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安地铁还处于发展期,通过对西安地铁及其广告的介绍,研究西安地铁广告的视觉传播特点,提出其在今后的视觉传播趋势。  相似文献   

2.
广告与新闻,同属于传播学范畴,都是按照传播者的利益目标需要,将一定的信息通过一定的媒体,向社会公众进行传达。但是广告与新闻的明显区别是:广告的信息传播是要支付费用,而新闻的信息传播则是免费的;广告是带有商业功利目的,而新闻则与商业功利无关。广告还有一个弊病,就是老生常谈,没有新意,受众天天接受同样的信息感觉乏味,甚至对广告便产生了排斥心理。因此,在当今信息爆炸、资讯泛滥的时代,企业在进行品牌传播的时候单纯地运用传统广告策略,往往会事倍功半。如果将新闻的元素融入企业的广告运作,就会为广告增添新的活力,使企业的信息传播达到理想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按时下流行的说法,公共关系是指社会组织为塑造组织形象,适应公众需要,通过传播、沟通手段来影响公众,进而使公众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政策、思想和活动;而广告则指的是广告主为了推销其商品、劳务或观念,在付费的基础上,借助于传播媒介向特定的传播对象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由是,我们不难得知,公关的核心是塑造组织形象,博取公众好感;而广告的目的则在于促进产品销售,实  相似文献   

4.
正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信息交流。为有序、有效地加快信息传递,邮政应运而生。邮票是邮政事业发展与改革的重要标志,它既是邮资凭证,也是传播国家形象、优化公共关系的重要载体。一、邮票是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邮票由国家或地区邮政机构发行,是供寄递邮件的邮资凭证。邮票从诞生之日起即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已成为展示国家形象、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1.邮票具有经济性,是国家的"第二货币"1840年,邮票在英国诞生之后,美国、巴西、瑞士、法国、德  相似文献   

5.
广告式微电影主要是在广告的传播途径和制作方法上有别于传统的影音广告。我们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广告式微电影在这两方面的特性,有利于我们深层次地认识和把握广告式微电影的传播规律和制作特点,从而对于我们的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微电影广告以一种全新的模式,突破了广告的传统思想,打破了电影的传统模式,以其独特的方式迅猛发展,势不可挡。微电影广告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其缺点也是不容小觑的。广告植入的无节制与不合理造成了微电影广告的过度营销,这不仅对于微电影本身是一种破坏,也使企业、商家的营销效果大打折扣。唯有把握好微电影广告的尺度,提高影片质量,不断规范微电影广告的审批制度、传播手段,真正地实现微电影广告的产业化发展,才能使其永葆活力,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7.
广告是一种以说服为目的的商业性传播活动,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需要建立共通的意义空间。房地产广告传播存在着房企和购房者之间"房子"与"家"的概念挪移问题。而运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分析,购房者对"家"的需求也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有效的房地产广告传播应该较好地把握购房者对于"家"的多层次心理需求。  相似文献   

8.
广告的本质功能是促进销售,同时它也具有社会文化功能。本文主要对广告的社会文化功能进行探讨,以研究广告对促进文化传播尤其是促进传统文化传播所承载的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已经全面覆盖我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电影传播形式发展迅速,随之而来的微电影广告也备受关注。微电影广告作为广告业态的一种新形式,发展势头不容小觑。如今的中国微电影广告制作更加精良,其在广告品牌传播方面起着其他广告传播形式难以企及的作用。微电影广告在内容上将品牌与电影剧情进行有机融合,但微电影广告仍存在过度营销、制作团队薄弱等多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中的物质性和想象的关系两方面,对迪奥香水广告中的意识形态的传播依据进行分析,力图找出广告中的意识形态来源。再者通过鲍德里亚《消费社会》中的理论来解读迪奥香水广告符号安排与受众的有效沟通以达到传播意识形态的目的,继而分析人们对物的追求受到了哪些意识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政务微信平台是新媒体时代危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中国广州发布"为例,通过内容分析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微信的传播策略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中国广州发布"的信息发布数量通过持续设置疫情防控议程、依据广州防控情况调整议题强度;信息来源以整合各方权威信源为主、主要选择省内信源;信息发布形式以图文结合为主;信息立场以客观中立和积极正面为主;信息议题以"疫情通报"为主.由此归纳出传播策略:发布本土专家论断,发挥意见领袖作用;关注涉外防疫,多语种发布信息;专注个体叙事,展示广州抗疫群像;亲民化传播,拉近与公众距离;聚焦公众认知,扮演"告知"角色;赋能正向属性,扮演"宣传"角色.最后提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政务微信的发展策略:建立政务微信科学的应急应对机制;内容创新,提升政务微信内容质量;倾听民声,加强官民互动机制建设;强化政务微信应急发布品牌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商业化的今天,广告已经通过其形形色色的编排方式成为人们生活中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广告是通过语言来传播的,加之配上五彩缤纷的画面和动感的视觉效果,带给人们不一样的体验。好的广告语言不仅可以达到传播的效果,还会给人以"美"的感受,但是也不乏有一些广告语言走上另一个极端,甚至哗众取宠来博得人们的眼球。本文根据搜集到的语料,分别从广告语言的弊端体现及注意的问题等方面来阐述。负面体现则主要是从篡改成语,玩弄文字游戏和盲目选取外语名称方面来表现,而对于广告语言的国际化则是需要强调"入乡随俗",及其对于语言的使用要"适度"。  相似文献   

