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孔子的政治理想就是无为而治。作为一种天下大治的社会状态,孔子认为,无为而治的社会必须具有三个特征,即人民足食、天下无兵和社会诚信。在孔子看来,为政以德即所谓德政只不过是实现无为而治的手段或途径罢了,它是以建立礼的秩序,发扬仁爱精神和坚持富而后教为基础的。孔子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是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代表广大人民利益的进步呼声,是一种积极的无为而治,是对于老子消极的无为而治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汉武帝以后对于儒术的独尊已经完全丢弃了孔子的政治理想,千年来的尊孔只是利用亡灵的作用而根据自己需要的对于孔子的篡改。  相似文献   

2.
"看不见的手"是一种维系伦理秩序的客观力量,在社会领域和市场经济中,它有自发调节利益关系、实现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秩序均衡的经济-伦理功能,但也存在不能推动市场伦理至善目标实现的伦理缺陷。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政治稳定与政治制度化构成了亨廷顿政治秩序论的基本要素,而三者内在的关系则构成了亨廷顿政治秩序论基本的逻辑架构。若撇开意识形态的色彩,亨廷顿政治秩序论可以为中国社会稳定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充分认识"社会稳定"是当前中国社会重要的价值目标与条件,建构科学与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提升政治吸纳能力,提升政治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风险社会的现代性诊断范式使我们认识到人类社会已然步入高风险、多危机的生态失序和环境危机时代,回应型和反思型生态秩序的构造提上日程。传统唯理论建构主义的"一元理性"秩序构造模式过度强调人类理性,忽视了自生自发模式的内涵性延展功能。哈耶克的社会秩序观认为秩序的生成模式有两种,一种是人为的或建构的秩序,一种是自生自发的秩序。基于此,生态秩序的构造应该对唯理论建构主义进行矫正,秉承"二元构造"的秩序生成模式。由于生态秩序超现代性的特征,传统道德、习俗惯例与宗教等自发约束手段社会控制的功效减弱。因此,现时代需要运用理性发挥法律控制的基础性工具作用,在不断试错与人类理性的累积下以法治促进生态秩序的健全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哈耶克关于"自发秩序"的基本思想,实质上是一种演进主义的社会发展理论.哈耶克立足于"理性不及"的进化论理性主义传统,反对对整体社会的人为设计,反对平均主义,反对政府对市场的过多介入.他坚信社会秩序是一种演进的自发秩序,而个人自由、法治与有限政府正是其赖以存在的三大基石.虽然其理论忽略了适当计划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且在适用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在当今倡导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哈耶克思想作为社会发展理论的重要资源之一,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疆构建和谐民族关系是新疆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和谐民族关系的核心在于建立与当下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的政治民主秩序,以制度建设、制度安排作为解决民族矛盾、协调民族分歧的制度保证.协商民主为新疆和谐民族关系构建提供了体制机制的创新思路,提供了政治协调的秩序保证和化解矛盾达成共识的民主机制.  相似文献   

7.
作为秩序的政治文明,其核心诉求就是通过政治来获得秩序,通过建立国家与政府的统一性的政治权力,来为人类的社会生活提供最广泛、最基本的秩序。建立秩序的政治是人类营造其文明社会生活的最重要的前提和最普遍的基石。因而,没有政治就没有秩序,没有政治提供秩序的民族,即是一个混乱、贫穷和受人欺凌的“无政治”的民族。成为一个政治民族是各民族国家首要的政治文明追求。同时,作为秩序的政治文明,其追求秩序的方式需要发展由单一政治中心向民主建构秩序的方式过渡,和由民主建构秩序到自由建构秩序过渡,并最终达到秩序与自由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金融发展形成“自生自发秩序”,而金融发展的内生监管性又要求政府提供“外部秩序”。美国、拉丁美洲金融发展实践表明,政府行为在金融发展中的契合点是政府收益最大化下的金融发展;突破点是不断调整政府行为以使外部秩序适应自生自发秩序。中国的金融发展要求政府行为能够维持和保护金融发展的自生自发秩序,提供清晰的外部秩序,从而使金融发展成为自生自发秩序和外部秩序——政府行为合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社会政治心理,是指阶级社会中的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对社会政治关系或政治生活的一种不系统的、不定型的、自发的反映形式.是对社会存在的比较直接的反映,是不够深刻的、处于浑沌状态、尚未上升为理论化的社会意识.表现为感情、风俗、习惯、成见、自发的倾向和信念等等.人们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社会关系及其过程的认识.社会意识是一种多层次的复杂的结构,从低级到高级的次序,可区分为具有明显差别的两个基本层次:包括政治心理在内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0.
开元二十四年是唐玄宗实现第一期政治理想的最后一年,又是他实现第二期政治理想的起始年,"依贞观故事"的巨大成功使他成为手创开元盛世的伟大的政治实践家,企图建立无为而治之至道社会的彻底失败成就他为伟大的政治思想家.二者的有机统一使他付出"由明而昏"的惨重代价.  相似文献   

