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恺撒的统帅艺术观杜平,刘启云(零陵师专娄底师专)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GainsUliusCaesarB·C100~44年),以其军事天才在古代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改变了希腊──罗马世界的历史进程,并使之成为无可逆转的定局。”①恺撒出身于贵族...  相似文献   

2.
在潜意识的黑暗王国里──论贝克特的小说《莫洛依》卢永茂众所周知,塞缨尔·贝克特(1906-)是荒诞派戏剧的奠基人,他的《等待戈多》使他成为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无人可以取代的作家;但是,人们对于小说家贝克特就颇为陌生了。至今,在中国大陆还没有翻译出版过...  相似文献   

3.
莫泊桑与契诃夫、欧·亨利齐名,并称为世界著名的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莫泊桑出生于1850年8月5日。早在他进入鲁昂中学学习时,就尝试诗歌和戏剧的创作。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结识了诗人和剧作家路易·布耶先生,布耶就鼓励他写诗。同时,他也认识了当时法国著名的小说家居斯塔夫·福楼拜先生。认识福楼拜先生,可以说是他一生转折的开始。从此,莫泊桑就踏上了短篇小说创作的征程,开始了他一生中新的一天。事实证明,福楼拜不仅是一位天才作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导师。正是这位小说大师,因势利导,循循善诱,才把莫泊桑引向了小…  相似文献   

4.
卡尔·威特是德国一名牧师,对教育富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孩子的教育必须与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并用自己理论实践于自己的儿子卡尔·威特,使之成为传奇般的“天才”。他于1818年写下《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该书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  相似文献   

5.
伊本·赫勒敦,全名艾布·宰德·阿布杜拉赫曼·本·艾比·巴克尔·穆罕默德·伊本·赫勒敦,是伊斯兰世界十位天才之一,是一位具有世界意义的学者,是阿拉伯世界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但伊本·赫勒敦和他的思想直到现在在国内学术界还鲜为人知,对他的研究正  相似文献   

6.
服装美的使者──读李存修先生的新著《皮尔·卡丹》李戎皮尔·卡丹,是近30年来领导世界服装新潮流的法国前卫服装设计大师。他怀着对十亿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早在70年代就义无反顾地进入了中国。今天,皮尔·卡丹这个名字早已和服装一起风靡世界,然而对卡丹其人我...  相似文献   

7.
梵·高在成为画家之前,曾到一个矿区当牧师。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机中,他陷入巨大的恐惧。颤微微的铁索轧轧作响,箱板在左右摇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声,听凭这机器把他们运进一个深不见底的黑洞,这是一种进地狱的感觉。事后,梵·高问一个神态自若的老工人:“你们是不是习惯了,不再感到恐惧了?”这位坐了几十年升降机的老工人答道:“不,我们永远不习惯,永远感到害怕,只不过我们学会了克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教书育人的动力、关键、阵地及其整体性李宗远一、教书育人的内在动力恩格斯在他的光辉著作《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指出:“就个别人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这方面是不言...  相似文献   

9.
一种特殊形式的借代格●张立平郭兵艺的小说《飞行电脑》①中有这样两段话:(1)总而言之,我不喜欢这个机长。尤其是让我有苦难言的,是在座舱,你瞧吧,一进座舱,·他·就·成·了·机·器,·成·了·一·台·自·动·工·作·的·电·脑,除了必要的飞行程序、信息...  相似文献   

10.
拯救人类的“希望”──D·H·劳伦斯“双重性”理论简述万莉当西方社会进入二十世纪时,人们忽然发现一切都变了。传统的、历史的东西一下子变陈旧了,价值观念和道德维系已不复存在了。外部世界、人类文明似乎已经土崩瓦解,而人的内心世界也处于极大的混乱之中。西方...  相似文献   

11.
美国人物扫描爱拯救了我当歌星格劳丽·爱斯特凡的父亲1968年从越南战场上回来的时候,整个就没有人样了,他患上了严重的神经疾病。还是个小姑娘的格劳丽护理着他,格劳丽的母亲则靠当教师维持着一家生计。“在我心底,”爱斯特凡说,“我总有种预感,说不定哪一天会...  相似文献   

12.
《晚安苔丝迪梦娜》中的女主人公康斯坦丝·莱德贝丽注疏甄别经典并考据原创作者的过程就是单身机器高速运转并对主体施加影响的过程。在一个欲望已被锁定的、以俄狄浦斯为伦理框架且以男根为能指暴君的封建社会里,康斯坦丝·莱德贝丽为拯救苔丝迪梦娜、罗密欧与朱丽叶所做的一切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在象征秩序内,每位主体皆陷入能指连环而让位于主体间性。因此,废黜能指暴君,提倡非法西斯的生活方式,在当今以多样性为特征的后工业社会里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马克·吐温的代表作品之一。本书最成功之处在于对汤姆·索亚这一儿童形象的塑造。本文着重分析了汤姆的性格特点之一,即表面上看他常逃学,不是一个好学生。但实际上他又是一个“博学”的顽童。这一既矛盾又和谐的特点使汤姆显得更加可爱和真实。  相似文献   

