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网络时代的到来开辟了人们生活新的空间,也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发生了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本文根据对网络文化传播特点的分析,提出利用网络植入的方法,开展针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网络辅助教育,建立健康的网络道德环境,培育新一代有道德、心理与行为健康的网民。  相似文献   

2.
开放的网络文化改变了时空结构,流动空间取代了地方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由人、机器、信息源之间相互联结而成的新型虚拟空间即网络社会。网络的迅速发展为人们的思维、行为乃至社会结构注入了新的内容和形式,引起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得到了更多的发展,与此同时,网络伦理问题、网络成瘾问题和网络越轨行为等许多新的问题则对青少年的社会化产生负面影响。本文在分析网络社会青少年生存与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加强青少年网络行为的多层次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越来越成为青少年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它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模式等产生了广泛和深刻的影响.因此,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思想道德建设,关系到青少年的成长成才,必须认真抓好.  相似文献   

4.
网络文化与青少年犯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文化是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近年来 ,由于上网的青少年日益增多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 ,它使青少年开阔了视野 ,拓展了人际交流的空间 ,获取了丰富的信息 ,提供了自我展现的舞台。另一方面 ,也给青少年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定程度上成了青少年犯罪的催化剂。为此 ,必须高度重视网络文化的消极影响 ,积极采取对策 ,使这种影响降到尽可能低的程度 ,惟此才能使青少年在网络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社会心理问题日益凸显,其中,青少年网络社会问题已引起普遍关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社会心理环境、对青少年单一的评价系统、学业和就业的巨大压力、群体内部人际交往的不适应等,都是促使部分青少年沉迷网络不能自拔的重要原因.要使青少年从根源上戒除网络游戏成瘾,摆脱由此造成的心理危机,仅靠单纯的心理辅导、正面...  相似文献   

6.
王淑梅 《兰州学刊》2012,(8):99-102
当今青少年已经成为网络文化建设的主体,在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突飞猛进的形势下,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生活模式、思维方式以及想像力、创造力等产生着积极影响,但其消极作用也不可忽视。通过加强网络文化建设,网络道德建设,建设优秀青少年网站等方式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思想机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网络文化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甚至个性心理,使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双重的,有消极影响更有积极影响,关键在于社会、学校、家庭如何进一步发挥网络积极作用,控制和减少其消极作用,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还有待于全社会的努力.总体说来,要控制网络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既有赖于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的不断提高,更有赖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上网空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网络文化形成的基本特点 :技术性、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和全球性、自主性、创造性 ;阐述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文化发展正负面的影响 ,指出了网络青少年文化在城市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与地位 ,提出了推动网络青少年文化健康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虚拟社会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工具,已成为当代青少年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对青少年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等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虚拟社会化作为网络发展的衍生物也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化范式,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加强虚拟社会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规范其网络道德行为,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及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毕宏音 《理论界》2007,(6):101-103
近年来,网络负面传播主要表现为文化霸权主义的肆虐、技术崇拜思潮的涌动、大众传媒道德失范造成的负传播、不良亚文化对网络同辈群体的影响等,并已成为诱发青少年网络犯罪比例不断增高的重要原因。而净化网络传播环境,有效遏制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发生,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每个人都要尽到责任。  相似文献   

11.
本文指出网络文化的传播影响着青少年的政治思想品德,高校应使网络文化传播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保持协调。  相似文献   

12.
大学网络先进文化是是基于网络的、具有大学特点的先进文化,是大学文化在网络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网络文化形态.必须全面、深入地认识大学网络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明确其建设任务和主要思路,努力发展我国大学网络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3.
刘婷 《学术探索》2014,(10):81-84
“微传播”时代的到来使青年亚文化的生成和存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青年群体的文化认同感与日俱增,参与文化传播的方式更为便利,促使代表真实民意的网络舆论的形成,从文化的边缘地带逐渐向传播中心挺进,从而构成“微时代”的亚文化转向.并且青年群体利用网络“微传播”接触的优势,自下而上地向成人社会进行“文化反哺”,促进了文化传承的双向互动.但同时也应警惕在网络“微时代”主流文化权威下降,青年亚文化自主权上升的背景下,亚文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关于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大学生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研究,对于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具有现实意义。经调查,影响学业、有碍交往、摧残身心、道德失范、危害成长是网络文化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的重要表现,鉴于此.优化网络环境、加强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素养、规范网络立法、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是消除网络文化负面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根据对中国电子期刊发展的现状以及河北网络新闻媒体进行电子期刊化发展中的内外部环境、存在的壁垒及对策的分析,并结合电子期刊网上随机抽样调查,探讨网络资源电子期刊化的可持续发展。认为电子期刊已经成为网络新的生力军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河北省网络新闻媒体“电子期刊化”发展具有丰富的新闻资源、人力资源和品牌资源,努力突破自身的行业壁垒和技术壁垒,以开放的思想,整合各种资源发行具有河北地方特色的电子期刊,将成为河北网络新闻媒介新的起跑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势。  相似文献   

16.
张一  罗理章 《学术探索》2014,(3):147-152
大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具有政治表达、社会整合、情感培育等意识形态功能。大众文化冲淡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政治信仰、冲击着大学生的主导价值观、威胁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削弱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大众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借鉴和吸收大众文化的运作模式,使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贴近大学生的生活世界、构建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平台、以人为本,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是大众文化时代进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社会是人们在现代互联网环境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各类关系体系,它的社会模式来源于现实社会,但又不同于现实社会。虚拟社会对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传播等多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甚至变革性的影响,不容忽视。虚拟社会自身也存在诸如诚信缺失、恶意攻击等多种现实问题,这些问题波及着现实社会,对其亟需加强管理。提高虚拟社会的科学化管理水平,应该在明确虚拟环境中的行业责任、加强正面舆论引导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多方面予以努力。  相似文献   

18.
井盐文化是以井盐为载体,以井盐的生产、贩卖、使用为中心形成独具一格的地域文化形态。川籍作家陈铨出生于上世纪初一个"因盐城邑"的古老县城富顺,富顺在一千多年的井盐生产中积淀下的井盐文化早已深入人们生活、心理、认知等方面。井盐文化中的重教化使陈铨成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大学教授,同时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陈铨又以自己的故乡富顺为地域背景,创作了《天问》和《彷徨中的冷静》两部乡土小说,并在其中展现了浓厚的井盐文化,如环境、题材、主题表达的"盐味"。为学术界在探讨地域文化对作家作品的深远影响方面提供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9.
医学生医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医学院校的医德教育应多渠道、多途径、多方式地展开。注重正面灌输、典型示范导向、专业课渗透、制度规范约束、实践锻炼、校园文化熏陶、网络引导等多种途径和方法进行医德培养教育,不仅有利于医学生的成长成才,而且对于他们上岗后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价值判断的内涵及网络对大学生的双重影响,并从切实建立新型校园网络文化表达形式、创建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提高大学生在网络浪潮中的判断力三个方面探讨引导大学生明确网络价值判断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