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资本存量估算方法比较与重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估算资本存量是对我国经济增长进行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环节,目前我国资本存量的估算基本采用永续盘存法。通过分析比较已有的研究成果,对资本存量估算方法提出了改进意见,并利用最新的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资料,重新估算了1978年以来我国的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2.
众多学者对中国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但结果差异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利用永续盘存法估算资本存量时,折旧率是一个重要而又敏感的参数。从理论上推导折旧率与资本产出比、固定资本形成率、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利用历年固定资本形成额来估算资本存量。估算过程不同于把第一年作为起点年的常见做法,而是把起点年定在第一个有投入产出表年份的1987年,向前反推过去年份、向后递推以后年份,同时估算折旧率和资本存量。由于有10个投入产出表年份的折旧额数据作为校准点,确保了估算各年折旧率和资本存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数据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数据经过采集、清洗、存储、加工等各环节,不断积累价值形成数据资本。基于数据价值链的视角,使用成本法和增值法估算价值层面的数据资本形成额与数据资本存量,用存储规模法估算物理层面的数据规模,基于数据资本估算结果利用省级面板模型估计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可以发现:2003—2020年间,我国数据资本形成额、数据资本存量在总量和人均上均实现大幅度增长,增速明显快于GDP增速;2011年后,数据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和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均明显超过之前阶段,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重要动能之一。  相似文献   

4.
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计:1952~2010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和比较已有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文运用永续盘存法对1952~2010年我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区物质资本存量进行了估算。有别于此前的相关探讨,本文的研究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完善,一个是通过仔细甄别和筛选,在不同版本的统计资料中摘取和采用了比较准确、质量较高的基础数据,另一个是在落实估计指标时尽可能地倚重客观事实依据,以避免或者减少人为主观设定的偏差,以此为基础得出的估计结果应该与我国各地区物质资本存量的客观实际更加接近。最后,论文对估计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四点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5.
刘帆 《兰州学刊》2012,(11):145-149,47
文章选用在业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作为分析对象,根据1998~2010年我国GDP总量和人均GDP统计资料的分析,选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并对其改进以后作为分析模型,建立以GDP为被解释变量,物质资本和在业人口人力资本存量为解释变量的生产函数回归方程,并用SPSS软件对汇总的数据做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我国生产函数线性回归方程,统计分析结果中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弹性系数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上通过了检验。文章主要研究我国在业人口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而提出我国人力资本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现实经济中资本与劳动力匹配可能会出现的5种情形,从新古典经济学的框架下推导了厂商在完全竞争环境下的资本劳动力理想最佳配比值形式,并以此为对照标准,分析了经济中资本劳动力现实匹配与理想匹配差距对要素配置可能产生的影响。接着本文详细讨论了对有关参数值进行了估算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最后我们利用中国1978~2006年间的数据对相关参数值进行了估算,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在此期间资本劳动力近似理想配比值和现实配比值的结果,根据此结果我们结合中国转型时期的特点对资本劳动力匹配状况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7.
资本深化是当代经济发展过程的趋势特征,但资本结构、质量如何决定和影响经济增长效率仍是一个缺乏充分量化分析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有必要研究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其中资本结构指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在社会总资本中的比例;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公有资本和私有资本各具优势,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否存在一个合理的最优结构,是一个缺乏讨论的问题。基于数理模型和实证分析可以研究资本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通过测算2002—2020年中国的公有资本存量和私有资本存量,构建资本结构这一指标,以此来分析资本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当私有资本大约是公有资本两倍时的资本结构最优;其次考虑资本结构的边际影响,我们发现私有资本份额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呈现“倒U型”,公有资本份额对经济增长的边际影响呈现“U型”。  相似文献   

8.
近年国内学者对社会资本与熟人社会的研究中,多将熟人社会中的"人情"、"关系"等传统要素界定为社会资本,甚至将社会资本与"关系"混同使用,从而造成熟人社会社会资本存量测评的混乱和结论的失真。文章通过对中国社会资本存量的探究,对社会资本理论发展脉络的考察以及对有关熟人社会历史与现实的分析,尝试提出了"类社会资本"这一"模糊"概念。经过重新审视,"类社会资本"广泛存在于熟人社会,并且储量很高。"类社会资本"理论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际游资对中国的经济冲击不可忽视,本文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国际游资概念及规模测算方面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并在重新界定国际游资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分渠道估算法,估算2002-2008年国际游资流入我国的总体规模.同时,本文选取中美利差(IR)、人民币汇率(E)及上证综指收盘价(SCI)三个变量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研究分析国际游资流入规模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化资本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2009年中国各区域文化资本存量值表明,中国区域文化资本存量水平低,且极不平衡.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进行的回归分析表明,区域文化资本对城市文化产业、县城文化产业的产出弹性分别是0.252和0.081,这从定量的角度验证了文化资本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