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我国甘、青两省特有的五个民族所处的生存区域里 ,呈现出多元共存的文化格局 ,五个民族的传统法文化具宗教神治性与宗法伦理性双重特征。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 ,要关注这些地区的民族法文化的特殊性 ,分清利弊 ,合理取舍 ,以促进法制文明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2.
<宋代法制文明研究>是一部结集出版的法史专著,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都比较突出.该书对宋代职官与管理、行政与监察、权力与运作、法制与思想等宋代法制文明方面的重要问题作了探索性、开拓性研究,反映出作者求实、求真的学术理性和精神.  相似文献   

3.
爱作为文明之母,是解读人类文明的一把钥匙。法制文明同样建立于人类之爱之上,是人类之爱发展的产物。爱与法制文明具有特殊的关系,法制既为人们提供理性的爱的行为规范,又平等地和强制地将爱施与人们。爱与法制文明的发展是互动的过程,人类之爱的发展既是物质生产推动的结果又是被法制强迫的过程,法制的发展强化了人们之间的爱的联系;爱的发展也促进了法制文明的发展,使法制在整个人类共同体范围内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政治文明包括 :“礼乐刑政 ,综合为治”的治国方略 ;“为政以德”的政治观念 ;君主权力行使的理性化 ;吏治的清明。中国古代法制文明包括 :立法上法贵简当 ,改重为轻 ;体现公平的司法原则 ;依法行政 ,以法治吏的精神。中国古代政治文明与法制文明给予我们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我国法文化近代化的时间,大致从1840年至1949年,其转型主要发生于清末十年。我国近代法文化的转型是中华法制文明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这一阶段与中华法制文明不是异己的,而是一个变化、演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法的价值理念也随之发生变迁。虽然,这一过程是不充分的,并存在许多不足,但在许多方面却可以为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的法文化事业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社会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法制也同样面临着一个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历史变革,这个转型、变革的过程就是法制现代化的过程。法制现代化是人类法律文明的成长与跃进过程,这种历史性的跃进,导致整个法律文明价值体系的巨大创新。法律现象并非一成不变,相反,它往往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等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演变。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使法律在客观上形成不同的历史形态,不同类型的法律有着迥然相异的价值目标和依托。法的关系从野蛮到文明的进展,从传统到现代的跃进,无疑是一场深刻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国人学习法律已经长达百年之多,但离实现社会法制的目标还任重道远。我们长期以来关注以法律本身来学习法律,这个方法可能有所失漏。因为本文认为我们应当在法之外来研究法律,检查我们的成败得失。本文集中探讨了法之外的文明因素:西方文明的原罪和中华文明的大德。从这两个元素出发来阐述他们与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与法制应该紧密结合,使广大人民在具有高度的道德文明的基础上树立正确观念,遵守法律制度。关于“德”、“法”结合的问题,我国古代思想家尹文曾经有过论述,他认为道德与法律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相似文献   

9.
民主与法制的关系,是社会政治生活内容的核心。民主与法制的关系如何,实际上反映了不同的民主和法制的本质,反映了民主的深度和广度,是民主进程的基本标志,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的中国古代法制研究中存在三个思维定式 :1 有法制必有法典 ;2 实体规范是法制的核心 ;3 立法权是法制的前提 ,中央集权制度为法制的当然后盾。这三种定式妨碍了战国前法制研究的深入 ,导致对有关史料的不当理解和对战国前法律制度等的比附性描述。摆脱这些定式 ,借鉴法人类学的方法研究战国前法制 ,不仅有利于正确认识战国前法制 ,而且还可能帮助研究者发现中国历史上不同于秦汉法制的另一种法制类型。  相似文献   

11.
珠江三角洲精神文明与法制文明的协调建设庄伟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珠江三角洲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物质文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此同时,珠江三角洲努力坚持精神文明、法制文明的协调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思想政治工...  相似文献   

