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关于我国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成效及问题,争论很大.笔者认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种种问题,其根源主要在于政府在"效率"和"公平"这两个目标上的错位和摇摆.为了促进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不仅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更应遵循"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原则,对政府的调控目标进行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2.
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现实问题与战略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卫 《城市》2011,(12):8-11
伴随这一轮房地产宏观调控的持续深化,在中央政府的严格督导下,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终于拨云见日,进入一个加速发展的历史新阶段。但瑕不掩瑜,在积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不时暴露的一些问题和矛盾,绝非细枝末节,地方政府对中央政策的理解不透、执行偏差,  相似文献   

3.
刘力 《安家》2014,(7):120-121
央行这次降息对房地产市场影响最大的是会改变市场预期。央行降息可以让房地产开发商、地方政府、住房投机炒作者揣测当前的房地产宏观调控难以为继,否则会影响国内GDP的增长。  相似文献   

4.
我国城市住房供应体制选择的理论和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雪辉  袁义才 《城市》2008,(1):26-30
当前我国城市房地产市场的结构、价格等方面问题比较突出,虽然国家及地方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但住房价格偏高、投机炒作严重、居民置业困难等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本文将从城市住房的特殊属性分析出发.对国内外住房供应体制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分析我国住房体制选择的原则与方向.提出城市住房供应体制选择和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5.
何莉 《安家》2007,(1):83-84
房地产行业是与宏观经济关系非常紧密的行业之一,也是对政策高度敏感的行业. 2006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继续解决部分城市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和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表明了中央政府对今年房地产宏观调控的一个主要政策指向.  相似文献   

6.
自2005年以来,我国房地产行业处于过热状态,全国各城市商品房价格一路飙升,众多新楼盘一经推出即告售罄的消息屡屡见诸媒体。政府已意识到过热的房地产市场将会给国民经济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随着“国六条”和“国十五条”的推出和执行,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重拳连连出击。笔者认为投机和信息不对称是造成我国房地产市场过热的两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课题组完成的一份名为《宏观调控:重点调整过剩流动性的流向》的报告,建议大幅度调整房地产发展政策,放弃房地产支柱地位,彻底改变房地产依赖型的经济模式,还房地产民生性产业的本原。把房地产当作支柱性产业,当作拉动地方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当作增加地方收入的主要渠道,政府就必然要为房地产业的“做强做大”不遗余力,这样就势必要不断推高房屋价格,而且必然要导致房地产调控目标的落空。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是我国进入新一轮宏观调控后,针对过热的房地产业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最多和力度最大的一年,中央政府通过房地产开发政策调整、土地出让政策调控、外资购房政策严控、房地产金融适时紧缩和房地产税收的不断规范,使我国的房地产业开始从快速增长期进入理性发展期,在房地产价格逐步趋于合理,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下降,开发商建房告别暴利时代,投资投机者分批撤离住房市场和消费者购房以改善为主的情况下,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开始对和谐社会的建设起到支持和促进作用.然而,就全国而言,仍有部分省市房价继续上涨,影响了投资环境的改善和市民的购房热情,这就促使国家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国家金融工作会议上出台进一步的规范和指导我国房地产发展的政策和措施,使房地产宏观调控落到实处的同时追求实效和讲究实际,真正将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融入整个国民经济健康、持续和协调发展的轨道中去.  相似文献   

9.
从2005年5年3月开始,国家开始了一系列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应该说,2005年是纷纷扰扰的一年.在这个不寻常的一年里,我国部分地产火热的区域,如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由房价疯涨逆转而下,而以深圳、北京为代表的一些城市又开始了新一轮喧嚣与骚动.市场和政策永远牵动着圈里圈外人的视线,然而,高房价是怎样形成的?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之下,房地产业的走向会是怎样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也是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房价问题一直是国内房地产市场关注中心,也是政府所谓宏观调控中心.在2005年的国八条中,就明确地以稳定房价为主旨.而稳定房价是什么?正像政府部门的研究人员所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房价就是让房价上涨速度减慢,而不是让现有的房价向下运行,或向下调整.可以说,如果房地产调控就是这样来稳定房价,那么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也就会越来越大了.  相似文献   

