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复兴意识的增强、信仰的失落和儒家思想对中国伦理的深刻影响,引发了当今中国的尊孔读经潮和所谓的"儒学复兴"潮。探讨儒家思想与中国社会现代性改造的关系变得尤为迫切和重要。学界对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评说迥然殊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着眼点落在了儒家思想的不同组成部分上。以农本经济为基础的儒家政治伦理,在经济层面上不利于现代市场经济的建设;在政治层面上,不利于现代民主制度的建立;在思想文化层面,其思维方式对科学文化的发展有阻碍作用。但儒家思想中所包含的以"仁"为核心的人道博爱精神、重视个人修养的道德观念和好学精神,具有普适价值,可以实现其现代转化。研究儒家思想,应当具备世界眼光、全球视野。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从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来看,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在各种文化思潮交流碰撞的现代社会,发掘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促进中华文化的当代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责任意识、义务观念、乐群思想、和谐本位四个方面探讨儒家思想在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并思考其对我国当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文化思想研究中,贺麟一般被当作新儒家处理。本文认为,在对待传统儒家思想、西方文化及中西关系方面,贺麟与熊十力学派的现代新儒家有深刻分歧,其中最重要的是他提出的"以体充实体"即以西方基督教充实儒家思想的观点。贺麟虽然对儒家思想充满同情的了解并期儒家思想的新开展,但因为他是一位哲学家,其立论逻辑不在中西之别而在"体用合一",因此能够超越中西而提出"文化自身"和"普遍哲学"的概念。当然,这种观念又源自西方现代的文化普遍主义。  相似文献   

4.
面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的多元对话境遇,为了深入研究儒家思想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与发展,探究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促进儒家思想与其他文明的对话,12月3—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与韩国高等教育财团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孔子研究院与中国人民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儒家思想在世界的传播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韩国、日本、俄罗斯、瑞典、巴西、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柬埔寨和中国等10个国家130多位专家学者。会议就儒家思想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发展、对孔子学说及儒家思想的再认识、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新加坡“五大共同价值观”文化历史基础寻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大共同价值观”是9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和人民在精神理念上共同追求的价值目标。本文从新加坡“五大共同价值观”形成的历史基因入手,通过对古代、近代华人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播和影响以及自治后的新加坡受到的西方文化思想、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冲击而导致的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的阐述,剖析新加坡“五大共同价值观”与中国儒家思想存在着的密切联系,进而得出“五大共同价值观”是我国儒家思想文化在新加坡传承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试析张君劢宪政观的文化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君劢是中国近现代一位颇具影响的人物。他对宪政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并领导掀起了抗战时期轰轰烈烈的宪政运动。张君劢在倡导西方宪政的过程中遭遇到两个方面的难题 :一个是西方民主宪政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磨合问题 ,一个是对现代性的反思问题。张君劢从新儒家思想的视角上对这两个问题作出了有借鉴价值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正> 一杜维明先生是继唐君毅、徐复观、牟宗三之后的新一代现代新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自称“1966年我决定全力从事对儒家的精神价值作长期的探索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研究工作。”又说:“我愿意把自己探索文化认同的努力刻画为具有‘儒家’特性的学术工作。”作为一名以探索和弘扬儒家思想的精神价值为己任并以儒学传统的新一代传人自居的现代学者,他有着一帆风顺的学术经历,受过良好的中西文化和哲学的训练,善于运用新的方法、语言和结合现代人的存在感受,对儒家思想进行一种现代诠释和阐发的工作。同  相似文献   

8.
<正> 如何评价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特别是在本土中国的现代意义?我以为首先应该确立一种正确的态度,即是从整体的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儒学的历史过程和体系结构,找出核心的思想精神,也就是至今仍在民族性格、社会心理及价值取向中存活着的民族文化的灵魂,然后再决定对它进行批判取舍的具体方案。  相似文献   

