批量化的方式发展,这对六朝文学的繁荣兴盛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群体化创作无疑导致了创作的类型化,而应制之作更使类型化的创作走到了极端,这也正显示了群体化创作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元代民族融合的大背景下,"西北子弟"文人群体的出现,使得元代在中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他们对儒家文化的服膺接受,多元与多种信仰包容并举,在元代游历之风盛行的情况下,展示不同的诗文风貌和特质,呈现元代文坛所独有的突出的特点。西域粗犷、奔放的地域文化特点使元代文学别开生面,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西域作家群和汉族作家共同创作了元代诗文的繁荣,形成了元代文化和文学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3.
三代风流 一片辉煌──江苏中篇小说五十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眸江苏50年中篇小说创作,前三十年是小说创作的枯萎期,后二十年则是小说 创作的黄金年代。但即使在中篇小说创作的枯萎期,仍有一些寥如晨星的中篇佳作展现于文坛,给 人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陶冶。新时期江苏的中篇小说创作明显走在全国前列。其中最重要的因素 是有一支稳定的创作梯队。这个梯队分三个创作方阵,云集着中国文学创作的精锐之师。他们的作 品在每一个时间段中,都成为中国文学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成为新时期江苏文学的骄傲。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茅盾堪称双璧。他们都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同时又都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家。他们既以自己的创作为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发展开拓了道路,为中国文学赢得了世界声誉,又用他们的文艺批评理论和实践指导创作,培育新人,为中国新文学园地百花争妍的局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拟从这两位伟大作家兼文艺批评家的文艺批评理论和实践中比较其异同。  相似文献   

15.
略论许地山早期小说创作的浪漫主义色彩黄春莲文学研究会就整个创作主导倾向来说是注重写实的,他们主张“文学应该反映社会的现象,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的一般的问题”(茅盾《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许地山作为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他早期小说对社...  相似文献   

16.
考察文学史上杰出文学家的发展道路,发现他们几乎都曾参与过当时最高水准的文人团体,或者曾经归属于代表着当时文学发展主流的文学流派。另一方面,群体的影响与个体的作用是一种矛盾统一的关系,进入群体之后,作家的发展又可能受到群体的制约,妨碍作家向富于创造性的境界发展。因此,当杰出文学家进入创作高峰,艺术上趋向全面成熟的阶段,往往是与自己所属的文人群体关系最为疏离的时期。作为脱离群体的外在因素,隐逸、贬谪等是促使作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重要契机;作为得以独立发展的内在因素,则需要作家以思想上的成熟为条件。也正因此,杰出作家都是思想上的强者,他们不仅追求艺术上的完美,同时还负着道义上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立足于中国的百年文学发展史米考察当今小说的基本倾向,认为当代文学的前40年是文学革命时期,之后则逐渐走向文学改良,新时期小说发展到世纪之交已基本形成了中性化的创作倾向.论文分析了这利中性化文学的基本特征与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小说创作中,以社会群体为题材的创作当首推“知青”小说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一席之地。这不仅因为知青生活为创作提供了丰富而又富于文学价值的生活素材,更因为知青群体里脱颖而出一大批有实力的作家,他们的知青生涯将使知青小说成为其创作道路上最有份量的作品。相比之下,我国的工农兵大学生也有百万之众,而这一段在当时无限辉煌,后来又无比尴尬的人生经历却很少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见到踪迹,这多少有些令人遗憾。 近日,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王曦昌的新作《紫色学历》,这是新时期文学史…  相似文献   

19.
文坛“孪生”作家鲁迅与契诃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奠基人与俄国文学经典作家契诃夫的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及影响.两位作家的生活经历和创作特点无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一些国家的文学界都引起广泛的兴趣.正是他们在创作上的相互影响,确切地讲是中国文学与俄国文学之间的碰撞促进了中国新文学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后小小说女作家群概观及其文化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90年代后,崛起的小小说领域里一批女作家通过创作实绩呈现着独立姿态,充实和提高了小小说这一发展迅速的文体,并极大丰富了新时期中国女性文学的某些本质精神,“她们”的群体意识和文化价值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