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2.
南宋中后期诗坛是否存在"江湖诗派","江湖诗派"是否是文学史意义上的所谓"诗派",是江湖诗人群体研究的一个基础的问题.揆诸史实,南宋中后期诗坛事实上并不存在所谓"江湖诗派".明确地以江湖为"诗派"且对后世造成广泛和深刻的影响的,是四库馆臣,但即就四库馆臣的立论而言,也是缺乏依据的.南宋江湖诗人群体首先和主要的,不是一个以诗歌为中心和纽带的诗人群体,而首先是一个社会群体;首先和主要的不是一个诗歌创作的现象,而是一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的社会交往逐渐出现了视频聊天等新的方式,其中不乏"裸聊".2009年4月,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局将招募女青年利用网络聊天室进行"裸聊",涉嫌组织淫秽表演的分贝网创始人郑立抓荻.从"裸聊"的定义、类型、特点及其危害入手,分析四种"裸聊"形式引发的法律问题,它们分别是私密性"裸聊"引发的隐私权法律保护问题;欺诈性"裸聊"引发的网络诈骗等犯罪问题;聚众性"裸聊"涉嫌违反刑法构成聚众淫乱罪;牟利性"裸聊"涉嫌违反刑法构成组织淫秽表演罪.  相似文献   

4.
王泽壮 《社会科学研究》2006,127(6):153-159
世界历史踏入近代门槛以来的500多年时间内,各种各样的革命运动骤然成为最为突出的历史现象之一,尤其是进入20世纪后,革命运动实际上已经成为社会变迁的主旋律.然而,这一重要的历史现象,只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刺激下才开始进入西方社会科学家的视野,进而作为专门研究的对象逐渐地活跃起来.到了二战后,"革命研究"又在现实因素的作用下,蔚为大观,成为西方学者多角度、多层面地加以探讨的活跃领域之一.本文从主要流派和学术观点等方面对西方的"革命研究"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甲骨文中的"告"是统治者在政治活动和宗教活动中的政治行为。与"告"相关的"祰"和"诰"都是统治者的统治手段。"风"是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统治和教化,在统治教化民众时,"告"(包括"祰"和"诰")是"风"的工具,"雅乐"、"雅言"、"雅文化"是"风"的具体内容。周朝,人的价值得到抬升,人民的思想相对受到重视。统治者用"雅文化"影响地方文化时,地方文化必然反过来影响"雅文化",因此,"风"是一种双向的运动。统治者在统治和教化劳动人民时,使用了行政手段和文化手段。  相似文献   

6.
"湖广填四川"与美国"西进运动"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广填四川"和美国"西进运动"分别是中、美两国历史上对西部地区的移民活动和经济开发活动,政府在整个活动中通过实行优惠的政策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或支持、规范了移民的行为,保证了移民运动的成功.但由于历史背景不同,社会制度不同,这两次移民运动的不同之处更多一些,它们对各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也是很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不少学者自觉不自觉地将费孝通笔下的"乡土中国" 当成研究基点.在经验层面,"乡土中国"变成传统中国乡村社会最真实的写照,构成理解中国乡村社会性质与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起点;在理论层面,"乡土中国"中的一些概念成为理解中国乡村社会现象的最好的"工具",现实经验成为"乡土中国"的注脚.在此意义上,"乡土中国"构成中国乡村社会研究的"他者",限制了学者的视野.只有突破作为"他者"的"乡土中国"的限制,在正确地对待费孝通学术"遗产"的基础上,才能吸收和批判既有的学术资源,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实施教学改革是解决高校"两课"现存问题、提高"两课"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高校"两课"必须"与时俱进",深入进行教学观念、内容、方法、手段以及考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主渠道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现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沉风 《晋阳学刊》2002,(5):92-93
"女性文学"的滥觞是"美女作家"、"妓女作家"的出现.是籍此继续发展"女性文学",还是在人的意识苏醒下,共建人类文学家园,成为我们当下正在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玉昌 《学术研究》2005,(10):28-33
本文对慧能的"自性"和克尔凯郭尔的"主体性"做了一个比较研究,认为慧能和克尔凯郭尔分别通过将"自性"与佛,"主体性"与上帝直接联系起来,赋予了个体以终极性的意义.慧能的"自性"与克尔凯郭尔的"主体性"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由此决定了个体在中国和西方的觉醒及其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11.
海德格尔明确说过自己“存在哲学”的动机:之所以要用作为形而上学语言遗产的“存在”(dasSein)来“道说”(dieSage)西方哲学史的命脉,实在是出于这样一种努力,“想揭露形而上学的本质,把形而上学带到其边缘状态”。这里描述的一种“边缘状态”就是海德格尔称为“裂隙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1965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杭州的一次会议上对教育问题发表了讲话,其后,国务院废止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实行了推荐与选拔相结合的新招生办法.由于只片面突出政治,不讲文化考查,致使高等教育质量空前下降,造成一个时期我国建设事业人才匮乏,一代人的培养和成长被贻误.  相似文献   

