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欧阳 《老人天地》2010,(11):40-40
栩栩如生的《小猫钓鱼》,俏皮多趣的《猫和老鼠》,威武雄壮的《正义之师》……一幅幅剪纸作品在一位85岁老人的剪下,瞬间灵动起来,如鲜花般次第绽放。风格迥异的剪纸作品,拼出了老人缤纷绚丽的快乐晚年。  相似文献   

2.
色彩鲜艳、活灵活现的公鸡,徐悲鸿笔下气势磅礴的马,枝头俏丽绽放的梅花,当你看到用一针一线钩织的这样一幅幅十字绣作.品时,很难相信它们竟然出自一位77岁的老人之手。家住哈尔滨的退休老人闫端就是这些作品的主人。她的作品不仅深受家人朋友的喜爱,更让她收获了一份充实、愉悦的晚年生活。  相似文献   

3.
一、植物造景的概念及意义 植物造景,即是在满足园林植物生长发育要求的基础上,按照园林美学原理和环境特点选择植物,合理配置创造景观优美及充分发挥园林植物功能的植物景观。具体来讲,即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材料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观赏。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姜淑艳布贴画"这一传统手工艺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姜氏布贴画的全部工艺制作流程和制作技法,在此基础上,又对此传统手工艺进行传承创新尝试,并制作出一批优秀作品。此尝试在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提升教学质量等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年迈老人与子女对簿公堂的场景逐渐增多,原因大多是子女拒绝履行赡养义务。无论从道德还是法律出发,赡养老人都是子女应尽的义务。然而老人通过起诉的方式,即使能够得到赡养费,也必然会与子女形成矛盾,甚至给晚年生活带来更多无奈。调查发现,子女拒绝赡养的诱因主要有四种:老人再婚、老人偏心、签订了赡养协议、老人未尽义务……那么,如何预防赡养纠纷的发生,让老年人真正老有所养、安度晚年呢?  相似文献   

6.
14年来湛江市坡头交警大队民警郑军像照顾自己亲人那样照顾家乡18位孤寡老人…… 2012年11月14日,是湛江市坡头区南三镇巴东村的老人黄达财辞世的日子,在老人的遗体前,有一位穿警服的公安民警在悲伤地掉泪……这位穿警服的公安民警是谁?他是湛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坡头大队的一名普通民警郑军。巴东村人都知道,郑军与黄达财老人无亲无故,但大家都知道,老人临终前最惦念的人是郑军。  相似文献   

7.
请大夫     
云江 《金色年华》2007,(12):14-14
有个老人,是全国闻名的大作家。他临终前,突然感到十分难受,秘书就说:“我去叫大夫。”不料,老人极其艰难地说了一句:“不是‘叫’,是‘请’……”说着老人就昏迷过去了,而且再也没有醒来……这句话就是他的遗言——这遗言纯洁无比,厚重无比。  相似文献   

8.
孙友益 《职业》2009,(12):57-57
目前我国约有一半左右的老人不同程度地患有“科技恐惧症”。其具体表现为:电脑不敢开、手机不会打、短信不懂发……通常总是一件家电产品进门,子孙辈们便要做一件“功课”:义务培训老人,或者为老人设定简易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9.
教老人做手指操、为老人唱黄梅戏、组织老人编队“飙歌”、玩游戏、吃饺子、蛋糕……10日下午,江苏省南京市建邺滨湖街道兆园社区的“独居老人俱乐部”里,欢声笑语不断。8位独居老人和俱乐部其他二十多位老人,开开心心地过了一个集体生日。  相似文献   

10.
乌荐 《老年世界》2008,(7):25-25
养育之恩值多少钱?对于王海成、杨玉敏夫妇来说,就是他们手里攥着的一张20万元的白条。30年前,两位老人在路边抱回一个女弃婴。为养活女婴,两位老人将亲生孩子寄养,将女婴养大成人,并供她上大学,帮她找工作……当长大成人的养女无意中得知两位老人并非自己亲生父母后,毅然决定和两位老人断绝关系,并给老人开了一张20万元的欠条,以“购买”老人对她这20多年来的养育。  相似文献   