11.
郝慧丽 《现代妇女》2014,(7):265-266
我国的分税制改革导致了事权的下解和财权的上移,同时也引发很多问题,最为明显的就是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问题,目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过热、房价过高、房地产业及相关产业泡沫增长等很多都是源于此。改革我国当前的财税体制,明确中央和地方的财权和事权,完善土地出让补偿机制,加强监督,进而建立科学的公共财政制度。  相似文献   

12.
邓振春 《城市》2007,(4):43-46
一、房地产业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房地产调控政策走向 近年来,针对房地产发展中房价上涨过快、住房供应结构不合理、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等突出问题和矛盾,国家把房地产市场调控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并不断予以加强.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土地储备制度在我国逐步兴起并取得了较大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和政府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土地储备方面的政策,对进一步深化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加强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土地储备是政府高效控制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一种常用手段,自1996年上海土地发展中心成立至今的短短几年内,这一制度在全国许多城市得到了广泛推行。土地储备制度及其相关政策的出台、执行,是我国又一场新的“土地革命”,对我国的房地产业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出了严…  相似文献   

14.
房价问题一直是国内房地产市场关注中心,也是政府所谓宏观调控中心。在2005年的国八条中,就明确地以稳定房价为主旨。而稳定房价是什么?正像政府部门的研究人员所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房价就是让房价上涨速度减慢,而不是让现有的房价向下运行,或向下调整。可以说,如果房地产调控就是这样来稳定房价,那么中国经济所面临的风险也就会越来越大了。房价高涨:国内经济的潜在风险首先,我们要知道政府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到底是调控什么?是调控房价吗?如果是调控房价,为什么又要稳定房价、让房价在高位运行?如果不是调控房价,那么房地产市场的调…  相似文献   

15.
自10月22日晚央行、财政部出台本轮宏观调控政策之后,地方政府根据各自情况纷纷出台了调控细则。上海市政府也发布了由市建设交通委、市财政局、市地税局、市住房保障房屋管理局、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制订的《关于促进本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十四条”)。如何解读本刊就上海出台的“十四条”细则以及对本轮宏观调控的预测,采访了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威斯顿不动产管理学院院长印堃华。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年底,为刺激房地产市场回暖,从中央到各地政府相继在宏观经济及房地产等行业出台了一系列救市的优惠政策.主要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购房交易减免契税和营业税;首套及改善型购房房贷利率享受两成首付、7折利率优惠;房地产开发项目自有资本金比例降低,以及地方政府出台购房落户等等.  相似文献   

17.
房地产经济是指国家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手段,从宏观上对房地产业进行指导、监督、调节和控制,促进房地产市场总供给与总需求、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的平衡与整体优化,实现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管理活动。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提出了调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房地产用地供应和监管有关问题的通知>,依法加强监管,切实落实房地产土地管理的各项规定,增强土地政策参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增加保障性为重点的住房建设用地有效供应,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有序运行.  相似文献   

19.
《社会观察(上海)》2008,(3):I0001-I0001
最近几年,我国的房地产及股市投资几乎进入白热化,短期内投资者已获得了相当高的利润。进入2008年,年初国内股市的大幅震荡,已让部分短期投资者深陷困境;而房地产业虽然至今节节攀高,但价格的异常上升,造成一定的市场紊乱,面对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国内房地产市场必须控制房地产的过度流动,实行金融紧缩,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国的房地产业已成为千家万户最为关心的一大领域.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说,政府是要挤掉泡沐而不是要让房市崩盘,但很多不正确的因素会突然发生,加上房产的交易周期比较长,是高位买进,是持币观望,抑或另辟蹊径……都要三思而后行.而"房地产通俗定律",则是大众化哲理的经济法则,因此它更易于人们理解和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