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1.1 河南方言词,指的是河南省人经常使用的方言词。河南方言词,有的只在省内使用,我们称为狭义的河南方言词;有的还在省外使用,我们称为广义的河南方言词。 1.2 普通话词,指的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的词,既包括口语词,也包括书面语词。普通话词,有的跟标准音完全一样,我们称为狭义的普通话词;有的跟标准音不完全相同而有明显的对应规律,我们称为广义的普通话词。  相似文献   

2.
略谈淡化普通话的粤方言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粤方言区人学习普通话易带的方言色彩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要淡化普通话的粤方言色彩必须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入手,着重论述了从语音角度如何克服普通话中的粤方言色彩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茂名市地处广东省西南部,属粤方言区的高阳片。粤方言是当地常用方言,人们(这里专指市区里的)在学习普通话时必然会受到粤方言影响。不过,除了粤方言外,人们学习普通话还受北方方言的影响。这使得人们在学习普通话的语音偏误上,既有跟其他粤方言背景学习者相同的问题,又有自己独特的发音影响。本文主要就茂名市普通话学习者在元音与辅音上的语音偏误来做分析,并根据这些偏误给出一定的解决办法,以便在学习普通话时能提高水平。  相似文献   

4.
香港的中国语文教育目前仍以粤方言进行。香港普通话教育自1986年起成为独立科目,20年来在香港形成了专业地位。本文从普通话作为独立学科发展简史、独立培训普通话师资、普通话教师要“持证上岗”、多姿彩的普通话公开考试和普通话沉浸学习等各方面论述普通话在香港作为独立学科的发展。踏入21世纪,用普通话教中文”在香港学校日见流行。展望将来,言文合一”将是香港汉语教育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5.
表示排除关系,现代汉语只用介词“除”引进被排除对象,古代汉语还允许用“谓词语块 被排除对象”的隐性形式。同时,在词层面,被排除对象活用为谓词语块时也可以构成排除关系。通过对这种隐括用法的分类例释,可以揭示其隐显变换的对应规律,进而证实排除关系与强调关系及对立统一的内因。  相似文献   

6.
粤方言是汉语的重要方言之一,广州话是它的代表。它的词汇非常丰富和富于表现力。研究广州话词汇的特点,考究它的根源,找出它的发展规律,分清它跟普通话词语之间的异同点,不但可以帮助粤方言区群众学好普通话和帮助北方话区群众学习广州话,而且对于深入了解汉语方言和汉语发展史,对于语文教学和粤方言文学、戏曲的研究,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从普通话和方言的性质看方言地区的“推普” 普通话和方言都是社会交际工具,都是为一定社会的全体成员服务的。我们常常把普通话和方言对举着说,其实并不意味着普通活和方言具有对立的性质,也不意味着普通活和方言只有差异性而无共同性。实际上,普通话和方言既然都是社会交际工具,就得承认它们同样具有作为语言的各种条件,都能发挥传达信息、交流思想的功能,都能满足社会沟通的需要。就拿粤方言来说,它是现代汉语方言中重要的一支,长期以来作为珠江三角洲的社会交际工具,对本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是发挥作用的。应该明确的是:方言并不是外来的东西。汉语方言之间、方言与普通话之间,都是同源异流的关系,都是同宗同祖的关系,彼此都源自古老的汉语,都是古代汉语历史发展的产物。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祖先使用的汉语在它通行的不同地区,由于各种影响语言发展变化的内部和外部因素,时而分化、时而统一,在长时期的分分合合中,最终逐渐形成了具有现代七大江语方言的格局。在这个格局中,有的方言之间关系比较密切,有的方言之间关系比较疏远,但总的来说,既然是同源异流,总离不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你中有我、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决不可能是你死我活、水火不容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赵震 《江淮论坛》2023,(6):53-60
关于“真”这个词的理论不同于关于“真理”的理论。“真”理论主要研究“真”这个词的功能及其一致性用法。“真”这个词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语形上刻画一个句子的语义值,二是在句法上进行概括。谓词意义上的语义刻画会导致说谎者悖论之类的悖论。日常语言中的“真”有算子和谓词两种语法形式,可以把语义刻画功能和语法概括功能拆分开,并分别与“真”的算子用法和谓词用法匹配。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真”的功能,同时又可以在不修改逻辑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力的情况下避免说谎者悖论之类的悖论。  相似文献   

9.
以中日学者所编《日清会话辞典》为依据,探讨清末北京官话常用词系统中的中日同形汉字词问题,从来源、结构、中日词义理解对应关系角度归纳《日清会话辞典》常用词系统中日同形汉字词类型,我们可以发现《日清会话辞典》中日同形汉字词对清末北京官话常用词考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将《日清会话辞典》和《普通话三千常用词》中日同形汉字词进行比较,梳理出80多年来的变迁线索,对清末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汉语普通话常用词演变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您”作为第二人称“你”的敬称,早已由北京方言进入普通话语汇了。至于“您”有没有复数形式,如果有的话,是以词的形式出现,还是以词组的形式出现,语言学家们的看法就很不一致了。就目前比较通用的词书和语法著作来看,大致有四种看法。第一种、《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旧版)认为“您”是“你”的敬称,不存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起”是个含趋向意义的动词,例如:“起床、起立、起来”。粤方言的代表广州话里的“起”则除了是表示动作趋向的趋向动词,例如:“起身(起床)、起立、起嚟(起来)”外,还包含“完成”的意思,例如:“功课做起喇(功课做完了)”  相似文献   

