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冰 《浙江学刊》2007,(2):201-203
信息资源的本质属性是准公共物品。文章从信息构建的内涵和目的角度,分析了信息资源的管理模式以及共建共享的运行机制;并就图书馆如何在网络化环境下通过自身的变革,促进信息资源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陈丽冰 《探求》2013,(4):18-24
政府等公共部门在长期的行政与管理过程中制作、获得了海量的信息。这些信息是重要的资源,蕴涵着重要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2002年广州已经出台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政府信息进行增值开发利用十分必要。我们应研究广州市政府信息资源增值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谈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少敏 《社科纵横》2004,(4):180-181
信息资源开发是人们对其进行的宣传报道、重组、转化、再加工、再生产、再创造的能动活动。网络信息资源是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田文波 《探求》2014,(4):114-118
浅阅读是当下阅读的发展趋势,是从传统或数字化媒介中获取信息的非系统化认知方式。它的盛行基于信息大爆炸、社会生活压力、读者信息储备提升、信息传播渠道和载体的丰富、读者阅读习惯、市场化出版发行六大因素。浅阅读对于图书馆信息资源存储、开发利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应从提升信息资源利用便捷性、丰富信息资源、推进信息资源导向性开发、重视信息资源内容承接性等四个方面着手建构图书馆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5.
杨秀平 《社科纵横》2012,(7):128-130
21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信息资源的不断增长,使现代图书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任何一个图书馆都不可能收藏所有的信息资源,因此,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道路就成为图书馆发展的必经之路。文章从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意义入手,论述了共建共享的几种模式,引申出共建共享的形式一图书馆联盟,从而探索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冷木草 《社科纵横》2003,18(3):27-28
本文从经济转型期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主客体服务职能的转变着手 ,通过阐述新时期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的新特征 ,并在分析西部经济发展的“信息瓶颈”和图书馆的重要性的基础上 ,提出了西部图书信息资源开发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 ,信息资源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 ,在信息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使信息资源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新的发展趋势 ,即数据库建设已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 ,网络建设已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主渠道。因此 ,如何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的重要作用 ,以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 ,是现代图书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曲盛 《社科纵横》2007,22(5):105-107
文章分析了信息资源在国家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中所处的重要位置,阐明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指出在资源共建共享中可能出现的几种障碍,信息资源共建成员单位在开展资源共建中应当共同遵守的原则,以及共建措施和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小语种专业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是一个难点,游离于常规信息素养教育之外。本文结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图书馆西语、东语学院信息素养教育实践,探讨了小语种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模式,包括教学内容的设计原则,教学的主要内容是信息素养通识教育和小语种信息资源,及以专题培训为主要形式的本研分层教学模式等。最后反思了小语种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省域社科文献信息资源分布的调查分析——以浙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耀东 《浙江学刊》2007,(4):198-203
省域社科文献信息资源的分布包括系统分布和地理分布。系统分布主要表现为社科类文献资源的实际分布和社科类数据库资源的实际分布,地理分布主要表现为社科文献信息资源密集区域的分布、社科文献信息资源拥有量中等区域的分布和社科文献信息资源拥有量较少区域的分布;省域社科文献信息资源的特点和优势主要是社会科学文献颇具规模,学科完备度高,古籍资源丰富,注重资源特色。  相似文献   

11.
吕志祥  开芳 《社科纵横》2007,22(7):15-16
随着甘肃经济的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甘肃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甘肃省省情、资源状况及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都表明发展循环经济是甘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制度的支撑,如果没有完善有效的制度作为基础,循环经济根本不可能实现。所以,进行循环经济的法律制度建设与创新是甘肃省发展循环经济的重中之重。本文对甘肃省循环经济的法律支撑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论析。  相似文献   

12.
信息通信资源运作与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鸿 《唐都学刊》2006,22(3):46-50
依据科学的发展观,信息通信产业应该是可持续发展产业,可持续发展观的确立为信息通信产业提供了可供选择的目标和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信息通信资源运作要同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信息通信资源运作的技术目标是要以绿色科技目标为取向,管理目标以绿色科技手段为取向,市场目标以绿色科技价值为取向;信息通信产业需加大体制创新力度,合理引导有效配置资源,构建信息通信资源可持续运作的绿色通道;信息通信资源运作要注重同公正为本的发展理念相结合,同改善增长方式相结合,同保持适度的发展速度相结合,也要同信息通信服务的社会普及性相结合,最终实现信息通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著作权及其保护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红 《社科纵横》2005,20(3):182-183
文章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运作环节、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技术等方面对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甘肃省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特色鲜明。"一带一路"背景下,甘肃省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继承、传播等方面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保护与开发矛盾突出、产品缺乏创意、专业人才缺乏等挑战。为此,甘肃省应从全域出发,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深入挖掘地方特色,培养专业人才,努力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的普遍应用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深刻而全面的。对于处于高校教育前沿的院系资料室来说,只有了解新时期信息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对高校资料室其文献资源建设带来的影响,才能更好地优化馆藏结构,形成特色馆藏,从而在院系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有效实现馆藏文献资源的价值功能。  相似文献   

16.
广州农村信息环境建设启动较早、发展较快,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发展模式,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但与广州城区、与国内一些先进地区相比,广州农村环境还有较大差距,在农村信息环境建设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优化广州农村地区信息环境,需要以政府为主导,构建科学合理的组织、培训体系和机制,加大对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不断推进农村信息应用系统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国际社会关于公共信息开放获取的认识与行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公共信息是指政府为了保证社会的公共利益而用公共资金生产、收集并原则上公开利用的信息.政府部门、图书馆和科学研究部门是公共信息的主要拥有者.公共信息的公共产品性质决定了政府信息、图书馆信息资源以及科研成果信息都应向社会公众开放.政府应该在政策和立法上保证这种开放获取.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可以为外语教学提供精准化的资源推荐、智能化的教学设计、数据化的教学管理以及个性化的教学服务等有效支持.由此,人工智能背景下,如何提升信息素养是每一位高职外语教师要思考的首要问题.该文基于人工智能背景,对高职外语教师信息素养进行了研究,提出提升高职外语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措施,以期促使高职外语教师更好地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19.
唐乐其 《学术交流》2003,8(12):35-37
因特网中有各种各样的法律信息网站,但各法律学科信息库中的信息资源仍不能真正满足用户的需求,因为这些信息库没有按学科体系涵盖各方面的信息和与之有关联的其他学科的信息。因此,要真正满足法学研究的需要,法律学科信息库应建设成为主题和子题内容纵横交错、结构严谨、逻辑性强的法律学科信息库。信息的挖掘、组织、管理是法律信息库建设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社会网络资源及其收入效应研究:基于分位回归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顺  郭小弦 《社会》2011,31(1):94-111
本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网络中人情资源大于信息资源对入职收入的影响力,人情加信息资源对入职收入的影响,证实了社会网络资源与收入之间的正向关系。在不同制度环境与竞争条件下,社会网络资源的收入效应存在明显的差异。实证研究的结果初步验证了本文提出的相关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