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明】本篇是反映韩非的历史观和政治思想的重要论文。韩非在这里提出了“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的进步历史观,对儒家“法先王”的复古倒退的反动思想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还根据古今社会变迁的实际情况,阐明了符合历史发展的“法治”思想,驳斥了儒家虚伪、反动的“仁义”说教。文章把学者(儒家)、带剑者(侠士)、言谈者(纵横家)、患御者(害怕作战的人)和商工之民(工商业者),比作五种害人的蛀虫——五蠹,对他们都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要求加以取缔,同时提出了奖励耕战富国强兵的政策。韩非的这些政治主张,反映了历史潮流,对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起了很大作用。【原文】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  相似文献   

2.
《五蠹》是韩非的著作中一篇十分重要的政治论文。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从历史经验和当时斗争实际出发,尖锐地指出了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儒家的反动性,明确地阐述了他的法家历史观点和法治思想,提出了地主阶级对奴隶主阶级实行专政的政治纲领。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做了理论准备。对法家的著作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和分析,这是批林批孔深入发展的思想战线上一个重要的任务。毛主席最近指出:“列宁为什么说对资产阶级专政,这个问题要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  相似文献   

3.
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凭借革命暴力对奴隶主阶级实行地主阶级专政,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是韩非法治理论的核心。这种思想为秦始皇战胜奴隶主复辟势力,创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封建帝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在历史上起过很大的进步作用。我国历史上的各个反动阶级和儒家无不恶毒攻击韩非等先秦法家的这种暴力思想。苏修  相似文献   

4.
韩非是战国末期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代表,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总结了前期法家的历史经验,创建了以“法治”为核心的“法、术、势”相结合的政治思想体系,对反动的儒家学派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他的学说为新兴地主阶级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今天,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韩非的思想,对于深入批林批孔,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说明]商鞅是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他顺应历史的潮流,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在同儒家复古倒退路线的斗争中,提出并推行了一条革新进步的法家路线。在军事上,他反对奴隶主诸侯割据的非正义战争,主张“以战去战”,用新兴地主阶级的正义战争统一中国,用新兴地主阶级的革命暴力消灭奴隶主阶级的反革命暴力。为此,提出了一条“以法治军”lk的军事路线,主张以法为治军之本,反对儒家“以礼治军”和虚伪的仁义道德的反动说教,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法治思想来统一军队的思想,规定严明的赏罚制度和严格的军事纪律,实行“兵农合一”的“耕战”政策,等等。商鞅的这条“以法治  相似文献   

6.
蠹,即蛀虫。五蠹,指当时社会上的五种人:学者(儒家)、言谈者(纵横家)、带剑者(游侠)、患御者(国君左右的亲近之臣)、商工之民。韩非认为这五种人不利于耕战,有害于国家,就象蛀虫从内部侵蚀和损坏器材那样,所以称为“五蠹”。《五蠹》是韩非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韩非的法治思想。文章从进化的历史观出发,列举了大量的历史事实,说明历史是不断变化的,现代比古代进步。他嘲弄那些“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儒生象守株待兔一样愚蠢。文章还从各个角度揭露了儒家宣扬“仁义”的虚伪性和反动性,指出在“当今争于气力”的时代,“行仁义”不但不是保卫国家的办法,恰恰相反是亡国之道。因此他主张用地主阶级的“法治”代替奴隶主阶级的“礼治”。文章在全面阐明法治内容的过程中,对于“五蠹”之首的儒家作了尖锐批判和有力鞭挞。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韩非对儒家学派的斗争是不彻底的,文章的一些观点,如把推动历史前进的功劳归于几个“圣人”,把社会进化说成是人口和财物多少之间的矛盾造成等,也是错误的。但是仅管这样,在先秦的反儒斗争中这篇文章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它所反映的主张变革的思想对后世的儒法斗争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7.
五、颂扬实践法家政治路线的秦皇汉武[原文] 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藏书·世纪列传总目》[注释] (一)始皇帝:即秦始皇,姓赢名政(公元前二五九年——一二一○年),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他崇尚法家,反对儒家,厚今薄古,勇于革新,第一个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自称始皇帝,在历史上起过重大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兴地主阶级的杰出理论家韩非,对历史的重要贡献就在于:他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实践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提出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历史任务,论证了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巩固政权的战斗措施。 《五蠹》是代表韩非历史观和政治思想的一篇重要论文,明确地提出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理论,有事实,有分析,敢于批判,敢于肯定,字字铿锵有声,句句鼓舞斗志。  相似文献   

9.
秦始皇作为法家思想卓有成效的实践者,于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秦王朝。他统一中国后,继续推行法治路线,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废除了奴隶制的世袭分封制,把郡县制推广全国,实现了“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的中央集权局面,对我国历史的进步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新兴封建制的胜利,是新兴地主阶级的胜利,也是新兴地主阶级变法革新路线的胜利。但是,秦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  相似文献   

10.
韩非(公元前280——前232年)是法家杰出人物荀子的学生。他继承并发展了荀子以及前期法家李悝、吴起和商鞅的思想,成为战国末期法家思想的集大者。他的学说为新兴地主阶级创立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他的著作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共五十五篇。代表作有《五蠹》、《孤愤》、《显学》、《说难》、《定法》、《有度》、《用人》等。  相似文献   