12.
推广普通话,逐步普及普通话,是我国一项重要的语言政策。它关系到人民的团结,社会的进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不可缺的一项措施。运用语音学理论,分析研究普通话与各地方言的语音差异,明确两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有利于正确使用和教学《汉语拼音方案》,准确有效地学习和推广普通话。兰州位于北方方言区,兰州话与普通话之间差异不是很大,(与吴、湘、赣、闽、粤方言相比较而言),但是在语音、词汇方面的分歧还是明显存在着的。拙文试就兰州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方面的差异作一对比分析,争取有助于兰州地区的同志们学习普通话、推广普通话;并向外地研究兰州方言语音的同志们提供一点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普通话中致使词的三个语法化阶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致动式是普通话中最常见的分析型致使结构,致动式中标记致使关系的语法成分,我们称之为致使词或致使标记。普通话中共有六个常见的致使词“使”、“令”、“让”、“叫”、“给”和“要”。这六个致使词处于三个不同的语法化阶段,组成了一个语法化斜坡,其中“使”和“令”处于最高的语法化阶段,已经很少用作使令动词,而专门用作致使词,而且由致使词“令”组成的致使结构倾向固化,能产性降低,经常用在关系化小句中,已经具有词汇化倾向。“让”和“叫”处于语法化的中间阶段,二者做使令动词的频率要远高于致使词,而“给”和“要”使用频率最低,还没有充分语法化。  相似文献   

14.
在“存在”谓词的争论中,康德将其看作非实在谓词,而弗雷格将其看作二阶谓词.海德格尔对“存在”之古怪逻辑性质的分析实际上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该谓词的二阶性质.胡塞尔式的现象学可以成功辩护,系词也是二阶谓词.系词总是伴随命题态度的,在经典现象学中,它们可以一同被悬置,但在一个存在主义转换中却必须被保留.“存在”作为二阶谓词蕴含了“存在”为意义奠基的结论,而这个结论可以通过对“空名”问题的考察找到其哲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张觉 《学术研究》2002,(12):133
一、“异读词”还是“异读字”? 人们往往将“异读字”称为“异读词” (见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广播电视部1985年12月27日《关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的通知》。这种说法其实并不妥当。“字”是记录“词”的书写符号,是形、音、义的结合体,是训诂学或文字学的研究对象; “词”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语言学或词汇学的研究对象。两者不可混。拿国家普通话审音委员会1985年12月修订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来看,其中所审的,很多在现代汉语中都不是“词”,而只是记录词素的“字”,如“阿”、“蔼”、“霭”、“隘”……。这种现象应该称为“异读字”才合乎事实。否则,名不正而言不顺,很难进行科学的论述。  相似文献   

16.
现代汉语中,词的“无标志/有标志”性与词背后“尊/卑”文化有着很强的对应关系.然而,这种对应关系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父/祖父/曾祖父”等反例,必须注意特定的“语言使用者”这一限制性条件.从“用频”的角度出发可以进一步解释“无标志/有标志”性与词背后“尊/卑”文化的具体对应关系.对“司令/总司令”和“保姆/男保姆”这两组例子的分析,可以揭示运用这种对应关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方言研究从总体研究到个体研究,都已经把语法的研究放到突出的地位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粤语语法研究方面约有200多项,已经具备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然而这些粤方言语法研究的论著,大都属于微观研究的范畴,从整体上系统研究粤语某些语法范畴,揭示粤语语法体系、语法架构的研究还不太多。目前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全面认识粤方言的语法特征:1.全面把握粤方言在构词法和构形法方面的种种表现;2.通盘了解粤方言在词语结合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特色;3.彻底弄清楚粤方言的虚词,特别是各种语助词语气词的用法;4.总体上梳理粤方言中体现特色的句型句式;5.弄清粤方言各类实词中存在的语法特色。通过这些“突出特点,全面开花”地深入挖掘、深入分析,一定会把深具特色的粤方言语法现象全面地、系统地揭示出来。  相似文献   

18.
关于“普通话异读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通话异读词审音工作始于50年代初期,1985年公布了《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以下作《审音表》),至今前后经历了四十年。毋庸置疑,四十年的审音工作及《审音表》的公布,对我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然而,面对近十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中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再来审视一下普通话异读词的有关问题,就不容乐观了。这里想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我们关于普通话异读词的一些认识和看法。一、异读词的现实问题《审音表》收入异读词op多个,其中以D余已采用“统读”办法,消除了异读音,如“较”只读jibo,不…  相似文献   

19.
轻声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测试员评判难点之一。测试员在评判时,要把握普通话轻声词的范畴;掌握轻声读音失误类型及评判原则;根据是否具有辨义作用,区分对待“朗读”、“说话”中轻声读音错误的扣分归属。  相似文献   

20.
崔淑慧 《学术研究》2003,(11):145-146
詹伯慧先生主编的《广东粤方言概要》(以下简称《概要》)已于2002年7月由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继《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三卷)、《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和《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之后,对广东粤方言进行大规模调查的又一重大成果。 《概要》全书反映出作者对广东粤方言的论述做到了既“全面”又“细致”。“全面”是指《概要》立足于广东粤方言这个全局,对它做了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调查研究,从面上基本反映了广东粤方言的整体特点,是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全面反映广东省内(旁及港澳地区)粤方言概貌的著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