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艳红 《殷都学刊》2007,(3):124-129
盟誓在东周非常盛行,盟誓语言材料集中体现于两宗出土材料《侯马盟书》、《温县盟书》和传世文献《左传》中。本文通过出土的东周载书《侯马盟书》《温县盟书》与《左传》盟誓语言的对比研究,探讨盟誓语言的特点以及在后世的发展变化,旨在了解盟誓语言的深厚渊源。春秋时期盟辞誓辞已形成特定的模式。人们在盟誓时所使用的语言有固定的句式和套语。而且当时盟辞已经受到誓辞的影响,二者已经有微妙的变化,后世二者最终合而为一。  相似文献   

2.
《左传》 所记载五十多次各类盟誓史料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人文精神. 对其进行搜集、 分析和整理, 揭示和讨论春秋时期盟誓文化的内涵, 包括 "盟" 与 "誓" 具体文化内涵的区别、 盟誓的参与者作用、 盟誓物质条件文化含义、 盟誓的过程的具体描述、 所体现的宗教信仰以及与盟誓结果相关的术语概念, 可从多角度再现盟誓文化全貌.  相似文献   

3.
盟誓制度是一项以伦理与信仰为基础的社会组织制度,在早期,它是国家与社会的根本制度:在封建社会,它是国家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项制度;而在封建社会后期,盟誓制度则是民间秘密组织建立的制度。它对社会与民俗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洪波 《学术探索》2012,(7):133-135
降礼体现着一个民族或政权的文明程度。作为两征朝鲜的胜利者,皇太极决定了采用的降礼仪式。他把萨满信仰的"盟誓神判"同汉降礼文化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降礼文化特征,即按萨满信仰的"盟誓神判"来作"兄弟之盟";用汉降礼对"小中华"朝鲜作"君臣之盟"。当然,也反映出满族礼文化的欠缺。  相似文献   

5.
商代朝聘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商代朝聘存在的客观形态出发,分别就构成商代朝聘的朝觐、巡狩、会盟、聘问诸项内容进行考察,并提出个人看法,应该说,这对正确认识商代朝聘制度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这个基础上,再论及与商代朝聘至关重要的一些问题,就能够使我们更好地把握商代朝聘制度的本质特征了。 一、商代朝觐 文献上有关商代朝觐的内容可见于《诗经》、《尚书》、《竹书纪年》、《史记》等典籍的记载。比如《诗经·商颂·玄鸟》篇说到成汤建立商之后,“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其子孙后代“靡不胜”。诸侯国“龙 十乘,大 是承,”“肇域彼…  相似文献   

6.
春秋时期霸王盟誓行为性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春秋时期列国争霸不断结盟 ,人们一般认为是礼崩乐坏。本文认为盟誓制度是中国早期国家的一种体制 ,周王与诸侯以盟誓相联结以及诸侯间以盟誓相交流是周代国家的重要特征 ,因而盟誓是周礼的重要组成部分。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战争中 ,特别是早、中期霸王盟誓行为的性质是维护周礼 ,是礼乐文化的发展而非背礼违乐。春秋中后期 ,诸侯盟誓的性质变了 ,才是真正的礼崩乐坏。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鲁国与列国的盟誓有不同的特征。一方面表现为多层次性,鲁国不仅与周王室以及当时的霸国有结盟关系,而且与中小国家也有结盟关系。另一方面表现为阶段性。春秋初期鲁国对外结盟的目的在于参与集团之间的争夺,春秋中期在于追随当时的霸主结盟活动,春秋后期又与新兴的霸主结盟。此外,鲁国对外的盟誓还呈现出灵活性特征。鲁国或与平等国家结成盟誓,或追随霸主参与盟誓,或在不同时机要么选择旧霸主要么选择新兴霸主参与盟誓,春秋晚期鲁国内部还出现了卿大夫之间相互盟誓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盟誓浅说     
我国西周、春秋时期,无论是在人与人之间的纠纷中,还是在国与国的争端中,盟誓对人们的行为都有着相当大的约束力。弄清盟誓的来龙去脉,对探索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渊源是不无益处的。  相似文献   

