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元嘉三大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鲍照,尤以鲍照具有审美主体性的个体色彩.清代刘熙载《艺概·诗概》作出了极高评价:“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有二.”萧子显《南齐书·文学传论》认为,鲍诗“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浮艳,倾炫心魂”.鲍照在六朝诗坛上显示出独特的美学风貌.  相似文献   

2.
南朝刘宋时代,政治上曾一度出现东晋以来未曾有过的繁荣气象。与此相辉映,诗坛上也产生了“千古文章于此一大变”的“元嘉之诗”,后人号之为元嘉体,尤以元嘉三大家最为引人注目。世移时易,人们对谢灵运和鲍照的创作给于愈来愈多的关注及研究。相反,对颜延之及其诗歌创作,研究者们或者缄口不言,或者语焉不详,以致这位颇有时誉的诗人的地位在后世文学史家们的眼光里一落千丈。如此便形成了古典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薄弱环节。我们知道,文学以其对整个社会全面观照的个性而有别于其他学科。反之,只有对社会现象进行总体观照才能使文学的功能得以实现。作为刘宋时代一位名重一时的诗人,颜延之及其  相似文献   

3.
论颜延之的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颜延之的思想李宗长颜延之(384—456),字延年,谥曰宪子,因仕至金紫光禄大夫,故又称颜光禄,祖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后迁至建康(今南京)长干里,南朝刘宋时代诗坛上一位名重一时的诗人。他和谢灵运并称为“颜谢”:“爱逮宋氏,颜谢腾声。”[1]“颜...  相似文献   

4.
吴功正 《文史哲》2002,(1):70-75
唐太宗李世民的美学思想一方面有着以社稷为重的功利色彩,一方面对文学艺术的现象有着自己的阐释、评价观念。作为其美学思想表征的诗歌也呈现出复杂的特征:一方面经世致用,一方面又不乏美感;一方面孕育着新的审美理想,一方面又有南朝美学之遗风。李世民身上的这些矛盾现象恰恰反映了初唐诗歌美学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5.
论陶渊明诗的美学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陶渊明诗的美学成就吴功正陶渊明诗的审美水平无疑代表了东晋以致整个六朝的最高水平,在中国诗美学史上也只有少数几名诗人能与之并肩站在第一档上。他无疑是最能感应东晋以致六朝时代审美理想的诗人。他既目瞩着世事,却又远离着世事;他既有同时代人的审美意识,却又...  相似文献   

6.
通感作为一种修辞格,是一种多元的美感概括。 通感之于诗,我国古今均有见用。近年尤甚。这是一种新的诗美学的流势。但因为文艺理论界忽视了对这一艺术手法的规律及其美学价值的探讨,以致一些运用通感手法写的诗,常被人斥之为“朦胧”、“晦涩”、“怪奇”,甚至定为“病句”,故有必要予以具体分析。 通感,在生活中 关于通感现象,应该说人们早已注意到了。 北宋词人宋祁有一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历来为人称道。清人李渔却不以为然。他在《窥词管见》中说:“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见之也。‘闹’宁可用,则‘炒’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针对李氏的观点,时人方中通曾予以反驳:“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红耳。诗词有理外之理,岂同时文之理,讲书之理乎?”但,什么是诗的“理外之理”?方中通也未讲出个所以然。  相似文献   

7.
论陈梦家的诗美追求吴家荣在新月派诗人中,陈梦家是位既能师承又能变通的理论家。他根据诗歌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总结诗歌创作的新经验,及时地提出新见解,从而为新诗的愈趋成熟贡献出极其宝贵的意见。这主要见于以下几点。首先,他在重视新诗格律的同时,对格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悲剧给人的直观印象十分强烈,以至于看惯了一种悲剧样式(理性的写实悲剧)的老一辈戏剧观众长时间感到陌生和迷惘。如果我们用简洁的文字描述获得的印象,那么,可以概括为:突破传统的“三一律”、“四堵墙”的舞台限制,借鉴布莱希特戏剧以及中国戏曲象征、抽象、虚拟的表现方法,把歌队、面具、鼓乐、舞蹈等艺术手段统一和谐地揉在一起,以浓烈醇郁的诗情画意进行深刻犀利的灵魂剖析、触及内心的情感交流,使整个悲剧在心理层面上化为一首梦幻曲。这对悲剧家来说,可谓摆脱了对具体、琐碎的现象世界的逼真描绘,超越了浅层次的对丑恶的揭露和对美善的颂扬,浩叹短吁间在浓缩的图景里展示出当代人民大众的奋斗、挫折与坚韧不拔。这是当代启示录,它引导一代人对社会人生予以深沉的反思。  相似文献   

9.
早在一千五百年前,南朝刘宋诗人颜延之在始安郡(即桂林)做太守时,曾写过咏独秀峰的名句:“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嗣后,独秀峰便由此得名。独秀峰,位于桂林市中心的古王城内。它平地拔起,孤峰矗立,直指苍穹,有“南天一柱”之称。独秀峰西麓,盘旋着一条三百○六级的石磴道,可直登峰顶。登峰俯瞰,桂林山城尽收眼底。历代诗人,曾写  相似文献   

10.
杰出的戏剧诗人曹禺 ,赋予其作品诗的情感内质、诗的显在体征和文体精神 ,这使他的戏剧创作从审美意义上真正具备了“剧之诗”与“诗之剧”的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1.
吴功正 《天府新论》1994,(3):64-67,91
郭璞诗美成就略论吴功正两晋之际的诗人郭璞,确实体现了魏晋时代人之素质的重要特征:知识渊厚、识见高远。既好古文奇字,又懂阴阳卜筮,曾注释过《尔雅》、《山海经》、《楚辞》等。郭璞诗传二十二首,其中十四首为游仙诗,其诗美成就在游仙诗域。深厚的知识素养为游仙...  相似文献   