11.
战国末期,新的封建制已在各国不同程度地确立起来,但是,没落的奴隶主贵族不甘心灭亡,仍然阴谋复辟,垂死挣扎。全中国还未统一,诸侯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是继续前进,建立和巩固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还是复古倒退,复辟没落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围绕这个根本问题,新兴地主阶级与没落奴隶主贵族之间进行着一场生死搏斗。法家和儒家的激烈斗争,就是当时这两个阶级生死搏斗在政治思想战线上的反映。著名法家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就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他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批判了反动的孔学,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以及他的老师荀子的思想,从理论上完整地形成了法家思想体系,成为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为建立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出了比较完整的理论、路线和政策,在历史上起了进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帝国。秦自孝公时就采用了商鞅的法制路线,重耕战,轻教育,甚至根本否定文化教育的作用。韩非就说过,“故明主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韩非子·五蠹》)  相似文献   

13.
春秋战国时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法家和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儒家,围绕实行“法治”还是“礼治”,即建立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专政还是维护和复辟奴隶主阶级专政,展开了一次又一次的生死大搏斗。生活在战国末期的韩非,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的立场,适应着历史发展的要求,以同儒家的“礼治”和奴隶主贵族复辟势力不可调和的斗争精神,“观往者得失之变”,总结了前辈法家的法治主张和法治实践,创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法治理论体系,奠定了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理论基础。他的《定法》和《难势》,在总结前期法家的法  相似文献   

14.
韩非是战国末期杰出的法家代表。当时奴隶制已经土崩瓦解,新兴的地主阶级政权和封建的生产关系在各个诸侯国相继建立。但是,反动的奴隶主阶级并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还时刻伺机复辟。他们大肆宣扬孔孟之道,大造复辟舆论,复辟与反复辟的斗争十分激烈。韩非纵观了“往者得失之变”,总结了新兴地主阶级在变革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猛烈地批判了孔孟之道,集先秦法家之大成,为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提供了一条完整  相似文献   

15.
“礼治”和“法治”、“务德”和“务力”之争,是先秦儒法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儒家鼓吹虚伪的“德治”、“仁政”,掩盖奴隶主阶级的反革命暴力,维护或复辟反动没落的旧制度;法家“务力”、“务法”,主张用革命暴力和革命专政,摧毁旧势力,发展和巩固新兴的封建制度。在这场长期的激烈的斗争中,集法家之大成的韩非,是一个最杰山的歌颂革命暴力的新兴地主阶级革命思想家、政治家。韩非生活的战国末期,正是秦统一中国的前夜。经过长期天下大乱,在劳动人民的  相似文献   

16.
教育,从来就是阶级斗争和阶级专政的工具。韩非作为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在大力从事政治改革的同时,非常重视教育阵地上的斗争。韩非不但为新兴地主阶级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制定了一条政治路线,而且为推行这条路线,提出了一个新兴地主阶级的教育纲领。长期以来,在尊儒反法的反动思潮下,法家人物,在中国教育史上非但没有地位,而且还遭到种种歪曲和攻击。从历代的反动势力到当代的林彪、苏修,他们都是一个腔调地狂叫,什么法家“不重视教育”、“毁灭教育”、“取消教育”。在这方面、韩非往往是首当其冲。今天,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具体分析韩非的教育思想,批判这些谬论,把被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  相似文献   

17.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与李斯同是荀况的学生。他曾向韩王安献策,要求在政治、经济上进行改革,但未被采纳。于是他退而著述,总结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系统地建立了法家的思想体系,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学说为新兴地主阶级创立统一的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根据。他的著作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共计五十五篇。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五蠹》、《孤愤》、《显学》、《说难》、《定法》、《有度》、《用人》等篇。  相似文献   

18.
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政治家秦始皇,坚定地推行法家路线,顺应着历史发展的潮流,“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在历史上起了重大的进步作用。可是这个新兴地主阶级的封建王朝,统一中国后不久就灭亡了。历来尊儒反法派总是抓住这一历史现象,鼓吹什么“法家亡秦论”,颠倒历史,大肆攻击秦始皇。分析一下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批驳“法家亡秦”的谬论,有助于进一步批判叛徒、卖国贼林彪,借咒骂秦始皇以诋毁我国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韩非(约公元前二八○——前二三三年)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战国末期,奴隶不断起义,地主阶级与奴隶主阶级的斗争日益剧烈,封建制全面代替奴隶制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面对这种社会大变革的形势,韩非继承和发展了前期法家的思想,系统地总结了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经验教训,提出一条建立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的思想政治路线,并充分论证了巩固中央集权,加强地主阶级专政,防止奴隶主阴谋复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荀况是新兴地主阶级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先秦法家的杰出代表。著名的法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荀况生活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向封建制急剧变革的时代。他坚决站在新兴地主阶级一边,反对没落奴隶主阶级,坚持法家路线,反对儒家路线。他对孔孟儒家的种种谬论及其教育思想,进行了批判,他曾在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讲学,影响很大,这些都给予儒家学派以沉重的打击,为建立和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