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德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替,道德的内容也或先或后地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目前中国正处在传统经济形式向现代经济形式的转变过程中,经济的日趋市场化给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领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道德赏罚     
道德赏罚是道德生活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现象.道德赏罚的基本功能就是扬善抑恶,它是社会道德或道德运行实现的一种方式.道德赏罚有着深厚的个体心理依据.同时,社会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道德赏罚,自觉地运行这样一种机制,对于建构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人的荣誉感的道德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林剑 《江汉论坛》2005,39(12):67-70
荣誉道德问题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它对于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或价值。每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他的社会价值通常是以他所获得的荣誉来衡量的。道德荣誉对社会与个人的道德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与意义。个人道德荣誉感是社会道德存在和发展的忠诚卫士,是抵御道德价值系统免于崩溃的一道堤坝。  相似文献   

4.
杨凤莺 《理论界》2002,(6):59-60
道德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是道德的表现形式,是实现社会控制、形成良好社会秩序最基本的手段。任何社会都需要建立与这一社会制度相适应的道德规范体系,使社会生活尽可能地规范化、秩序化。道德失范是相对于道德规范而言的,是指在社会生活中,作为行为规范的道德价值及其规范要求或者缺失,或者缺少有效性,不能对社会生活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从而表现为社会行为的混乱。一般地说,道德失范首先指的是这样一种社会状态,在这种社会状态中,社会既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被普遍怀疑、否定,或被严重破坏,逐渐失去对社会成员的  相似文献   

5.
试论伦理道德与社会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是人类社会生活所特有的产物,因为社会生活需要依靠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来调整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关系,从而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和纪律。在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无不反映出与道德伦理的密切关系以及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宗教道德是宗教信徒以虔诚的宗教信仰为根基,以宗教情感、体验为中介,以宗教世界观为理论基础阐述道德的起源和本质,以服务于宗教教义为根本目的的行为准则。它是以调整人和神之间关系为核心的宗教伦理思想,它要求信徒对上帝或神灵承担特定的道德义务,并以戒命、禁忌、契约、承诺等形式反映这种具有宗教特性的道德义务和道德规定。宗教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道德现象,萌芽于原始社会。在阶级社会发展到完备状态直到今天科技发达的时代,其影响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甚至在社会主义国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生活发生着影响。…  相似文献   

7.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由此推定的价值形态即社会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是以超验的方式反映"生产和交换的经济关系"及其"物质活动"过程、以假定的方式干预和调节社会生活包括人的行为和心态的.这决定了社会道德意识形态必然内含"悖论基因",在其提倡和教化的实践过程中会合乎逻辑地演绎出普遍的道德悖论现象,并相应形成道德悖论直觉和知觉.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历史进程中出现的道德悖论即所谓"道德失范"及由此引发的"道德困惑",具有某种"全人类"的性质,它是快速发展的工具理性与传统理性发生激烈冲突的结果.由此建构的"道德模糊性的时代"和"生活在碎片之中"的伦理境遇,要求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论原理,构建道德意识形态的合理纬度.  相似文献   

8.
论道德榜样     
人类社会的道德生活需要道德榜样,也从来不缺少道德榜样。树立和宣传道德榜样是政府对多元道德价值观进行整合的必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同时表明政府的基本伦理态度,那就是要通过赏善罚恶的道德回报机制,鼓励人们弃恶从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必须指出的是,道德榜样绝非道德生活的完人。道德榜样作用的发挥凭借其个人德性与公众道德生活之间的契合得以实现。每个普通公众都有经过自身的道德努力成为道德榜样的可能。因为归根结底,道德榜样就在也应在公众的道德生活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道德所倡导的尊卑有等、重视整体、推崇道义、追求自我道德完善的价值追求在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生活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表明传统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成功转化为现实的生活秩序。在这一过程中,集主观伦理精神与客观伦理秩序于一身的"礼"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传统道德向生活秩序渗透的重要途径,也是古代社会道德生活成功构建的重要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0.
檀传杰 《学术界》2008,(2):145-150
社会道德担当问题研究的是社会结构中各要素如何通过担当社会道德的供给、论证、推行、养护等工作,而使社会道德呈现为如此的状貌.以往的道德研究忽视了这一问题.社会道德担当问题的凸现,首先是道德研究的思想道路转换--即从注重"形上路向"、"理想类型方法"、"观念视域"到注重"生活路向"、"历史方法"、"结构视域"的转换--之必然结果.同时,社会道德担当在道德生活和社会结构中的事实性存在,为其在道德研究中的理论存在提供了现实根基.这一问题的提出,或可使道德研究获得一种新的立场和理解框架.  相似文献   