9.
初探商代后期的监察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初探商代后期的监察制度聂玉海监察制度是国家机构进行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充分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志,毫无疑问,它是随着国家产生而形成的。商代已进入奴隶制社会,建立了代表奴隶主贵族阶级利益的国家机构,其中包括监察制度。但商代又是处在奴隶制社会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东周时期,盟会在确立各诸侯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维护各国间及其内部的稳定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且成为一统的坚实基础。同时,应该注意到盟誓活动由王室主导到进入普通民众之中,并成为一种传统习惯,渐变为承诺,不再具有神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刘一曼 《殷都学刊》2008,29(3):5-12
80年来的殷墟考古,发掘出35000多片刻辞甲骨和有铭青铜器600多件,为商代甲骨和金文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研究者将甲骨文晚商金文的有关资料与殷墟考古发现的遗迹、遗物相结合,研究商代社会(如商代的族氏、人物、官制)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2.
李龙海 《殷都学刊》2001,5(3):14-20
关于商代的继承制度,康丁以降,实行父死子继的嫡长子继承制.史学界关于商代继承制度的特点的争议主要在于商代前中期(成汤--康丁).本文试从商族的婚姻沿革、经济生活方式入手,文献、考古材料与甲骨卜辞相结合,来论证商代前中期的继承制度当是以父死子继为主,兄终弟及为辅.这是在商代前中期虽已实行了一夫一妻制,但尚保留大量母权制的孑遗而必然经过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13.
商代行政区划述论李雪山商代行政区划即都鄙问题的研究,由于材料有限,人们在谈到它时往往语焉不详,这方面的文章也不多①,但由于殷商都鄙问题,对商代行政区划、历史地理,对西周春秋国野制度的影响等诸方面的研究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不可不察。一、对商代后期“王...  相似文献   

14.
谷家荣 《学术探索》2023,(11):117-125
“普洱盟誓”是中国共产党边疆民族工作的伟大创举。自这一历史事件发生以来,云南普洱边区少数民族代表誓言盟誓便一直是中国民族工作者和学界人士关注的题域。七十余年来,人们在充分发掘珍稀历史素材和抢救性回访亲历者的过程中完整陈述了创立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的历史背景、过程事件及其对维护中华民族统一大业的重大意义。地方政府举行的历次大型纪念活动及主题精神宣扬,也再度加深民众牢固记忆传承盟誓精神的动力。普洱盟誓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充分把握政学两界人士关于普洱盟誓的论说观点,领会盟誓精神实质,深入调查誓词碑签名代表所在地的发展实情,可以研究促进边疆各民族在更加友好的交往交流交融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质量推进边疆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盟誓这一先秦时代的社会特殊现象,其演化轨迹为:形成期表现为西周时期盟誓制的王室化;兴盛期为春秋时的世俗化,这一阶段又分为前后两期。到战国时,盟誓制走向蜕化,进入了它的衰落期  相似文献   

16.
侯马盟书,内容上大体可分为六类十二种。侯马盟书盟主为赵毅赵桓子),盟书主盟人约在晋定公十七年(约公元前424年)举行盟誓的。侯马盟书的国内外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一些疑难字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还可编制《侯马盟书文字编》《侯马盟书文字集释》等。  相似文献   

17.
李模 《天府新论》2001,(1):87-90
盟誓制度是我国先秦社会的一项特殊历史内容,尤其是东周以降,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多个层面,是研究先秦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认为处于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先秦盟誓制度,一方面推动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进程,维持了社会的暂时稳定;另一方面,又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战争规模,诱发了新的战争,加重了人民负担,破坏了社会生产,具有相当严重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8.
嫡妾制度,是分封宗法制度中关键的一环。只有妻分嫡妾,才能子分嫡庶,有了子分嫡庶,才演绎出了一整套的分封宗法制度。因此,中国的嫡妾制度何时出现、商代有没有嫡妾制度,关系到中国分封宗法制度何时何地酝酿、产生问题。本文拟根据商代帝王的妻、子关系对商代的宗法制度、有无嫡妾之制加以考查。  相似文献   

19.
盟誓是我国古代民族社会生活中的一种重要现象,其影响波及古代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以记载我国古代君王文告与君臣活动的《尚书》为例,全书共58篇,其中以盟誓为主要内容的就有《甘誓》、《汤誓》、《泰誓》、《牧誓》、《费誓》、《秦誓》等5篇之多。《史记  相似文献   

20.
在出土文献中,古代的盟誓思想基础是神灵崇拜.从盟誓文化中产生出宗教、祷告、巫蛊等民俗.随着人类进步,神灵崇拜走向了式微,但盟誓却由神灵世界走向现实世界--即宣誓.宣誓明显地体现出盟誓的一些重要的特征,在现实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