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死亡价值论     
死亡是夺走我们一切东西最大的恶,死亡恐惧是人类最本质、最深层的恐惧.人类一般从死亡是对生命的彻底否定这一角度出发,得出死亡是没有价值的结论.但如果理性地和客观地分析,死亡是有价值的,并且死亡价值对个体与社会的存在与发展都具有相当的意义.死亡价值具有普遍性、特殊性、证明性、社会历史性、指向性等特点.死亡价值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具有正面和负面双重价值.认识到死亡具有价值并有正面与负面之分,对于我们理性地审视自己的人生,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在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及消除对死亡的恐惧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死亡态度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是一个事件,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此人们的死亡态度对于人生的意义就尤为重要.分析人的死亡态度,实际上就是分析人对待生命和生活的态度.研究人的死亡态度,帮助人们认识与理解死亡,树立正确的死亡态度,是提高现代人生活质量、合理把握生与死的辩证关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白先勇在小说中特别钟情于死亡的书写,但并非纯客观的无情的展示,而是怀着巨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以悲悯的情怀对死亡进行艺术建构,并由死亡现象升腾出一种死亡意境,展现出死亡的艺术张力与审美魅力.文章从其小说中死亡意境的营造来解读他对死亡的书写与言说,通过悲剧与感伤主义的渲染、恐怖与自然主义的呈现、玄学与神秘主义的交织三部分,品味白先勇化丑为美、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魅力,以及他开拓的中西结合的死亡意境的审美空间.  相似文献   

4.
死亡无疑是一切生命的最终归宿,生物出于本能无不极力趋避这一无可改变的命运.但对于高等智能生物的人而言,死亡这一现象所带来的远不仅是某一个体生命的结束,更为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一个文化体的灭失.唯其如此,生活在不同国度里的圣贤哲人都对人的死亡问题给以高度的重视,他们或宏篇大论,或一语中的,都给后人以众多的启示.不仅如此,受特定生活背景和多重历史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形成了千姿百态的死亡文化,包括死亡价值文化、丧葬文化、墓地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对死亡及其与之有关的丧葬、墓地等问题的介说也独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5.
在当代死亡哲学研究中,有两个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正确地评估马克思主义的死亡哲学及中国死亡哲学的历史地位.本文拟对这两个问题发表一点粗浅的看法,以期引起我国哲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从新兴研究领域--死亡学视角出发,历史与现实结合,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佛教死亡观进行了系统梳理和研究.指出佛教是中国思想中死亡理论最丰富的学说,为世界现有各大哲学流派和宗教派别中惟一能与现代死亡学全方位接轨的理论体系;佛教死亡观是对儒道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死亡观的承接和拓展;佛教死亡观由知识体系和超越体系两部分构成;佛教死亡观是佛教中国化进程中的主要推动因素.  相似文献   

7.
海明威对死亡的强烈意识在其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海明威的作品中大量的死亡主题、虚无主义主题、英雄准则都与他的死亡意识密切相连.海明威的死亡意识是变化的,有时甚至是矛盾的,既有恐惧害怕和逃避的一面,又有决不妥协轻蔑嘲笑死亡的一面.他的作品中体现的死亡意识又和他的人生中两个重要的因素--女人和写作相关联.海明威的死亡意识构成了其人生观的重要部分,可以说它成就了一个海明威神话.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的死亡气息与死亡内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楼梦>是为行将没落衰败的封建制度唱出的一支"挽歌".它用艺术形象展现了所谓"康乾盛世"这一表象掩盖下的种种"末世"征兆.贯穿、笼罩整部小说的是浓烈的令人窒息的死亡气息.这种气息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时代气息,是没落腐朽的封建阶级在濒临死亡之前散发出来的.作者以作品结构来渗透这种气息,以情节高潮来突现这种气息,并赋予这种气息以美学内蕴.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晚期浪漫派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历经了世纪之交的多事之秋,人生坎坷曲折,在忧郁和痛苦中度过了一生.拉赫玛尼诺夫毕生都沉浸在对人生和死亡等哲学命题的沉重思考中,他的作品大都贯穿着这一思想.从拉赫玛尼诺夫人生经历、音乐中的死亡形象代表以及几部代表作品等方面,全面阐述了拉赫玛尼诺夫的死亡情结形成的精神根源,以及这位具有特质的作曲家通过音乐对这一哲学命题所作的浪漫诠释.  相似文献   

