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将对高适诗歌作品中出现的数量词进行地毯式梳理,并具体分析其详细分类和各自担当的句法、语法功能,力图借助语言学研究的某些成果,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来认识高适诗歌创作的某些特点和规律,并总结出其诗歌创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2.
唐萌 《现代交际》2011,(7):77-77
清代诗人兼画家郑板桥的咪竹诗创作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历来鲜有对其咏竹诗的创作心理进行论述。本文从文艺心理学的相关视角,探析郑板桥咪竹诗创作动机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屈玉川 《现代交际》2010,(12):99-99
笔者从创作生态的角度出发,以史证诗,通过对梅尧臣生平经历与其诗歌创作实际的结合研究,探求梅尧臣诗歌创作、诗风诗论的建树与革新。  相似文献   

4.
作为美术创作者,寻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科学的、合理的工作方法是其完成艺术创作的重要条件。本文就"工作时间"和"工作心态"两大方面,对美术创作者的工作方法进行探索与研究,给广大美术创作者提供一个参考,进而提高艺术创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5.
由于历史原因,古代朝鲜的诗歌创作一直深受中国古诗的影响。而同为封建社会的独特群体中的成员的唐代名妓薛涛和朝鲜李朝时期的艺妓黄真伊,由于相似的生活环境与命运,其诗歌创作拥有许多共性。文章即是讨论这两位女性所创作的诗歌的共性。  相似文献   

6.
顾城的一生是诗歌创作的一生,自然和自我,既是顾城生命的感受,也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诗歌创作之路既是寻求自然与自我之路。他曾将自己找寻自我之路分为四个时期,本文试从第二个时期"文化的我"切入,从战斗者、逃避者、孤独者三个形象来分析顾城在这一时期诗歌中的战斗精神与逃避形象。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象征主义诗人被称为"梦幻诗人",受其影响的中国象征派诗歌作品,也具有梦幻意味。本文就弗洛伊德的三个观点"创作就是白日梦"、"俄狄浦斯情结"、"梦的四种作用方式"对中国象征派诗歌的部分作家作品进行分析,试结合社会环境来探究诗人写作的心灵历程。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作为战火纷飞时代一名异类作家,其作品与当时革命文学创作不同,着重展现社会地层人物的心理状态和"传奇"故事。作者习惯用日常琐碎小事的描写来反映女性生存境地的艰难,并通过男性形象的畸形化来衬托女性悲剧的本源。《金锁记》与《怨女》是作者对同义素材进行不同创作的两部小说,虽然两部作品写作手法不同、艺术技巧不同,然而小说主人公七巧和银娣的悲剧命运却又异曲同工,本文主要对《金锁记》《怨女》进行分析,从而分析张爱玲小说创作的女性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时期创作了与前期颇为不同的作品,尤其是散文集《烛虚》,其中沉淀着他对人生的思索,对"生存"与"生活","抽象"与"具象"等的思考。冯至更是在这一时期创作出了他的代表作《十四行集》。其中灌注了他对生命、宇宙、存在等的冥想。对沈从文与冯至在西南联大时期创作的作品进行比较,能够得到两者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有助于我们了解环境对作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陈利 《职业》2015,(9):165
声乐艺术在当今世界已经成为最有表现力的媒介之一,但是声乐艺术作为最难以掌控的"乐器"之一,中职学前教育学生难以将其技巧做到"精""细",所以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学生对非技巧性因素的掌握。本文从作品的创作背景、演唱风格、情感处理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方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演绎作品。  相似文献   

11.
《公关世界》2015,(3):102-103
新水墨未来将与艺术品市场整体一起经历调整,今后新水墨艺术家内部将在价位、创作方向上进一步分化,而同一个艺术家创作的经典作品和应酬性作品的差价也会扩大。新水墨是过去三年艺术市场"现象级"的事件,火了,议论也多了,近来关于其"冷"其"热"的各种传言涌动。但是从主要拍卖公司的数据分析新水墨,其实新水墨整体市场还处于增长期,在盘面急速扩大的同时,出现了部分前期增长过快的艺术作品的调整、优质作品和一般性  相似文献   