11.
潇湘 《老年世界》2008,(1):10-12
年轻人崇尚借贷消费、超前消费,老人却总强调积谷防饥、有备无患;年轻人倾向于“及时提升生活质量”,老人却不敢动用储蓄的一分一毫;年轻人总认为“千金散去还复来”,老人却总强调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医疗、养老、买房、孩子的教育费还得老百姓一肩挑,不可不留后路。因而,围绕着消费观念的差异,老人与年轻人之间逐渐形成了一条难以逾越的代沟……  相似文献   

12.
在江西省万载县农村村落社区,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看到老人摔倒,有人赶紧把老人搀扶起来,问老人摔得严不严重,需不需要给医院和家人打电话,看到老人没有大碍才离开;空巢老人屋里的灯坏了有人给换,米少了有人自己买米时顺便给老人带一袋,没事时陪老爷子杀两盘棋,为阿姨读读报……这些人就是万载县社工。  相似文献   

13.
魅力分宜镇     
走进分宜县的千年古镇——分宜镇,尤如走进一幅五彩的图画:碧树共蓝天,绿草映红花。农民休闲广场上,孩子们在欢快地歌唱,年轻人在紧张地赛篮球,老人们在做自编的健身操,其乐融融;宽阔整洁的街道旁,商铺里的物品琳琅满目……这里,处处展现出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4.
敬老院里的“孝敬心”梁序觉是桑植县利福塔乡敬老院院长。他常年吃住在敬老院,为有病的老人送水、送饭、送药、洗澡、倒尿……就是逢年过节,他也守护在老人们的身边。老人彭么妹,来院前身上仅穿着一件破棉袄,一套单衣。梁序觉来到县民政局,一再向领导汇报情况,终于...  相似文献   

15.
章法 《老年世界》2006,(20):14-16
一曲《常回家看看》不仅唤醒了人们对家、对亲人的爱,更是唱到了无数老人的心坎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儿女却很难回趟“家”,很少与老人一块吃顿饭,拉拉家常。一些老人无奈之下走进法院打起“精神赡养”官司,不要儿女钱物,只要儿女常回家看看……  相似文献   

16.
“一位退休老人匿名向灾区捐了6000元钱……”近日,这样一个消息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大院中相继传开了。“他是谁?”“是哪个单位的人?”……老人的善举感动着新疆民航人的同时,也引起了新疆民航人的众多猜测和关注。  相似文献   

17.
花影摇曳     
凭着来源于生活的灵感,对光影的直觉.一幅又一幅静态而富有诗意的花木小品不经意间便闯入了镜头……  相似文献   

18.
老人服装品种少,老人玩具寻不着……有想买礼物孝敬父母的消费者感叹:老人用品难道只剩保健品?  相似文献   

19.
肖保根 《当代老年》2009,(12):10-11
不少离退休老人,退下来后在锻炼、做家务、休闲之余,或重操旧业经商,或出外打工补贴家用,或助人为乐做义工……这些发挥余热之举,确实有积极意义;但有些老人不量力而行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值得老人们警醒。  相似文献   

20.
王瀛  邵今春 《当代老年》2010,(10):32-33
一只小小的易拉罐,转眼之间,就成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品——易拉罐手工艺画。京城易拉罐老人刘燮昌,5年成就了近千幅作品。易拉罐玩出大名堂,有人以数千元价格收购他的‘一只鹦鹉”,有人以巨额高薪聘请他合作,他总是淡淡一笑,摇头拒绝。他的画只赠不卖,他免费给人传授易拉罐手工艺画技法,他说:“我喜欢这么玩,这就是找乐。”走进刘燮昌先生的易拉罐手工艺画家庭艺术馆,不禁会竖起大指:您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