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本文针对天府新区的自然条件和环境问题,从生态建设的角度对四川省成都天府新区建设提出应针对成都天府新区潜在的主要环境问题采用生态措施减轻环境压力,尤其要加强对空气质量和水体污染问题的重视等建议。同时建议应结合成都市建设全国生态市的契机,高起点地做好生态天府的规划工作,创建生态服务功能高效的天府新区,使该区域真正成为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  相似文献   

2.
最近有媒体报道,四川省成都南郊近1600平方公里的土地被规划为"天府新区",期望到2030年前在这里建成一个容纳200万人口、超过成都现有中心城区规模的新型城市。"天府新区"在2014年10月获批国家级新区,意味着这个始于2011年的城市规划实验得到了中国最高层的认可,并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规划的城市新中心距离成都市中心天府广场25公里,距中国第四大航运枢纽成都双流机场和规划中的天府国际机场均只有半小时车程。成都的城市中轴线天府大道贯穿全境,包括地铁、有轨电车、无红绿灯快速路在内的多条便捷通道使新城与成都城区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3.
深圳特区与浦东、滨海、两江等国家级新区肩负了改革开放40年来先行先试的职责,对跨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引领作用。在回顾国家级新区天府新区设立背景的基础上,总结出良田沃土避让决定选址、承载能力短板控制规模、生态优先决定城市形态、职住平衡构建产城单元、传承文化营造人居环境等核心规划理念,其实质在于切实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相似文献   

4.
吴昊天  杨郑鑫 《城市》2015,(4):42-46
良好的人居环境是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目标.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发展,城市新区成为城镇化的重要发展区域,新区如何提供更好的人居环境,以解决老城存在的人居环境问题,满足和容纳更多的人口增长需求,是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以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广州南沙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及大连金普新区五大国家级新区为例,通过梳理国家级新区的特征、任务和角色,探讨城市新区在空间结构、空间布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方面的策略,探索城市新区人居环境营造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卢向虎 《城市》2015,(8):53-58
2010年5月~2014年10月,重庆两江新区、甘肃兰州新区、陕西西咸新区、贵州贵安新区、四川天府新区相继经国务院批复设立,《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城市新区悉数获批,标志着以“国家级新区”建设打造西部经济增长极、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布局基本完成。国家级新区的规划建设,既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也对新区范围内经济管理体制提出了全新挑战,管理体制机制的构建直接决定了新区预期目标能否实现。西部地区五大国家级新区成立时间相隔不远,基础条件、地缘环境、资源禀赋等差异不大,分析比较西部地区5个国家级新区管理体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河湖水系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保护和利用好水系是生态文明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两千多年以来,成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始终“因水而为”。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全面推进“天府蓝网”建设,系统梳理成都市水系现状、发掘成都“水”特征是对水系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当下我国西部中小山地城市的发展伴随着大量的新区建设活动,城市新区生态化的空间格局构建是保障其未来健康有序发展的前提。本文通过对生态城市设计理念的再认识,将其内涵特征概括为自然要素生态化与人工环境低碳化两方面,同时针对当前中小山地城市新区城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特定地域条件下的设计原则与策略:保留与重塑山地自然要素以实现生态补偿;构建与地形条件相适应的小尺度混合功能街区。最后通过郪江新城城市设计对以上策略进行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专家学者对城市人居环境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性,在城市人居环境设计时强调生态、体现绿色是每一个城市建设者必须直面的课题。通过分析贵州省贵安新区、观山湖区的城市设计和建设,提出了城市人居环境设计应把握的基本原则,以期城市的建设者与设计者在今后城市的建设发展中自觉遵循这些原则,设计出"协调、绿色"的作品,营造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城市。  相似文献   

9.
刘厚莲 《城市观察》2017,(6):93-101
从产城融合的提出与内涵出发,依据产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三种状态类型判断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程度较低,表现为滞后城镇化特征。通过梳理和总结深圳坪山新区、上海青浦新城和四川天府新区三个新区促进产城融合的做法,研究认为我国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要把握特色小镇建设机遇,以新区综合发展规划为基础;以促进人口市民化为核心促进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融合,提升人口在新区居留意愿和获得感;强化交通、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促使具有单一产业发展功能的园区转型为集现代高端产业、居住商业生活为一体的新城区,实现新区人口与产业、城镇化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雁栖湿地恢复项目是天府文创城的生态核心,是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落雁河现状存在枯洪期流量差异大,洪水期泥沙含量大,内涝严重等问题。借鉴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特征进行生态修复设计,对雁栖湿地项目区内的落雁河干支流河道和周边场地的湿地系统进行修复重建,构建完善的"林水一体"的植物群落和生境空间,重建"丘区河流湿地+面状扩展湿地+小微湿地群复合体"的天府特色湿地系统。实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生态涵蓄、生物多样性保育等功能,打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空间。  相似文献   