9.
唐凯麟 《文史哲》2007,(5):52-59
如何对待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家思想,是一个关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文化本根和历史土壤的重要问题,需要有一种方法论上的自觉,它要求我们立足于新生文化主体生成的需要,从现代社会实践价值体系建构的视域,对儒家思想的"原义"、"他义"和"今义"作出全面梳理,进行创造性的诠释和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0.
李東俊 《学术界》2006,(1):37-40
儒学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体现了儒学成人成圣和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以及传承文化并加以创新的担当意识。对研究儒家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古人的教育思想在今天对我们来说仍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存留养亲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制度,在世界法制进程中有浓墨重彩的一笔。存留养亲制度虽然被现代社会废止,但不代表此制度在古代社会没有合理性。同样,将眼光从古代移植现代,通过分析社会现实存留养亲制度在现代中国仍有其存在的价值。存留养亲制度现代化适用一方面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现代社会的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促成传统文化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儒家思想,集中体现了西方话语体系下的中国文化。儒家思想从中国社会历史时空层级中“脱域”,“重组”进美国历史教科书文本,成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下的知识生产和价值阐释体系,“话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广义互文为视角,分析儒家思想如何“脱域”并“重组”进美国《世界历史》教科书,通过章节框架、内容编排及叙述话语三个层次上的互文,设立话语秩序、塑造西方社会对儒家思想的想象边界;凝聚西方社会的群体共识与价值取向;成为西方主流意识形态下的知识与价值阐释体系。这样,儒家思想在美国《世界历史》教科书内,已经不是其原本的形象,而是凝聚社会共识和文化认同的素材。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文化的主干,对中华民族的心理和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对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文化影响至深。它构建出由“君子”到“圣人”的丰富立体的理想人格模式,并从多方面探讨成人之道的思想,对现代人的人格完善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一定的文化,反映着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又对经济和政治发生巨大的反作用。当今世界,由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及向文化领域广泛渗透,由于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文化同经济和政治的联系更加紧密。尤其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经济模式与文化价值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不同的经济模式背后往往带有深深的文化价值的烙印,植根于民族心理底层的文化价值观总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模式的特征。受中国儒家思想影响的日本模式与西方传统的德法模式及美国的现代模式有很大差异。深入研究文化价值与经济模式的关系对中国现代化建设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今天,海内外的学术界仍有为数甚多的学者坚持认为,以“伦理本位主义”(或“伦理中心主义”或“泛道德主义”)为主要特色的儒家思想,不仅在历史上抑制了中国文化的发展,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而且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仍是经济、政治、法制的进步与改革的主要障碍。由此主张“彻底打破”儒家伦理中心主义的价值系统是实现现代化的基本前提(见包遵信《儒家思想和现代化》,《知识分子》1987年冬季号)。另一方面,检讨五四以来具有开放心灵的现代儒家的学术进路,其态度是既强调保持儒学基本价值的认同,又希望使儒学经过转化或发展成为可以包容或开出科学与民主的新体系(参见韦政通《当代新儒家的心态》,《中国论坛》,1982.10)。其他关心儒学发展的学者也是从这些方面要求儒学实现创造性的转化和调整,以至更有学者具体地提出了形上学、认识论、伦理学乃至政治模型方面的新设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正处于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时期,转型过程中有诸多矛盾,需要建构和谐社会。“和谐”有其深厚的儒家思想渊源,儒家思想在建构和谐社会中有着重要的价值,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儒家思想,汲取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有益于当今建构和谐社会的精华成分。  相似文献   

17.
"政教合一"的儒家思想作为我国封建社会政治文化的核心内涵,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进而影响了一个多世纪以来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理念的塑建和培育,使我国近代高等教育在借鉴和移植西方大学制度过程中始终具有民族文化的个性内核.研究和分析它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变革过程中的路径选择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代表思想,在中国社会扎根很深,从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社会思想和观念。而以前人们在研究儒家思想时,完全将其作为一种封建文化对待。这使人们很难看清楚其全貌,也不利于对儒家思想进行准确评价。必须看到,儒家思想产生于一个特殊的历史变革时期,它源于一种东方古老的原始宗教文化,又是西周社会原始宗教文化的直接继承,在其思想理论中保留有大量的原始宗教观念。  相似文献   

19.
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深邃、最富有生命力的思想体系 ,千百年来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 ,它依然没有失去其深度和价值 ,而有着辉煌的发展前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体系 ,可以说是从现实角度来继承、发展儒家思想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0.
以儒佛道为主的传统文化长期影响中国文人,现代知识分子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接受.在近现代转型时期形成的白马湖作家群,思想观念中融入了现代理念,但考察其文化接受渊源,依然不难发现传统文化思系纳羁逃跋?这可以从他们对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的身体力行,对佛家文化的皈依与认同,对崇尚自然、沉默避世的道家文化的相通中得到印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