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在美国和欧洲,作为学科建制的农村社会学已经处于边缘化的地位,取而代之的是一门名叫"农业社会学"的学问.文章对农业社会学的渊源、发展及其主要理论问题一一作了介绍,以期对农业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农村社会学在美国社会学专业中的地位历来比较低。而八十年代的研究课题富却很有开创性,能够同当前农村各种社会问题直接联系起来。这些研究课题都是围绕着“农业社会学”进行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正处于建设农业强国、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阶段。2022年、2023年的中国社会学年会第六届、第七届农业社会学论坛分别以“城乡融合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强国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为主题,从农业社会学视角出发,直面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的小农户与现代大市场、作物特性与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农业生态、粮食安全与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民主体性与乡村建设发展、家庭经营与乡土社会底蕴等议题,回应理论与实践呼唤,展现农业社会学的品格、知识与关怀。  相似文献   

4.
关于农业社会学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11月对英国、德国和荷兰等几个国家农业的考察和关于农业、农村研究的交流,使我们受益匪浅,特别是在瓦格宁根大学与著名农业与农村发展社会学家Jan Douwe Van der Ploeg 的交流,使我们受到多方面的启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在彼此缺乏沟通的前提下,独立思考了同样的问题,而且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这就是对农业社会学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为农业社会学提出了许多富有时代性与历史性的新议题。农业社会学的理论与视角有助于揭示处于社会变迁中的农业、农村与农民的复杂机制与过程,从而为政策与实践提供启发。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的研讨会以“转型中国与农业社会学:理论·议题·实践”为主题,围绕农业社会学的经典传统、农业社会学与中国实践、产业振兴的社会基础、新型经营主体的行动机制、农业环境与乡村文化再出发等议题展开讨论交流,并对农业社会学的学科内涵、学科意识与学术使命进行了深入探讨。研讨会还举行了“农业社会学名著译丛”启动仪式。  相似文献   

6.
2021年4月23日-25日,第八届全国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在福建厦门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福建省生活哲学研究中心、《科学与社会》编辑部、《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联合主办,由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承办.会议以"科学社会学理论与科技治理"为主题,围绕"科学社会学的基础与前沿理论""科学与生活""科学共同体治理与跨学科融合""新兴科技的伦理、法律和社会问题及治理机制研究""科学传播与文化传承"等议题展开研讨.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单位的15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学社会学专业委员会还举行了换届选举工作.  相似文献   

7.
一、学科:农业社会学的拓疆之作在欧美地区,作为学科建制的农业社会学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为挽救农村社会学的“迷惘”与“危机”而诞生的。当时,农业社会学的倡导者喜欢称农业社会学为“新农村社会学”(NewRuralSociology)。可见,农业社会学在西方是农村社会学自身发展的一个阶段性产物。  相似文献   

