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独立的与自成体系的阶段。在近代时代风雷的激荡和刺激下,作为反映这个社会现实的文学,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涌现出许多进步的作家,创作出数量众多的作品。近代文学在受到欧风美雨冲击下萌生了许多因素,为摆脱传统文学的桎梏迈出了可喜的一步,并为五国文学革命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材料。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不应忽视的一个区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进 《江淮论坛》2000,(2):75-81
西方传教士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影响在若干年前是学术研究的一个禁区 ,因为当时把西方传教士的所有活动都视为“文化侵略” ,也就不可能肯定传教士推动中国近代文学变革的作用。近年来对西方传教士的影响仍然很少有人研究 ,其原因在于认为西方传教士不是中国人 ,他们的活动不属于中国文学范围。其实历史的目标在于展现过去 ,西方传教士虽然不是中国人 ,但是他们用汉语所写的作品 ,对中国近代文学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这种影响是如此之大 ,以至于当你试图说明中国文学的近代变革时 ,离开了传教士的活动 ,就显得很不全面。当今西方如英国文学 ,…  相似文献   

3.
过渡、衔接与转型——重新定位中国近代文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代文学两种文学本位观主宰着当今的中国文学史研究 ,正是这两种文学本位观使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缺乏主体性。在古代文学的立场而视 ,近代文学是古代文学的延续 ,但更是古代文学的衰落和死亡 ;在现代文学的立场而视 ,近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新生 ,是现代文学的先声和开端。古代文学更看重近代文学对传统文学的继承和发扬光大 ,现代文学更看重近代文学中新的文学因素的萌生和壮大 ,在这两种不同的文学本位观观照下 ,近代文学被拆解成两种面貌和性质完全不同的文学。更重要的是 ,不论是站在现代文学的本位立场还是站在古代文学的本位立场 ,近代文学都不可能得到充分的肯定 ,其地位都不可能得到认可。无论是对于中国古代文学来说还是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来说 ,中国近代文学都是边缘性的文学。中国近代文学没有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那样的内在统一性 ,不具备充分的类型化 ,同时表现出典型的变革时代色彩。建立起恰切的中国近代文学本位观 ,是修治中国文学通史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文学 80年的历史上 ,从 19世纪末起到五四新文学出现这一历史阶段的文学现象 ,向来最为人们所注重。在这短短的 2 0年左右的时间里 ,中国文学从观念到形态都发生了一系列突变 ,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近代文学变革。这场变革使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古典文学走向终结 ,也为即将到来的现代文学开辟了道路。关于这场变革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和民族心灵史上的作用、意义 ,已经有许多论著作过详尽的评价 ,兹不赘述。我在这里所要说的是 :从历史的角度 ,以辩证法的眼光来看 ,这场文学变革却不仅仅是有些论著所描述的那种一维单向的进化论的喜…  相似文献   

5.
西方哲学、文学观念在中国近代的引入使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中国近代文学观念与西方文化发生碰撞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它大量吸收了西方近代以来的社会学说和哲学理论,以西方美学或文学理论的范畴或概念对中国文学进行改造,或以西方文学理论为参照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变革寻找理论依据。与此相适应,中国近代美学和文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也表现出中西融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6.
西方文学对中国近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运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翻译文学发生的。所以中国近代翻译文学不仅推动了近代文学的发展与变革,成为近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参照系,而且对“五四”新文学也起到了催生作用。但长期以来,对于在中西文化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的近代翻译文学的研究,却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郭延礼先生的《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出版)——这部44万字的学术专著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成为近代翻译文学研究的拓荒之作。该书的作者具有开放性的研究视野,他没有把近代翻译文学看作一个封闭…  相似文献   

7.
论近代文学的学科地位与研究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文学学科是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中国近代史及整个中国文学学科的建立构建起来的.长期以来,近代文学处于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两大学科之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处境一直比较尴尬.近代文学学科自建立以来,虽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但学科建设还存在很大不足.确立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最迫切和紧要的是确立近代文学的本位观,构建近代文学的理论体系和阐释系统.今后,近代文学的研究趋向和重点可能会集中在女性文学、翻译文学和文献学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桐城派在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贡献与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光光 《江淮论坛》2004,(6):107-112
由于在新文化运动中所扮演的保守角色,桐城派被斥之为“桐城妖孽”,从此受到学术界的长期批判与冷落。但深入分析,会发现桐城派在促进近代文学语言变革与翻译西方文学两个方面对中国近代文学的转型作出了一定贡献。当然,从整体上评价,桐城派对古文语言与封建伦理道德的固守,与中国近代文学发展的主流相背离,注定它必将成为新文学运动变革与清除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具有独立的历史地位和无可替代的价值。近年来,学界有一种消解近代文学的意向,极不利于全部中国文学史的深入研究和中国文学史学的建构。中国文学近代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中国文学学习西方,以及在西方文化的撞击下中国文学求新求变的过程。因此,八十年的近代文学(18401919),既不是古代文学的继续和尾声,也不是现代文学的前奏和背景,它有其独立的历史地位。近代文学在中国文学史建构中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列宁语),这些"新的东西"既为古代文学所无,又对现当代文学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日前 ,本刊记者就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有关问题访问了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中国文学学会会长管林教授。管林教授对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历史、现状进行了精辟的分析 ,并展望其在 2 1世纪的走向。管林教授的看法颇有见地 ,对中国近代文学的深入研究很有启迪意义。现将访问记发表 ,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我对按社会形态从清代文学中划分出“近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发展的一个独立的阶段,持怀疑的态度。我主张取消“近代文学”这个概念,恢复“晚清文学”这个概念,并按传统观念把它归入清代文学的范畴。一、问题的提出和历史的回顾诚如王俊年、梁淑安、赵慎修同志在  相似文献   