14.
首次向世界介绍大熊猫的是130年前在四川传教的一个法国神父,他的名字叫让·皮埃尔·阿曼德·大卫。对大熊猫的发现,是大卫所有科学发现中最著名、最辉煌的一章。1869年3月当他第一次见到这种奇特的黑白熊时,就断定“这可能会成为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1869年5月4日,大卫的猎手们捉到一只活的“黑白熊”,当时他想将其运回巴黎,可惜由于山路的颠簸和气候的变化,不幸死于途中。大卫只好将其皮送到巴黎国家博物馆。当时人们看到它那张圆圆的大白脸及眼圈的黑斑,如戴一副墨镜,便断定这张皮是假的,世上根本没有这种动…  相似文献   

15.
残酷的竞争,疲软的股市,微软陷入了危机,因此比尔·盖茨派出了他新近招募的软件天才一—雷·奥兹,以重振公司,征服网络。去年6月,微软首席执行官史蒂夫·鲍尔默(STEVE BALLMER)将公司15位最高层执行官员召集到罗宾斯伍德,  相似文献   

16.
全世界都知道皮尔·卡丹,尤其是青年人。 40多年前,刚过40岁的皮尔·卡丹就以自己所设计的时装的魅力征服了世界,一家法国报纸甚至赞誉他是“同埃菲尔铁塔和民族英雄戴高乐齐名的时装巨擘”。皮尔·卡丹从小就对服装感兴趣,即使在最贫困的时候。他的父亲——一个贫困的意大利农民带着妻子和7个孩子背井离乡去法国的圣莱第昂谋  相似文献   

17.
就职业而言,威廉·麦克多诺(William McDonough)是一名建筑师、工业设计师。但就其气质和抱负而言,他具有多种身份:空想家、先知,甚至狂热分子。在他与迈克尔·布朗加特(Michael Braungart)合著的新书《从发源地到发源地》(Cradle to Cradle)中,他设想了一个无废物的无毒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一切物质都被不断地重复利用。比如,  相似文献   

18.
威廉·帕特里克·希特勒于1911年在英国出生,30年代初移居德国。他的叔叔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曾向他下最后通牒:要么加入德国国籍,要么就离开德国。他选择了离开,并于1939年抵达美国。美国宣战后,帕特里克·希特勒请求加入军队,遭到拒绝。于是,他在1942年3月3日直接写信给罗斯福总统进行请战。尊敬的总统先生:恶名昭著的德国元首现在丧心病狂地想要奴役世界上所有自由的人们和基督的信徒。而我是他惟一的侄子。在您睿智的领导下,人们不分种族不分民族,一起进行战争,这场战争意义重大。当今,世界上每个人都必须回答这样的问题:自己应为谁…  相似文献   

19.
宽容的智慧     
做人是一种人生大智慧,做人更是一项人品大修炼。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宽容待人。因为宽容既是一种品质和美德,又是一种价值与资本。宽容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财富。宽容能带给人幸福。在马克·吐温传记中就记述了这样的事例。马克·吐温在35岁时,与奥利维亚·L·兰登小姐相爱,但结婚还必须取得女方父母的同意。老兰登先生是很有社会地位的人,他说他对这个来自遥远西部的小作家的为人一无所知,他要求马克·吐温提几份由西部知名人士写的说明他品行端正的材料。马克·吐温立即写信到加利福尼来州请六位他认识的知名人士给他写材料。但由于马克…  相似文献   

20.
“卡夫卡式”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奥地利德语作家弗朗兹·卡夫卡(1883—1924)是本世纪初欧洲文坛上一位独特的作家,这位终身未婚、身体赢弱的保险公司职员,1935年,即他去世后的十一年,由其挚友马克斯·勃罗德违背他的把他的著作“全部予以焚毁”的遗愿,出版卡夫卡六卷本文集。尽管当时纳粹政权禁止其发行,但它却不迳而走,在欧美各国形成一股“卡夫卡热”。1958年又出版了卡夫卡九卷本全集。1963年为纪念卡夫卡诞生八十周年,在他的故乡布拉格举行了卡夫卡国际讨论会,卡夫卡成为一位有广泛影响的国际作家。1982年一位西德学者约阿希姆·翁塞德在他的专著《弗朗兹·卡夫卡》中指出,世界上研究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