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峰 《社会工作》2011,(21):57-58
谁可以募款?2004年底印尼海啸发生后,台湾慈济志工带着相关设备和食品,最早抵达受灾地区;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台湾红十字组织搜救队第一时间前往四川灾区参与救援,在短时间内,台湾红十字组织募集到16亿元(新台币,下同)的善款、慈济组织也募集到25亿元善款;2009年台湾“8·8风灾”后,台湾慈济功德会动员16万人次赴灾区救灾,奉上热食和救助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地震灾害频发,儿童作为受灾中的弱势群体备受关注,作为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工作专业队伍,有能力也有责任介入到灾后儿童救助的行动中,并有望成为核心力量。灾后儿童社会工作的运行与发展以4.20雅安地震灾区为例,以儿童服务站为依托,提出了灾后儿童社会工作的两种工作模式,同时结合社会工作服务组织在灾后社会工作实践中的经验,提出了完善和丰富社会工作理论及实务模式的几点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救助与社区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灾区心理救助中一个个案的分析,展示了心理咨询对减轻灾后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的良好干预效果。由于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具有长期性,本文对于持续进行的灾区及其他类心理救助工作将提供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理健康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救助与社区重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灾区心理救助中一个个案的分析,展示了心理咨询对减轻灾后不良心理应激反应的良好干预效果。由于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具有长期性,本文对于持续进行的灾区及其他类心理救助工作将提供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支持四川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由上海市民政局牵头、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组织上海的社会工作者成立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纳入上海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的专业团队管理范畴,自6月25日开始进驻对口支援灾  相似文献   

6.
为支持四川灾区开展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由上海市民政局牵头、上海市社会工作者协会组织上海的社会工作者成立“上海社工灾后重建服务团”,纳入上海市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派出的专业团队管理范畴,自6月25日开始进驻对口支援灾区—都江堰市的活动板房安置点,配合当地政府和群众,以“社区重建”为理念,  相似文献   

7.
2005年11月26日,突如其来的一场5.7级地震扰乱了江西九江县、瑞昌市人民平静而安宁的生活。灾情发生后,江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救灾指挥部,指挥救灾,安置灾民、查灾核灾、重建家园。兄弟省(市、区)、社会各界向灾区人民纷纷伸出了援助之手,本省群众也踊跃捐款捐物,掀起了向灾区人民献爱心的热潮。地震无情人有情。如今,世界各地、祖国八方的爱心在灾区仍然绵延不断。我们相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坚定支持,灾区人民一定能够战胜灾害,度过难关,迎来灿烂盼春天。  相似文献   

8.
刘燕 《社会工作》2008,(15):38-39
6月15日下午,我们又一次前往湖南省人民医院,对灾区来的孩子开展危机干预志愿服务。本次的主题是家长支持小组活动。医生、家长和孩子们对我们的到来表现出很高的期待,这让我们非常欣慰。5·12地震以后,我们一直致力于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介入救灾和灾后重建,服务对象的肯定是对我们行动效果的最好评估,也推动我们更积极、热情地投入志愿服务。  相似文献   

9.
2010年6月21日18时30分,江西第二大河抚河唱凯堤决口,10万群众被困于滔天浊浪。为了帮助政府解决灾后群众转移安置,履行驻地大学的社会责任,东华理工大学临危受命,从6月23日下午到7月4日早晨,共安置了近万名灾区乡亲。6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风尘仆仆地赶到东华理工大学慰问受灾群众,看望奋战在安置一线的师生员工,  相似文献   

10.
廖鸿冰 《社会工作》2011,(18):41-45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许多外生性社会工作组织与社会工作者出于职业使命与伦理良知,奔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在四川灾区集体亮相,显示了社会工作专业在灾后恢复重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在政府主导的灾后重建社会工作发展模式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关键在于从内部挖潜。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通过嵌入四川理县灾后重建,在向内生性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探索了一条从外生性嵌入到内生性根植的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道路,为当前汶川地震后社会工作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1.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国社会工作首次亮相救灾和灾后重建,多家社工机构和专家深入灾区,运用社会工作特有的方法对灾民进行救援和干预,成为众多参与抗震救灾队伍中的一支特殊力量,据不完全统计,灾后1年时间中,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一千多名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投身灾区一线,有媒体评价:  相似文献   