12.
东北近代诗歌创作在取得了自身实绩的同时 ,相对于中国近代文学主潮存在着变革实践的历史性缺失意义上的滞后 ,呈现为多重阻隔因素作用下的一种“古典形态”。其主要原因为 :东北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落后 ;自身文学传统的薄弱 ;地域文化中重质轻文、因循沿袭基因特质的制约 ;“传统”在文化落后地区的纠结等。东北近代文学由旧向新变化的“移入”特征、突至性与非自觉性 ;缺少过程性内容对自身文学革新机制建构的不利。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文学起始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毅然 《社会科学》2005,1(4):107-111
文学分期的决定性依据不应根据历史事件或社会性质,而应根据文学实绩之本身。作为介于中国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之间的过渡性桥梁,中国近代文学的实质内涵应定位于一个“变”字,即产生实质性之变化。将近代文学的起始点定于1 84 0年,乃是政治影响下的界定。中国近代文学的起始点应定于1 894年维新改良文学运动生发之时,即以文学活动本身发生某种质变为依据,惟此才与文学史之实际保持了同步,也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真正保持了一致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文学 ,无论在发展过程上还是性质上 ,都不同于西方近代文学。西方近代文学从 1 4世纪文艺复兴 ,到 1 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繁荣 ,经历了充分发展的历史 ,并以其各个阶段不同流派所达到的艺术高度 ,标志着西方资产阶级发生、发展时期文学的成熟和辉煌。然而 ,由于中国近代社会时间的短暂和变化的急剧 ,使得中国文学近代化的步履仓促而艰难 ,当近代社会结束时 ,它还未走完自己的历程 ,因此说中国文学近代化是一个超越时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管华  管林 《学术研究》2006,(5):144-145
2004年12月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的《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学术史,》是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研究史的奠基之作。该书作者郭延礼教授是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会长,出版的专著有《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三卷本)、《中国近代文学新探》、《中国近代翻译文学概论》、《中西文化碰撞与近代文学》、《近代西学与中国文学》、《自西徂东:先哲的文化之旅,》以及“秋瑾研究”、“龚自珍研究”等专著八种。他于20世纪60年代初,就介入中国近代文学研究,80年代后一直从事该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和经验。这些都为他完成《20世纪中国近代文学…  相似文献   

16.
《文史哲》2014,(2)
<正>经过两个轮次的严格筛选和匿名评审,2011年度《文史哲》"名篇奖"揭晓。郭延礼先生发表于《文史哲》2011年第3期的《中国近代文学的历史地位———兼论中国文学的近代化》一文,在九篇候选篇目中脱颖而出,获得该年度"名篇奖"。郭先生的文章认为,中国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具有独立的历史地位和无可替代的价值。近年来,学界有一种消解近代文学的动向,极这不利于全部中国文学史的深入研究和中国文学史学的建构。中国文学近代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中国文学学习西方,以及在西方文化的撞击下求新求变的过程。因此,八十年的近代文学(1840-1919),既不是古代文学的继续和尾声,也不是现代文学的前奏和背景,它有其独立的历史地位。近代文学在中国文学  相似文献   

17.
小说,作为一种最具社会性和大众化特色的文字形式,长期未被纳入文学的正宗。其在中国文学中地位的确认与抬升,初始于近代文学,隆盛于现代文学,丰赡于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之中。在中国现代文学大厦的构筑者中,无一不是得益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承传和对西方文化的汲取。他们的创作,实际上正是从这种碰撞中迸出的火花,从这种交流中所形成的结晶。当然,无论承传传统文化,抑或汲取西方文化,其在本质上都是一种变革与创新。中国现代文学之所以能够蔚为辉煌,其因盖在于此。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近代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光辉总结,又是现代文学的胚胎、摇篮和先声,它具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中国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80年全部文学创作表明:近代文学是作家在空前的民族灾难面前,在中西文化的撞击下经过痛苦反思之后所形成的觉醒的、蜕变的、开放型的文学。尽管这种蜕变中的文学还未能登上文  相似文献   

19.
为交流中国近代文学学术研究经验,促进近代文学学术研究的进一步开展,第一次全国近代文学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0月14日至20日在古城开封举行。会上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一、关于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现状:与会代表认为,建国以来对于近代文学研究虽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就总体而言,近代文学仍是中国文学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处于中国文学史和中国现  相似文献   

20.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近代文学观念出现了诸多有别于传统文学观念的新质。但带有复古主义特征的旧文学观念仍没有完全退出文坛。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进步,近代复古主义文学观念自身甚至做出了某种程度的调整,尤其是受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近代复古主义文学理论还表现出了力图顺应时代的某些新特点。对近代复古主义文学观念的传统理解是有偏颇的,因此有对其进行历史的、客观的评价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