13.
现在应该是"两岸共同市场"从"坐而言"进入"起而行"的时机,变革与创新两岸经济体之间的交往与合作方式,首先必须破除两地往来的障碍与壁垒,其关键就是两岸直接、双向、全面"三通"的完全实现.两岸贸易链的建构、台商在大陆布局、台湾融入区域经济整合等方面显示"三通"是实现"两岸共同市场"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名学定义的角度,对老子的"有"、"无"和"道"的义理及其相互关系,作了合乎逻辑的深刻诠释,不仅读通了《老子》,而且揭示了老子的世界有起源、运动和发展的思想是与量子理论相通的.  相似文献   

15.
"9.11"恐怖袭击事件以来,"先发制人"战略便成为美国奉行的对外政策,也是"布什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就对以国家主权平等原则为基础的当代国际关系和现行国际法律秩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与冲击。诸多专家学者为此展开了讨论。旨在分析"先发制人"战略的提出及其影响,以更好地把握其实质,把握当代国际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6.
老子"无知无欲"发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三章》所谓的"知""欲"具有特定的内涵,"知"就是机心、机巧,"欲"即私欲、物欲、贪欲.一方面,黑暗的统治是贪欲、机巧和滥用暴力的原因,它导致社会混乱,民不聊生;另一方面,贪欲是诱惑,放纵的背后是自食恶果."知"、"欲"是"无道"世界的必然产物,以"有为"的表现形式凸显社会危机."无知无欲"体现向"道"的回归.只有"无为"政治才能保证自然秩序,只有在这种秩序下,一切人为的恶果才能消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国家提出建设"五有"社会的观点出发,探索了当今城市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宜居、宜业、宜学、宜游、宜养"的"五宜"城市社会发展愿景,指出了着力提升城市居住品质、科教文化内涵、商务环境、旅游设施、健康医疗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发展理念.并从具体方向上论述了当代中国城市建设"五宜之城"的主要战略路径.  相似文献   

18.
陈水扁的“废统”闹剧是严重伤害两岸关系的“逆向操作”,在美国的强力干预下以“终统”落幕。其不顾岛内、大陆和国际社会同声谴责,一意孤行,已陷失道寡助的孤立境地。陈水扁选择已成鸡肋的“国统会”和“国统纲领”做文章,是无力挽回厄运的困兽之斗。其借“终统”转移民众对执政当局不满的视线、玩弄法理“台独”制造新的台海危机、拉美国“护独”的套路不可能得逞。但对其继续推进法理“台独”的可能事变,要保持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9.
解析"老年弱势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社会弱势群体的定义,笔者认为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结构中,由于自身自主能力低弱、拥有的权力资源匮乏以及所处的社会地位相对边缘化导致生存风险相对较高、需要一定社会援助才能克服困难的社会人群.就本文的论题来说,丧失劳力的农村老人、独居的高龄老人、无自理能力的老人是弱势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温柔敦厚"是中国美学研究领域一个影响深远的命题,它源于儒家的"中庸"哲学,是将儒家关于思想道德的行为准则应用于文艺审美方面的自然结果,其逻辑推演的路径是由"中庸"到"中和",然后引申为"温柔敦厚".从中国文艺学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以"温柔敦厚"作为"中和"美学观的典型性表述是比较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