11.
分析当代中国的道德代价,必须看到"经济基础"的作用。要否定离开经济谈道德、离开道德谈经济的割裂经济与道德关系的二元论思维方式,保证道德代价问题讨论的物质现实性;要避免机械地谈论经济决定道德、道德反作用于经济,而是要看到经济与道德的矛盾统一在道德代价生成中的作用;要对"经济基础"进行结构的、立体的全方位分析,考证经济活动、经济利益、经济关系、经济发展、经济形态在道德代价滋生中的具体作用;要以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共同标准来看待人类社会的发展,不能凭一种空想的道德规范和抽象的道德理想来评判人类社会发展,轻率得出经济发展必然导致道德滑坡抑或道德进步的结论,也不能以纯粹客观的经济增长标准来作为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置道德代价问题于不顾。  相似文献   

12.
底线道德是一种基础性道德 ,指的是社会成员或社会角色必须履行的基本道德义务 ,它与日常生活道德或公共生活道德不能简单地相提并论。当前 ,对底线道德的重视与强化不仅是我国道德实践的迫切要求 ,而且在理论上有着充分的合理性。底线道德一方面连接着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另一方面连接着社会主义的法 ,在实践中 ,必须注意发挥它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3.
1以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为"最终目的"的马克思经济学,在社会价值语境中,其伦理观的核心价值———对资本主义的否定和对社会主义的向往,便旗帜鲜明地张扬开来。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理论,其主旨是理解社会,分析统治社会的规律,而不是对社会做道德评判或开出社会发展方向的理想药方。在马克思看来,道德观或道德理想本身应被视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现象,即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和反映。在"社会价值"的语境  相似文献   

14.
王森 《南方论刊》2007,(8):11-12
本文以恩格斯关于"真正的人的道德"的观点为基础,举例论证了不同社会有不同的道德起源、观念及价值,以及不同社会,不同阶级又具有其道德的共同点,最终得出恩格斯的创见即道德归根结底是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是当时物质生产关系的反映,不具有永恒、终极、从此不变的伦理规律。  相似文献   

15.
杨天霞 《南方论刊》2010,(11):102-103
人是道德的存在,没有道德,生活就无法进行,道德贯穿于生活的始终。通过对生活中道德现象的审视,探究道德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提升的途径,得出德育不是一个纯粹教的过程,而是一个实践的过程,一个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宗教道德·道德·人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恒敏 《齐鲁学刊》2006,3(6):121-124
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一经产生就以自己特有的社会功能对社会施加影响;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性是人之为人的特性,主要是指人的社会属性。宗教道德、道德与人性的内容因社会关系的不同而不同,又在社会关系进步的基础上进行互补。  相似文献   

17.
信息时代社会道德生活的基本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时代社会道德生活在贯穿交往平等和利益和谐的一般伦理要求下,对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和教育等方面,还提出政治民主、市场诚信、精神宽容、知识共享、发展自由等基本道德要求。  相似文献   

18.
经济与道德关系是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在过去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与道德关系思想的认识及其不足的基础上,进一步以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为依据,从其思想包括一定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共同决定社会道德、经济制度与经济水平对道德的决定性作用有所区别、道德的阶级性是阶级社会道德的特征之一、不同社会的道德与经济因素的联系存在差异、经济制度的进步与经济水平的提高会引起道德的变化、道德与经济有一定的对应关系、道德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有正负两种情况等方面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9.
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的转型,道德生活领域表现出特有的道德规范不定型的特征,在道德认识、道德选择、道德评价上,人们普遍存在着困惑和偏见。这促使很多人寻找走出困境的出路,呼声最大的如道德人格再造、道德法制化、道德制度化等  相似文献   

20.
经济道德服从市场的道德理性道德理性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讲道德的理念、意识和自觉性程度。在经济的内部市场,道德是供给者的道德—公平公正的道德,道德理性是计划管理者的理性—政府的理性、服从政治的理性;在经济的外部市场,道德是供求双方的道德—搏奕竞争的道德,道德理性是经济社会的理性—生产与消费的理性、服从买方需求的理性。经济道德有着两层涵义:一是经济理性人在经济活动中以自身的道德水准为参量来评估经济效率,用自身的道德修养来分配和使用已获得的效益,这就是讲道德的经济;二是道德理性人在社会活动中以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