8.
韦伯的早期社会理论聚焦于农业问题,他将农业研究的议题直接关联到国家与文明:一方面,韦伯将国家理性视为农业问题的终极价值判断,形成了“农业 国家”的问题视野;而另一方面韦伯又从农业出发,围绕社会结构、经济形态与政治结构构建起了关于文明研究的一般性分析框架,这构成了“农业 文明”的分析脉络。韦伯农业研究向国家与文明议题的延展使其理论具有鲜明的农业社会学色彩,而与马克思主义传统以及恰亚诺夫传统的农业社会学理论相比,韦伯的农业社会学研究又突显出了不同的问题景观,因而对于拓展农业社会学的学科视域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农业社会学近年来在中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通过不断的知识积累和经验研究进行一砖一瓦的建设,其中理论建设尤其重要。同其他社会科学一样,经典文本在农业社会学的理论建设中具有核心位置。 本专题选取了三个(对)农业社会学中的经典命题:农业的生产时间与劳动时间、农业技术变迁中的占取主义与替代主义,以及技术采用中的“农业跑步机理论冶。按照时代背景、原典阐释、学术延续以及启发意义的思路撰写,尝试为农业社会学的入门者提供一种理论梳理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将粮食安全及相关农业问题之于现代社会的整体性意义再一次凸显在公众视野之中。202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第四届农业社会学论坛以“疫情影响下的农业安全与乡村振兴”为主题,设置多个相关议题,旨在不断丰富农业社会学研究内容,拓宽学科视野,为理解“三农”问题、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新的视角和解释路径。论坛还对农业社会学学科发展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11.
"第四届农业社会学论坛"于2020年9月26-27日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举办。这次论坛主要围绕农业转型的社会基础、农业转型中的农户行为、农业治理中的政府行为、农业农村发展中的环境治理、农业治理中的地权关系等相关议题展开讨论交流以期为疫情影响下的农业安全与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传统士人一定要回到田园,山水不行的,田园可以承接中国人安顿精神的诉求。最近这两年,我主要是在弄农业社会学,这可能是一个新东西,因为原来只有农村社会学。结合我对农业社会的理解,回到这次圆桌会议的主题,我来谈点我的体会。刚才贺照田老师说,中国古人可能比较容易理解城乡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为哪怕是做了再大的官,他最后还是要回到乡土去;相反,今天在座的很多同学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很难理解的问题。我们的生活世界,从小到大的经历可能很难让我们理解,"乡村作为整体性问题"是什么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门新兴分支学科,中国农业社会学的发展方兴未艾。通过对农业社会学发展现状的考察,本文认为,“生产视角”下的农业转型研究,虽然使农业社会学初步得到了学界的认可,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业社会学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问题、理论框架和概念体系。针对这一状况,农业社会学应当推动研究视角的转变,即从“生产视角”迈向“生产—消费视角”。在新的研究视角下,研究者应当以“食物体系”为核心概念,推动相关研究的整合和学科地位的进一步确立,最终通过回应社会现实问题,迈向有机公共社会学。  相似文献   

14.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科版)》是南京农业大学主办、教育部主管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于2001年创刊,现为双月刊。属于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教育部名栏建设工程入选期刊等。一、学报栏目及收稿重点学报设有"农村·农民·农业研究""土地问题""公共治理""经济管理""农史研究"等栏目。其中"农村·农民·农业研究"栏目下设"农村社会发展""农户生计和保障"和"农业经济"三个专栏和相关涉农专题。"农村·农民·农业研究"栏目主要收稿方向:三农政策、农村社会发展、乡村治理、农村政治和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会学强调 ,必须从整体上研究农村社会。农村是一个整体 ,农村工作也是一个整体 ,以农村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的农村社会学必须切实充分地把握整个农村社会及其各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 ,同时抓住主要或关键要素深入研究 ,并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科建设与普及。为农业、农民、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农业特性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自然科学角度看,农业具有的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三个特点,决定了农户经营是最适合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指出农业具有产品贡献、就业贡献、社会安全保障和休闲等功能。农业的外部性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明仅仅从经济学的角度认识农业已经受到限制。社会学从产业结构和农业功能的角度理解农业,认为其更多地体现为公共产品性。原因在于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具有其它产业所不具备的四个特性:农业产品的提供具有社会性;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农业产品消费的必须性和非排他性。这就决定了国家对农业负有支持和保护的责任。  相似文献   

17.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社会学反思官欣荣关于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自80年代以来 ̄①便成为理论界的热点,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等多学科视野下的探讨一直方兴未艾,1994年春节前后总计约有五千多万黑土地上游离出来的农民大军再次形成史无前例的“民...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重要论述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科学内涵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地位论、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目标论、农业农村现代化重大任务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论 、“四化同步”发展论、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论、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论。蕴含清晰的内在逻辑,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定位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维指向,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是选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基本依据,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方向指引,中国基本国情农情是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基础,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认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根本遵循。富有深刻的价值意蕴,为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根本指引,为全面振兴乡村提供了重要方略,为建设农业强国提供了实践指导,为世界农业发展提供了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9.
以农村土地整理为平台实现农村农业的现代化。通过对农村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引出了农业现代化对农村土地整理的新的要求,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土地整理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不仅提高了土地效益的安排、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同时又增加了许多农业技术创新,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从法律社会学的角度 ,分析了当前我国农村法制建设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然后阐释了对我国农村法制建设开展法律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并提出了法律社会学在农村法制建设领域中的重点研究课题 ,包括农村法治问题、农民的法律意识、农村传统法律文化、村民自治问题、农村法律多元问题、农村法律机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