10.
死亡损害赔偿请求权基础一直是民法上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单一的继承丧失说或固有损失说是难以对其予以概括的.通过对上述两种学说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现行法关于死亡损害赔偿的规定,对该请求权的基础进行了分类探究,以寻求死亡损害赔偿请求权的正当性理由.  相似文献   

11.
发明设计了一种实用新型的自发电暖手宝,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按压压杆时,压杆带动了齿轮旋转,进而带动环形磁铁槽内的铜丝线圈高速旋转,实现切割磁力场,产生电动势。外接蓄电池,电热布,LED发光二极管,输出电压经处理后能储存起来,可用于电热布发热或LED发光。将该系统装进毛绒手偶中,按压此暖手宝,既能暖手娱乐又能照明使用,兼具握力健身功能,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2.
由于语法具有不充分性,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又应侧重语法的交际.功能,因此教学实践中可以运用词汇——语法教学模式,让语法与语词、语法与语境紧密结合,使语法教学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今天双手反拍抽球技术已成为最重要、最基本的技术之一。双手反拍抽击球与底线正拍击球一样,能打出高质量、高难度的进攻球。但是怎样运用,如何提高击球的效果?传统的观念认为,双手反拍技术右手是主打。在击球过程中要身体放松,身体协调,在此情况下,完全可以左右手很自然的协调配合起来,发挥最大的效用。  相似文献   

14.
在交际中,人们除了运用语言外,还运用非语言工具进行交流,如表情、动作、语调、颜色、服饰、时间、空间 等。与身体有关的表情动作称为体态语,手势语是最常用的体态语之一。文章强调了体态语与经济活动的紧密联 系,讨论了体态语与语言的关系,体态语的特性和功能,介绍和分析了手势语在金融期货交易中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用手想象     
“用手想象”这一创作方法,是当代绘画在与机器图象的竞争中,为自己找到的新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当代哲学思潮的身体转向为这一方法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理论依据。它是对画家身体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的发现,是绘画向身体的转向;它珍视偶然性,拓展视觉经验,开发右脑的造型、想象和创造潜能。“用手想象”不仅对绘画艺术意义重大,而且对其他实践活动,同样具有启发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看不见的手”是指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背后存在着的某种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法则的力量。市场中,“看不见的手”自发地调节市场,调节市场的资源配置和平衡。不仅经济领域有“看不见的手”,其它领域也有“看不见的手”的力量和作用。“看不见的手”兼具了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伦理发展的双重功能,能够自发沟通私利与公益,调整和促进社会公正,但也存在着功能缺陷和伦理局限。只有“看不见”与“看得见”的两手相辅相成,才能使社会的调节功能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在北宋钱荒形成的过程中,始终存在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的干预,政府的干预一方面是钱荒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钱荒的强化因子;而在市场的自然调节下,纸币出现了,白银也开始货币化,钱荒的问题得到了解决。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乒乓球运动中不执拍手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提出在乒乓球运动中不执拍手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并对不执拍手在发球、维持身体平衡、运动整体性和参与击球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的百万移民随着二期工程的结束,"搬得出"难题已经基本破解,对口支援在移民搬迁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库区事关移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发展大局的后期扶持工作,更是离不开全国各地的对口支援.本文在深入三峡库区一部分地区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三峡库区借助新阶段对口支援战略促进后期扶持、建设和谐库区的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微博:政府危机公关新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舆论传播工具和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因其快速和便捷的特点成为政府和民众沟通的重要平台,在政府的各类公共危机事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危机前、危机中和危机后,政府都可以借用微博进行舆情监测、民众沟通和形象修复,从而获得危机公关的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