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现代包装设计作为现代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程与现代设计的演变息息相关。现代包装设计遵从设计简洁的原则,强调设计的装饰性,同时大胆采用鲜艳的色彩及醒目的文字,主张从原生态中吸收素材,追求一种自然、纯洁之感。现代包装设计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它丰富了设计层面,推动了设计的发展。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如何将自然元素融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中,分析比较国内外的优秀设计,研究让其如何在多样化中保持一种自然性。  相似文献   

2.
邢春阳 《现代交际》2011,(12):118-118
在当今的设计领域中,商品的外包装的重要性已日渐显现,但是,现代的包装设计对中国传统元素的运用还是非常欠缺也不太被大众重视,而这样的现状是不该再延续下去的。包装设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信息传播载体,通过包装设计这一载体将中国传统元素进行传承,已经成为现代设计师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盘扣或称盘钮,是传统中国服装使用的一种纽扣,用来固定衣襟或作为装饰。盘扣虽小,却包含了中华民族的独特的文化内涵。近几年,盘扣作为一种传统的服饰手段又风靡一时,依然以极强的生命力丰富和美化着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分析,首先了解了各种传统文化的基本情况,又初步研究了现代广告学科,并且分析了传统元素在设计创意中的重要性和它的实用性,又分析了其实际运用的作用,特点,表现手段,表现形式,和参考准则。最后对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广告创意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渐渐受到国内外设计师的喜爱,本文首先介绍现代设计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现状,其次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最后提出设计师应当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中国优秀的传统元素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交融,得以传承和发展。蒙古族的传统元素所蕴含的的美学规律和蒙古族的艺术特色与现代陶艺设计的表现特征相通,作为一名中国人,我认为我有责任传承并发扬中国的优秀文化,将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应用到现代的陶艺中,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代的文化意识相结合,使其兼具文化性,审美性,艺术性和多样性。本文将在解析蒙古族传统元素特征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阐述蒙古族传统文化在现代陶艺中的应用,并对新时期蒙古族陶艺发展方向展开思考。  相似文献   

7.
李仙玉 《现代交际》2014,(3):100-100
中国的服饰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形成了多种多样的风格和精良的制作工艺。现代服装设计经过长期的发展,运用中国传统元素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力量和特殊的设计语言。作为一种艺术,中国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也成为了表达个性美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谐融洽、含蓄端庄的民族性格。本文主要叙述了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多个方面的应用,以期为设计工作者提供一点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世界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富含中国古典元素的设计也日益受到世界设计领域的关注和青睐。深入了解中国古典文化并将其应用到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不仅可以营造富有中国传统意境的艺术环境,提高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美感和艺术性,还可使我国的传统文化得以有效传承。本文试从中国古典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分析入手,进而对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加以探讨,最后提出了如何在现代环境艺术中有效融合古典文化元素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李星晨 《现代妇女》2014,(9):329-329
新中式风格不是纯粹的元素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以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来打造富有传统韵味的事物,让传统艺术在当今社会得到合适的体现。首先要知道新中式风格是什么样的传统的中式风格。新中式风格首先要明确其设计的装饰元素特点,而后抓住它的精神思想内涵和设计要点,才能掌握其在室内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符号是中华文明的灿烂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传承,其博大精深的设计元素,极具张力的艺术技法,内涵深远的文化根基,都是现代平面设计中需要传承和借鉴的重要元素。现代平面设计走到今天,虽然呈现出了一片繁荣的景象,但也应看到其浅薄的文化根基已然使得中国现代平面设计陷入发展的瓶颈之中。传统文化符号深厚的历史文化元素,正好是现代平面设计的有益补充。本文旨在讨论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价值和作用,并探讨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以期给二者的良好结合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博大而精深的传统文化,一个民族的精神是民族文化的主脉和风骨,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精华,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征,青花瓷的艺术特征体现在其内在的民族元素、色彩以及青花瓷艺术的韵律美。其深刻、隽永的寓意以及深厚的文化内涵,正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本文从青花瓷作为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设计中运用的角度,重新审视青花瓷,将青花瓷转化为"青花瓷"视觉符号,并创造性的运用到现代设计当中,使现代设计拥有了鲜明的历史感和浓厚的民族色彩,展现出"青花瓷"元素特有的价值魅力。  相似文献   

12.
中华文化经历了五千年的发展,所积淀的民族文化使中国在世界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多地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青睐,国内外设计师争相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作为产品形象设计灵感。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古朴、典雅、中庸的东方元素,与现代产品设计相结合,成为世界时尚发展潮流所趋。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产品形象设计,更具中国韵味,从审美价值观和文化认同等方面,使消费者产生认同心理。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应用于产品形象设计中,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一种创新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传统价值体系,现代影视广告要想高质量的发展,需要在包装商品的信息与服务之外,更要重视中国传统元素的巧妙运用。本文立足于中国的传统元素,阐述象征与符号的区别,象征如何引起人们的共鸣,并在这一前提下,通过对元素象征意义的重新融合,激发广告受众的共同潜意识,自然而然的树立起广告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4.
汉字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设计图形符号,经过数千年的演变,成为标志设计中一种独特的、具有重要文化意义的设计元素。本文从汉字图形在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作用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入手,研究和探讨了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六种运用方式,进而提出,汉字图形化在现代设计中应当充分运用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才能设计出最能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体现东方魅力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环艺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在其中运用是十分广泛的,很多环艺设计师能够很好的融合传统文化元素及环境艺术,使得传统文化元素得到发扬及传承的同时,环艺设计也有了新的思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社会上出现了大量具备传统元素的环艺作品,但若缺乏传统文化作为环艺作品的支撑,我国的环艺设计则很难在世界环艺设计舞台上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环艺设计中传统元素作用,并在此基础上环艺设计中应用传统元素的适合性,为今后的环艺设计运用中国传统元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当下的世界早已全面进入数字化信息时代,各国的艺术文化相互交流渗透,全球一体化所带来的文化消费观念迅速普及,传统文化体系被平面化,民族品格淡化。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平面设计如何在传统文化和现代设计中找到平衡点,树立文化阵地观念,保持民族精神,是我们急需探讨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当前流行的简约主义设计风格为切入点,分析研究简约主义和中国传统元素的特点、发展趋势及联系等,意在将两者结合运用到平面设计中,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对传统纹样的重构,衍生既有民族特色又符合时代发展的平面视觉元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喜爱日益深化,尤其是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化发展,文化强国战略的不断推进,传统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传统元素也被设计师广泛应用于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方面传统元素的加入促进了现代文明和文化的提升,另一方面现代生活中应用传统元素同样也是对传统元素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对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社会生活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深入探究传统元素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内容与未来发展的趋势,希望能够促进传统元素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相互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舞台上,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伟大国度,随着"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设计思潮逐渐发展开来,传统文化元素在设计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将从各个角度分别阐述中国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的崛起,使得中国传统文化被世界所瞩目,随之掀起了"中国风"。传统图形元素作为传统文化的标志已经在现代的平面设计中广为利用了,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起到了继承的作用,而且从时代的角度出发对这些图形元素灵活运用而使得现代平面设计散发出时代生命力。本论文针对中国传统图形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社会,糖果作为一类特殊食品深受各个年龄的用户欢迎,其包装所体现出来的文化也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在糖果包装设计中,颜色搭配、形象设计等都是体现了其产品特征,所以研究其文化成分能够为糖果包装设计带来更好的竞争力,本文将对糖果包装设计进行阐述,谈谈自己的认识,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