12.
李颖 《现代交际》2010,(4):83-83,82
该文通过对画家费欣一生的艺术创作进行分析和探讨,试从画家的创作中探讨画家生活历程对其作品的影响,从中学习如何更好地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以及借此认识日常生活对绘画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和评析美术理论工作者唐世和先生的中国画创作,探讨中国花鸟画创作的表现技法,展示美术理论工作者的艺术实践活动。文章的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唐世和先生的个人简历、工作经历、创作背景以及本文的创作背景。第一部分"墨形亦荷形"论证唐世和先生《墨荷系列》作品的国画用笔技巧,探讨笔墨关系。第二部分"赋彩荷花——诗意之笔,点睛之笔。"凭借唐先生作品的用色技巧。第四部分"得意而忘象,得意于古韵"阐释的是唐先生整个《墨荷系列》作品所反应出的气韵和意境。  相似文献   

14.
赵玎玎 《现代交际》2010,(11):77-78
在某些以人物为音乐一度创作内容的主体或有具体故事情节的作品中,若演奏者以不同视角、心态、观念等,即不同的角色定位来进行音乐的二度创作,则往往随之产生风格各异甚至迥然不同的艺术结果(效果)。本文通过对笔者的实践过程(主要是思维过程)的陈述、解析,希望初步呈现出演奏者的角色定位在以下四个音乐片段中的部分运动面貌、形态、方式及它对二度创作产生的相关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王朔作为一位优秀的作家,创作了许多著名的作品,也拥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本文从"我"这个叙述视角出发,展开论述,并且以作品《动物凶猛》为例,深入探究王朔作品中叙述技巧,揭示其耐人寻味的叙述艺术。  相似文献   

16.
屈原和柳宗元,从直观上看,是两位不同时代的作家。对两位作家进行冷静的理性分析和全方位的比较研究,可以发现无论是他们的社会遭遇还是人生理想都非常相近,尤其在创作心态方面更是表现出惊人的相似之处。柳宗元创作"深得骚学"不仅表现在形式上的模仿、语言上的袭用,其本质更是他对屈赋的精神特质的敏锐的把握。  相似文献   

17.
日本童话作家宫泽贤治在短暂的一生当中创作了大量的童话作品,生前发表寥寥死后却声名斐然。本文以宫泽贤治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创作的童话故事《古斯克·布都利传记》为例分析宫泽贤治的人生价值观,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云端上的理想主义者,二是"他人本位"的自我牺牲者,本文将对这此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8.
姜楠 《职业》2010,(11)
1968年,川端康成因其作品"以丰富的感情,高超的技巧,表现了日本民族的精神实质"而登上了诺贝尔文学奖的领奖台.他之所以能够获此殊荣,是因为他的作品表现了日本民族独特的性格和心态,表现了日本文化的独特风格和审美意向,将"日本新的创造,贡献于世界的文化."  相似文献   

19.
超现实主义是始于法国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它的主要特征,是以"超现实""超理智"的梦境、幻觉作为艺术创作的源泉,认为只有这种超越现实的"无意识"世界才能摆脱一切束缚,最真实地显现事实的真面目。在诗的创作方面,充分展现了想象和梦的无限天地,提出"自动写作"的口号。超现实主义诗歌是时代的产物,为诗歌创作开辟了新的广阔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三毛是一位用生命进行创作的作家,在其诸多作品中都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由生命形式的不懈追求。在这种洒脱不羁的追求中,三毛创作出了许多充满诗意情怀的作品,尤以散文最为突出。三毛散文作品中的诗意亦即其生命诗意的体现,是作者对生活、生命的认知,对自我情感的表达。三毛的散文创作真实再现了其漂泊流浪的传奇人生,体现了作者的真性情,也表达了作者的诗性精神追求。为更好地解读三毛的散文作品,本文将对作者的流浪生活、作品语言、景物描写以及精神追求等方面体现出的诗意性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