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养秋(1886-1972)江苏金坛人。1907年进南京汇文书院,1910年进金陵大学,于1914年毕业。1917年赴美国深造,获伊利诺大学史学硕土学位,1920年又获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受聘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兼教育科主任,后继续担任东南大学教授兼教育系主任,与陶行知、陈鹤琴、陆志韦等共同探索中国教育改造之路。1923年前后,陶行知倡导设立平民读书处,即在家中设点试验,支持陈鹤琴创办鼓楼幼稚园,主持创办东南大学附中,从事教育科学实验,推行六、三、三新学制,开创我国中等教育的新局面。1927年东南大学改组,被迫离校。1928年受聘为金陵大学教授,并担任金大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抗日战争爆发,随金大迁成都。1946年返回南京,任中央大学教授兼教育系主任,1947年又担任中大师范学院院长。  相似文献   

2.
1 最近20余年来,西方的一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研究中,提出了许多重要理论。曼得尔的晚期资本主义理论就是其中较有影响的一种。 埃内斯特·曼得尔(Ernest Mandel,1923——)是比利时经济学家,早年就读于布鲁塞尔自由大学,毕业于巴黎大学文学院,后获柏林自由大学博士学位。1970年开  相似文献   

3.
侯曜是我国上世纪二十年代著名的“校园剧”作者,和二、三十年代新派电影编导与重要的电影理论家,然而长期以来却因为“边缘化”而被部分“模糊”或“遮蔽”。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考证侯曜1924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教育专修科,是南京最早的社会主义青年团负责人之一,他酷爱戏剧,热衷电影,为人生而艺术,因编导抗战电影1942年被日军杀害。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2004,(2)
历史上,东南大学曾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誉,这是对东南大学百年来兴学创业的最好诠释。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 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后历经两江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南京工学院等重要历史时期。从两江师范学堂“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止於至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一种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不懈奋斗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东大人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东南大…  相似文献   

5.
对南京的教育事业作过贡献的,还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如李宗棠(1870—1923)晚年曾创办千仓师范于鸡鸣寺下,千仓师范与当时的通州师范齐名,为国内最早的师范之一。杨步伟(1889—1981)曾在民国初年担任南京崇实女校校长,她是我国最早的中学女校长之一。仇采(1873—1945)民国初在宁属师范的基础上,创办省立第四师范,1921年又办了栖霞乡村师范分校,是我国发展乡村教育的先驱。焦易堂(1880—1950)在任国民政府法制委员会委员长时,于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一八九一——一九四六)安徽省歙县人。因母亲在教会帮佣,幼年就在教会学校念书。由于学习成绩优异,从小学、中学、大学直到美国留学,都得到教会的支助。回国后,做了南京高师、东南大学的教授兼教育科(系)主任。一九二七年春,为摸索中国教育的出路,脱下西装革履,献身乡村教育运动,创办了名满中外的  相似文献   

7.
“旧传萧瑟诗千首,新种葱茏竹万竿”,是王季思教授自题“玉轮轩”绝句中的句子,寄托了先生对新生一代的殷切期望。王季思教授今年已82高龄,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戏曲史家,今天仍在为培养古代戏曲研究人才孜孜不倦地工作着。王教授一名王起。他从小喜爱戏曲。1925年,就读于南京东南大学中文系,是近代著名戏曲家吴梅的入室弟子。大学毕业后,先生在浙、皖、苏三省中学及浙江大学等校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和戏曲研究。他治学严谨、勤奋刻苦,对古代戏曲,特别是元杂剧有很深的造诣,其早年著作《西厢五剧注》出版后,受到国内学术界和日本学  相似文献   

8.
信息传递     
2007年11月5—6日,由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与人文杂志社共同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综合类人文社科期刊高层论坛”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学术月刊》编辑部应邀派代表出席。2007年11月3—6日,由东南大学人文学院主办的“2007南京国际生命伦理学论坛暨中国首届老年生命伦理与科学会议”  相似文献   

9.
与陶行知共同创办实验乡村师范学校的还有赵叔愚,由于他死得早,一般人对他都不大了解, 赵叔愚(1888—1927)是二十年代著名的乡村教育家,原名祟鼎,字叔怡,河南新乡人,1908年来南京进汇文书院,1918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农科,1922年赴美留学,人哥伦比亚大学,专治乡村教育,获硕士学位。1924年秋回国,初任东南大学教育科教授,1926年春,为改进农民生活,亲至昆山,金坛农村作社会调查。同年,任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手订该系宗旨与课程,提倡大学生下乡,后受中华教育改进社委托,与陶行知共同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以改进乡村教育,由赵叔愚策划进行,出力甚多。晓庄师范开办,陶任校长,赵任第一院  相似文献   