12.
刘芳 《社会工作》2011,(11):8-10
汶川地震后,民政部、国务院妇儿工委、四川省民政厅、部分灾区对口援建省市民政部门、灾区各级政府以及各类社会工作行业管理机构、多种社会服务组织积极整合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在我国开创了社会工作介入灾害救援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先河,有力推动了灾区社会工作制度建设与实务开展。  相似文献   

13.
地震灾区学校的恢复重建是眼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学校社工的专业优势能够为灾区学校提供有品质的服务,促进灾后学校重建与发展。灾后学校社工志愿服务项目实施具有开创性和探索性,确保项目的服务品质,对于促进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文章以参与直接服务的经验,以被援助学校的工作实务为个案,探索有效介入灾后希望学校开展学校社工志愿服务和确保服务品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房光宇 《社会工作》2011,(11):19-21
距2008年5·12大地震已经有三年多时间,地震发生之后社会各界都给予灾区很大的关注,各类社会服务组织也奔赴四川等地开展服务工作。随着灾区建设稳步推进,一些社会组织也因种种原因逐步从灾区撤离。但部分服务机构仍坚守在灾区前线,与灾区人民一道,共同克服灾后重建过程中的困难。  相似文献   

15.
地震灾区学校的恢复重建是眼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学校社工的专业优势能够为灾区学校提供有品质的服务,促进灾后学校重建与发展。灾后学校社工志愿服务项目实施具有开创性和探索性,确保项目的服务品质,对于促进中国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文章以参与直接服务的经验,以被援助学校的工作实务为个案,探索有效介入灾后希望学校开展学校社工志愿服务和确保服务品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理念在社会重建的实践中得到了较大发展,集中展示了我国人民对社会建设的渴望和良好预见。本文拟围绕灾后社会重建,结合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在地震灾区理县所参与的建构式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了以社区重建为平台,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理念,以灾区伤亡家庭、党政干部、青少年、残疾人等四种人群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会重建的路径和模式,以期对于灾区目前的社会重建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中下旬,上海浦东社工协会代表浦东社工界向上海市浦东新区民政局递交了赴川参与灾后重建的请战书后,协会的同工们经历了一阵苦恼:在远离灾区的后方,如何设计日后前往参与灾后重建的服务项目?——从未有过赈灾经验,不了解灾区即时的需求和主要的困境,让人觉得设计未来的服务项目如同闭门造车。但是紧迫的局势、强烈的使命感和机遇感给了社工们硬着头皮一试的勇气。  相似文献   

18.
慈善天地     
陈先能 《社会工作》2010,(11):54-54
4月14日玉树地区发生地震以后,中华慈善总会立即启动紧急救援机制,拨付100万元救灾备金用于紧急救灾,同时发出号召,动员社会各界和团体会员单位援助玉树地震灾区。抗震救灾行动开展后,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截至4月21日16时,除接收的救灾物资外,中华慈善总会接收社会各界通过银行向玉树地震灾区捐款的实际到账额为5.1亿元。4月19日,  相似文献   

19.
黄小娟 《社会工作》2009,(19):30-32
2008年9月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与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结合成合作伙伴,联合开展“抗震希望学校社工志愿服务项目”,向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派遣专业社工,进驻灾区抗震希望学校,为学生、老师和家长灾后心理和生活适应提供专业帮助和指引;同时将社工服务辐射学校周边社区,为灾区的社区重建提供专业帮助。  相似文献   

20.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社会工作理念在社会重建的实践中得到了较大发展,集中展示了我国人民对社会建设的渴望和良好预见。本文拟围绕灾后社会重建,结合湘川情社会工作服务队在地震灾区理县所参与的建构式社会工作实践,探索了以社区重建为平台,以能力建设为核心理念,以灾区伤亡家庭、党政干部、青少年、残疾人等四种人群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灾后社会重建的路径和模式,以期对于灾区目前的社会重建能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