12.
诗美与空白     
唐诗中多用“空白”手法。由中国传统审美观、语言的模糊性、创作规律及读者的阅读心理共同形成。唐诗 中空白可分为跳跃式、谐音式、语意双关式、暗示性(隐含式)空白几种。  相似文献   

13.
诗美四题     
能否给人以美感,是诗与非诗的起码的区分准则。为了增强诗的美感效应,并杜绝非诗的批量性生产,理论界就诗歌美学问题作了许多有意义的探讨。然而,在众多诗美因素中,哪些是最基本的,最需具备的呢?一切优秀之作、特别是那些感召力强的诗作告诉我们,内容上的真诚美、胆识美;形式上的奇思美、虚幻美,当为诗美之精髓。  相似文献   

14.
诗的意境美     
每当人们谈起一首好诗的时候,往住有此诗“感情真挚,意境优美”或“形象鲜明,意境深远”等一类的赞语.所以,作为一首好诗,就应该有其独特的意境.近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真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渭之无境界。”可见,诗词的意境,就是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南朝刘宋文人颜延之在当时地位很高,时称“颜、谢”,即将他与谢灵运并推为刘宋文坛一代大家。后来又有元嘉三大家的说法,则在颜、谢之外再加上鲍照,将三人并举为元嘉(宋文帝年号)诗歌的代表。可见颜延之的诗歌本是元嘉诗歌乃至整个南朝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存颜诗主要是五言诗。这些五言诗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抒写自己的情怀,或借咏古以自况的诗;另一类则是朝庙应制之作。前一类作品的思想感情厚实一些,后一类作品在语言形式上的讲究突出一些。前一类作品大都作于元嘉十一年他被迫屏居闾里之前,后一类作品则较多作于元嘉十一年之后。颜延之比较为人称道的多是前一类作品,而对当时人和后代诗人影响较大的多是后一类作品。当然,这种区分只是相对而言,作为元嘉时期鼎足而立的一个诗人,颜延之毕竟还是有自己的比较统一的诗风,可称之为颜延之体。无嘉十一年以后所作的那些朝庙应制之作,无疑最能体现颜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谢朓是南朝齐梁时期最为杰出的诗人,他的山水诗在继承谢灵运诗歌艺术特色的基础上,转变和扩充山水诗的内容,注入了更明晰的主观情感,转变了审美的视角,具有独特的审美时空组合,达到了情景相融的艺术效果,把山水带入了世俗的生活,形成了清丽淡雅的诗风。在永明体诗歌方面,谢朓诗具有了普遍抒情的意义,推动了诗歌向近体诗的发展,对诗歌发展在整体的风格与境界,以及具体的艺术技巧等方面都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7.
诗教论     
诗本指有韵律、可歌唱、可朗诵的歌词,向有庙堂草莽之分。庙堂之诗追怀先王陈迹,记录当朝得失,政教合一,抒情克制,具有熏陶君子、兴观群怨、事父事君的治国功能,故五帝夏商西周春秋九代官方无不重视;草莽歌谣记录平民生活、无关治国理政、主要愉悦性情、抒情多无节制,故九代官方莫不无视。商末至清末长期实行宗法制,大部分贵族不断平民化,庙堂思想文化遂不断下移;春秋时代钢铁文明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草莽思想文化水平亦有所提高。两相作用,遂使春秋时代郑卫宋齐四国庙堂草莽交融为“郑声”,战国时代楚国文人融合草莽歌谣创造辉煌楚辞,汉代文人模仿民间乐府创作《古诗十九首》等新经典文人诗,唐宋以后庙堂文人贩夫走卒均会作诗,诗教的治国功能和娱乐作用均受重视,在春秋至今的后九代,庙堂草莽逐步深度融合。春秋时代兼有九代后九代的特点,故兼属两个时代。后九代诗论、诗教理论长期停留在九代,与诗歌创作诗教实践脱节,故均需重新检讨。  相似文献   

18.
论联句诗     
吴晟 《学术研究》2008,(4):125-130
联句诗是古代文人唱和的一种特殊形式,但与唱和诗有区别.联句诗始于柏梁,盛于中唐,宋元以后虽有继作,但成就均未超过韩孟.联句诗的艺术特色主要有:(一)逞才使气,调侃戏谑;(二)对偶精切,辞意均敌;(三)风格近似,意境浑融.联句诗对后世其他文体如戏剧、小说创作均有影响,元杂剧的定场诗或下场诗即与联句诗的形式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19.
论风土诗     
本文认为风土诗并非仅只竹枝词一体,其实还有柳枝词、橘枝词、枣枝词、荔枝词以及棹歌、百咏、八景诗等,许多杂诗、杂事诗中也含有风土诗。文章述及风土诗各体的渊源与发展,并揭示了各自的特点与区别。  相似文献   

20.
论骆宾王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骆宾王诗王增斌初唐四杰的排列次序,依照传统习惯,为“王、杨、卢、骆”。但实际上无论年齿,还是诗歌成就,骆宾王都应该居于四杰之首。他的诗歌,举凡抒情言志、叙事写实、边塞征戍、咏物写景、记游览古、叙别述离、赠寄送答等都有所表现。在艺术上也颇有创造性。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