12.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根本文化认同中的国家原创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力量.华夏文明传承创新是一项全新的文化事业,也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文化工程.华夏文明传承创新事业的开启、推进乃至取得最终的成功都离不开法制的支持与保障.法制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相关主体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手段,是调整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社会关系的稳定机制,是华夏文明成果产业化发展的制度保障.华夏文明传承创新立法应遵循文化保真、文化自觉、文化民生、文化资本、文化软实力生成等基本理念,应坚持最大限度地激发文化发展活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政府主导和市场配置有机结合、统筹协调和综合保障等基本原则,必须科学处理好文化产业集聚与集约、文化资源独占与共享、文化产业政策与法律、文化法制资源本土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何谓法制现代化呢?法制现代化是人类法律文明的成长与跃进过程,是一个从人治社会向现代法治社会的转型过程,法律的发展和完善是实现法制现代化的重要方式。在法制现代化过程中,法律发展不仅仅是法律体系的完善,更意味着从传统型法制向现代型法制的变革,现代型的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重大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中国法制现代化进程中 ,应当要处理好法制变革与社会发展 ,法制传统与现  代法治 ,法律本土化与国际化 ,法律制度与法律意识之间的矛盾关系。法制变革应当要与现代民主政治、现代市场经济和现代文化建设同步进行 ,应当吸收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因素 ,吸纳他国法律文明的先进因素 ,在现代法律制度建构的同时 ,特别应重视现代法律意识在全社会的牢固确立。这些均是中国法制变革应当要做好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5.
法制心理学哲学是一种关于法制心理学的形而上学的理论智慧,对它的研究在我国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这正如法律研究中对法哲学、法学理论研究的忽视和滞后,但是法制心理学哲学因为它的反思和批判特性及其所处的理论高度,对我国法制心理学的发展和完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拟从探讨法制心理学哲学的立场性出发,探讨法制心理学哲学由此而具有的意义,以由此认识法制心理学哲学的重要性,为完善我国法制心理学哲学提供现实根基和意义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中国法制史学从产生之初,就受到西方法学的概念术语、部门法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的深刻影响。法人类学方法是研究某一特定社会中的法律问题时常运用的重要方法,在中国已经被多次运用,但是目前还未被广泛地运用到中国法制通史、中国法制史的研究中来。因此,将法人类学方法引入中国法制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建立新的中国法制史研究方法论体系,扩展研究视野和材料,而且有利于重新认识中国和世界法制文明样式。  相似文献   

17.
在法制现代化进程中,民间法与国家法的矛盾较为突出,法制现代化西方化范式在中国法治化进程中出现很多矛盾,不利于法治秩序的建构与法律权威的树立,因此反思中国法制现代化建设中民间法与国家法的作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8.
“不敢忘本,不敢违仁”的诗圣杜甫在其诗歌中流露出其对中原故土的乡土“情结”,这是古代传统农耕文明中“叶落归根”思想的体现,亦是中原农耕文化影响诗人创作心态的一个剖面。本文结合诗人漫游经历及其诗歌创作探究杜甫的中原情结,并蠡测杜甫中原情结产生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原地区农耕文明的影响;二是诗人生活虽颠沛流离,但其内心始终充满“奉儒守官,未坠素业”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法治建设的伟大历程中,我们实现了从人治到法制、又从法制到法治的不懈追求,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了宪法,使我们的治国方略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在这一法治建设的过程中,我国法治建设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在对法治形式的简单追求之上,而是在推进法治的历史进程中,将法治文明作为我们三十年来法治建设的重要价值目标。从而使这一更深层次意义上的法治建设目标成为了我们法治国家状态所体现的文明,并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一并成为我们制度文明建设的追求目标,推动了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2016,(9)
邓小平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探索过程中逐渐形成邓小平生态思想,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坚持人口、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理念;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依靠科技改善生态环境;依靠法制保障生态建设。邓小平生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史的重要环节,一方面它是对毛泽东生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源头活水。将邓小平生态思想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思想史中加以把握,有助于我们挖掘其宝贵的生态智慧,指导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