11.
有为而进无为而治——略论孔子的政治思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孔子的政治思想,其内容可以用“有为而进,无为而治”加以概括,具体地说就是通过“为国以礼”、“为政以德”、任人举贤、简政宽民等行政方略达到“无为而治”的最高境界.其核心内容是贤人政治,因而他极力主张要选贤任能、唯才是举.对于政府的行政过程和行政方针,孔子主张“居敬而行简”,抓大体,不烦琐,而简政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宽民”,给人民的生活造成一种宽松的环境.孔子的最高政治目标是“无为而治”,但孔子的“无为”与庄子的“无为”有本质上的区别.庄子的“无为”有严重的无政府主义倾向,而孔子的“无为”则是通过“有为”的政治方式而达到“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12.
君主政治秩序是儒家政治设计的基本模式,这一样式为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稳定提供了超稳的秩序模式,牢固固化和维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这和秩序规范中仁、礼的秩序意义是分不开的,前者是价值理性,包含着人道原则和理性原则;后者是工具理性,具有制度性、道德性、政治性、法律性、仪礼性等特征;二者合在一起共同维系着政治秩序的有序运转。  相似文献   

13.
作为批评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工具,哈耶克用自发秩序理论来为资本主义辩护,认为它既是一种道德秩序,又是一种物质秩序,是自发产生的,是人类行为进化、演变的结果;而金融海啸的发生则表明,资本主义并没有克服其内在的不稳定性,从而也没有摆脱其已为马克思所证明了的周期性危机的轮回。因此,金融海啸的发生反证了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  相似文献   

14.
英美国家的法治宪政思想发源于其自由主义传统,成为近现代以来民主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哈耶克以自由秩序为基础改建了自由宪政思想。哈耶克宪政思想的理论基础是自由主义思想,核心概念是自生自发秩序。哈耶克的宪政模式从二元法律观出发,构建了三权五层式的宪政国家模式。但是不可否认,这一宪政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如政权的发生学的考量、国家的稳定等方面的缺失。通过历史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哈耶克的宪政思想进行评析,为我国的民主政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中庸之道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秩序的构建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它不仅为这种秩序提供了合法性基础,而且也为其提供了安全保障。中庸之道作为一种理念标准和终极目标,应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方面,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宪政秩序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政秩序是一种民主政治秩序。一定社会的宪政秩序以其特定的宪政实体、宪法规范及宪法至上的权威作为基本构成要素。构建宪政秩序是一项宏大的社会政治法律工程。我国的宪政秩序只有克服政治社会方面的不利因素,才能实现宪政秩序的巩固完善和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17.
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形塑方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文明的维系都起到了巨大而深远的作用.儒家思想是以伦理为本位的,通过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政治教育三方面的作用整合社会政治秩序、道德秩序.探讨儒家思想作用于社会的几种方式,对我国现阶段进行思想道德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界对城市本质和意义的研究尚未能达成共识。在关于城市的定义和起源等问题上,城市经济学和各相关学科的研究相互分立。抽象出共同和一般的制度本质,对城市研究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集聚化的交易使城市的存在有了理由,只有广义的交易及其集中化才会促使城市诞生。城市经济学目前最关注的空间集聚只是城市交易秩序的一个特征,其本质和更一般的演化动力则是交易的集中及其成本的节约。交易不仅产生了市场秩序,它的集中化还产生了另一种秩序----空间的秩序----城市。城市是由各种交易规则、信念、方式和各种交易主体共同构成的自发空间秩序,是以节省交易成本和实现集聚经济为微观基础的人类空间组织制度,并且是保障和形成交易集聚化的制度集合体。城市在自发秩序与制度化聚变过程中融合创生成为全新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有机体,展现出与农村完全不同的面貌和特征,并在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中发挥着革命性的影响与功能。  相似文献   

19.
宪政秩序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宪政秩序是一种民主政治秩序。一定社会的宪政秩序以其特定的宪政实体、宪法规范及宪法至上的权威作为基本构成要素。构建宪政秩序是一项宏大的社会政治法律工程。我国的宪政秩序只有克服政治社会方面的不利因素,才能实现宪政秩序的巩固完善和良性运作  相似文献   

20.
<左传>作为我国春秋时期一部历史性著作,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我国古代丰富的礼文化资料,显示出当时礼文化所达到的卓越水平.随着春秋时期宗法关系的变化、政治秩序的衰朽,中国社会逐步步入"礼崩乐坏"的时代.文章以<左传>提供的材料为依据,分析了春秋时人们强调礼仪之分的背景,它是宗法社会深层次矛盾的必然结果,是周礼背后"亲亲"、"尊尊"精神消除后而丧失其政治功能的反映.礼仪之分所反映出的另一个问题是人们对礼的生存合理性的反思:政治生活中的秩序规定以某种本有的秩序为本,将自然的存在赋予价值根源的意义,天人关系式的思维模式被采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