11.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深入,人们不仅仅满足于原有的居住社区,生态居住社区日益受到关注。成都进行生态居住社区规划,有利于成都进一步提高信宅社区建设的质量,有利于将成都市顺利建设成为西部人居环境最佳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可以引导信房消费者选择更加健康舒适的生态住宅。那么成都市生态居住社区规划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有哪些?国外生态居住社区规划义给成都市生态居住社  相似文献   

12.
河北雄安新区建设模式既可以借鉴日本筑波科学城模式和瑞典哈玛碧生态城区模式,又可以借鉴中新天津生态城模式.中新天津生态城与河北雄安新区在建设定位和建设理念等方面高度契合,使模式借鉴存在可能性.河北雄安新区需要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新天津生态城有必要将已积累的能复制、 可推广、 国际先进、 中国特色的生态宜居新城建设经验,供雄安建设绿色智慧新区借鉴或复制.河北雄安新区建设的7项重点任务,均可以从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模式中获得经验借鉴或启示.  相似文献   

13.
总部经济是国家级新区竞相培育发展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也是衡量新区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以国家级新区总部经济扶持政策为研究对象,重点梳理分析了上海浦东、天津滨海、重庆两江等8个国家级新区扶持总部经济发展的具体政策,总结了新区在总部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通行做法和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区应加强总部经济规划、总部经济中央商务区建设以及加大优惠扶持政策力度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得到了深入进展,人们对居住水平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因此有关部门应加强城市的宜居性建设,满足人们的需要。城市宜居性,包含居住的环境和生态两方面问题,本文以吉林市为例,通过分析城市宜居化的影响因素,希望可以为城市的宜居化建设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研究基于现有生态本底评价方法仅针对现状、无法定量分析建设行为与建成后生态状况关联度的事实,构建密集建设区生态状况评价方法。该方法可对规划建设方案实施后的生态本底状况进行量化分析和预测,逻辑如下:通过对既定空间形态下的典型建成空间进行生态功能评价,获得相应建设模式的生态状况代表性数据,将之赋予同类型规划用地,获得密集建设区的生态本底模拟图。该方法操作的关键有三:一、理清建设管控指标与建成环境空间形态的关系,提炼典型空间形态;二、确立密集建设环境的生态本底评价指标体系;三、构建生态本底评分操作规则。研究以成都为例,基于卫星影像和实地情况,归纳了基于建设分区管控体系的10类典型空间形态;运用专家打分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分层典型抽样调查,评定不同空间形态的生态本底质量状况阈值,并将之赋予各个地块,生成中心城区生态本底状况模拟图。实证表明:该方法能从整体层面判断密集建设区的生态本底状况;也可依托控规模拟规划建设方案的未来生态本底状况发现生态空间构建和建设控制的生态关键,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6.
陶志梅  李安迪 《城市》2021,(2):60-70
城镇化建设推进和城市人口聚集对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承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应对城市所面临的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及生活垃圾污染等环境问题,在加大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同时,应密切关注城市人口、经济等压力因素对环境治理的影响.笔者基于生态弹性视角,从支撑力和压力两大层面分析影响城市环境基础设施承载力的综合因素,结合国内外生态承...  相似文献   

17.
王陈伟 《城市》2016,(12):39-43
西咸新区规划建设大西安新中心中央商务区,着力发展总部经济,带动西安、 咸阳两市经济融合发展.笔者以西咸新区中央商务区建设为研究对象,以SWOT模型为理论支撑,分别从优势、 劣势、 机遇和挑战4个方面对西咸新区建设大西安新中心中央商务区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西咸新区中央商务区发展现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姜铭  雷仲敏 《城市》2015,(3):28-33
2011年1月,国务院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将蓝色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抢抓蓝色经济发展机遇,突出发挥青岛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龙头带动作用,青岛市委、市政府决定设立西海岸经济新区。2012年3月,《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发布,打破现有行政区划,建设一个新区核心区、六大经济功能区。2012年底,经国务院批准,山东省政府决定调整青岛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原黄岛区和胶南市,设立新的黄岛区,这为西海岸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奠定了基础。2014年6月,西海岸新区正式获批为第九大国家级新区。为有效推进西海岸新区的开发建设,笔者将总结新区区划调整后取得的成就,分析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有效推进新区在促进经济发展中先行先试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前瞻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对四川省发展生态产业的自然资源优势和政策有利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发展生态产业应重点关注的问题,建议进一步大力加强生态产业的研究与政策支持,加强生态经济型生态建设,推动生态衍生产业发展,加强脆弱生态区,特别是横断山区和秦巴山区生态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上海与江浙周边地区对跨界环境灾害突发事件的联防联控,不仅事关上海城市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计,还涉及长三角区域环境生态的共同治理保护、区域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经济、社会、环境生态重大问题的解决。上海应建立跨界环境灾害联防联控的相应组织机构与协调机制,提升针对跨界环境灾害的应对能力,牵头开展长三角环境灾害共同治理的重点专题研究,主动参与源头地区环境灾害的共同治理和共同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