13.
随着市场的发展,品牌传播的竞争环境目趋严峻,单一的广告传播已经很难继续承担品牌传播的重担。如何最大化的提升广告传播的效益,如何把广告传播引导到品牌积累的轨道,这里边,存在一个多种传播方式协同传播的问题。公关是近年国内新近兴起的一种品牌传播方式,与广告相比较,具有公信力高、沟通效果好、传播深入、注重品牌长期效益等优势,而这些恰恰是广告传播的劣势。许多营销界的实例证明,只有公关与广告联合,在不同条件下运用不同的公关和广告整合的战略,才能在信息的传达上实现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高健 《职业时空》2014,(7):143-144
以喜力啤酒传播广告为例,对包括品牌广告战役中创意点的展现以及新媒体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给相关专业及广告从业人员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卉  蒋瑀 《现代交际》2010,(11):118-120
2009年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布了《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即“61号令”。该令的推出,对整个电视产业来说,是个重新洗牌的过程。本文以传播学视角审视新令的变化以及机会点,在大量阅读归纳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实用性角度出发,以案例研究为基础,从源头开始,分析17号令与61号令的差别,寻求突破点,进而以事实为支撑,探讨出切实可行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6.
邸扬 《现代交际》2011,(8):82-82
“隐性广告”又称“植入式广告”或“嵌入式广告”,指在影视剧、游戏中刻意插入商家的产品或标识,以达到潜移默化的宣传效果。“隐性”体现在广告隐藏于信息载体中,并与之融合为一体,搭建成受众群体所切身获得的或借助于生活经验弥补完成的信息内容。受众在接受信息时,处于一种自觉无意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将广告产品或相关品牌信息在受众群无意识的情况下传达给媒介消费者,从而完成广告传播的过程,达到广告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砚明 《现代交际》2014,(12):60-60
社交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广告传播呈现出全新的形态:传播形态的多元化、信息效能的最大化、广告信息的内容化以及广告传播的精准化,这些变革深刻影响着广告产业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传播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化互动的活动,在传播过程中受众是最能影响传播过程的主体。也是广告主最不能掌握操作的主体。所以受众对广告的态度对广告的传播效应是极为重要的。而在网络购物广告的传播过程中,受众表现出的极度抵制心理也就造成了网络购物广告到达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第二传播——广告策划与实施的再传播策略》(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专著中提出了“第二传播”的传播学新论:“被称为‘第二传播’的广告策划与实施的‘再传播’,是一种对广告行为本身的信息延伸和再度张扬。它是一种专业性、技术性很强,并且需要一定智慧的另一种方式的广告传播手段,它是将广告人的专业成果进行文本化的演示,并在演示的过程中将广告人的心智与广告主曾经传达过的信息一并告知更广范围(即不再局限于原广告运作本身所针对的目标群体)的受众,而实现广告人和广告主双赢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台湾PayEasy(康迅数字整合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推出了一系列风格独特而又感情细腻的视频广告,在大陆以网络为主的传播平台上一度热传,总点击率超过了700万。本文试图通过对系列广告中一则广告的文案进行结构主义分析,从二元对立理论和迷思的结构论两个视角进行阐释,来对此系列广告的大范围传播原因以及对该公司的品牌形象和企业文化塑造的巨大贡献进行理论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