10.
书法     
《青海社会科学》2009,(6):F0003-F0003
龙鸿,男,汉族,本名红,宇一羽、天羽,号拙斋、三溪翔公,1967年3月出生于重庆市。重庆大学艺术学院书法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曾就读于重庆一师、西南师范大学中文系。2002年进入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学习,跟随著名艺术学家、民艺学家、工艺美术家张道一教授访学进修,并成为其弟子攻读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1.
阮大铖南京戏剧活动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大铖《石巢传奇四种》中的《牟尼合》、《双金榜》和《燕子笺》皆创作于其南京生活时期即崇祯九年(16 36 )至崇祯十五年 (16 4 2 )之间 ,地点在南京牛首山祖堂寺和南京附近姑熟曹履吉遥集堂。崇祯期间南京党争激烈的政治气候、歌舞升平的文化氛围以及作者有意将戏剧活动作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工具等现实因素 ,为其戏剧创作提供了最为直接的契机 ,而其南京戏剧活动又对当时南京的政治、文化乃至政权交替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关于南京建设长江下游商贸中心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南京建设长江下游商贸中心的研究徐康宁毛蕾(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京210018)从现在起到下一世纪,长江流域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十分活跃、商贸十分发达的地区。南京地处长江下游,是长江的重要中心城市,经济发展与长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南京的经济发展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血统美籍著名教授赵元任,应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邀请,来华作学术性访问,五月十七日抵京,五月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来南京,二十七日去常州市。赵元任原籍江苏省常州市,青年时期曾在南京就读于江南高等学堂,抗日战争前又在南京工作多年,南京又有他夫人的祖父杨仁山居士创办的金陵刻经处。因此,他视南京为第二故乡,怀有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4.
田汉是中国现代戏剧运动的拓荒者之一,也是中国抗战戏剧的奠基者之一。他在中国抗战戏剧运动中堪称楷模,他在中国抗战戏剧创作中竖起了一块丰碑,他在中国抗战戏剧理论上飘扬起一面火红的战旗。一、田汉在中国抗战戏剧运动中堪称楷模1937年“七七”芦沟桥的炮声,震撼了沉睡的华夏大地,震撼了每个炎黄子孙的心灵。富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田汉,更是心情激荡,义愤填后。他以笔作刀枪,挥毫疾书,仅用几天时间便创作完成了四幕话剧《芦沟桥》,在南京大华、国民、新都、首都戏院首演,擂响了中国戏剧舞台全民抗战的战鼓。抗战八年,他先后…  相似文献   

15.
杨绍军 《学术探索》2009,(1):F0002-F0002,F0003
吴宓(1894~1978年),字雨僧,陕西泾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批评家。青年时代由清华大学公费留美,先后就读于弗吉尼亚大学和哈佛大学,在哈佛期间曾师从著名学者白碧德,深得新人文主义精髓,并获得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学位。1921年归国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著有《吴宓诗集》、《吴宓日记》、《文学与人生》等,  相似文献   

16.
“第三时期”理论的的提出,是共产国际中期的一项重要的理论活动。1928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对当时的国际形势进行了分析,通过了《国际形势与共产国际的任务》这一重要的理论文献,它认为“对整个战后的发展的估计可以自然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尖锐的革命危机时期(1918—1923年);第二时期是资本进攻时期(1923—1928年),这一时期是无产阶级进行防御斗争,资本主义形成某种局部稳定的时期:接替第二时期的则是“第三时期”(1928年以后),第三时期是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日益尖锐、殖民地斗争日益发展,资本主义总危机尖锐化,大规模的阶级博斗时期,是“无产阶级直接革命时期”。在这一理论指导下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了严重的挫  相似文献   

17.
国有企业改革之我见周敏倩郭晓东︵东南大学社科系教授东南大学社科系硕士生南京二一○○○八︶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主体和支柱的国有企业却举步维艰,其中不少企业甚至面临严重困境。这主要表现在:(1)国有企业在国...  相似文献   

18.
《江淮论坛》2012,(3):F0002-F0002
许总,自号抱一,祖籍安徽桐城,1954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现任华侨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厦门大学、东南大学兼职教授,西北大学国际唐代文化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传统文化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9.
王小锡,江苏保阳市人,1951年11月出生,王小锡1977年3月至1980年1月就读于南京师范学院政教系政教专业,1982年9月至1983年7月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教师进修班伦理学专业。现为南京师范大学经济法政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该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伦理学方向学术带头人,并兼任江苏省伦理学会副会长、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常务委员等职。王小锡1989年9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被授予“优秀教育工作者”奖章。1994年5月被评为南京师范大学“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王小锡至今已著、主编著作9部,参编著作9部…  相似文献   

20.
<正>2022年12月3日,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2022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南京白金汉爵大酒店召开,此次会议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与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发展”为主题,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会议由江苏省世界经济学会主办,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承办,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来自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扬州大学、南京财经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