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山水画一直以来处于中国画的中心地位,有关画家作品,理论以及笔墨意境,创作等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审美标准的变化,山水画也形成了其笔墨语言自身的审美规范.在国内诸多优秀画家对传统山水笔墨与精神继承与发展的同时,赋予了当代语境下的山水笔墨语言表现技法新的表现力与内涵.就国外而言,许多风景画家把传统笔墨精华与西洋素描和油画的一些绘画观念相结合,对山水画笔墨美学意蕴进行探讨,不仅促进了新时期笔墨形式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我们与国外绘画技法上的交流与创新.  相似文献   

2.
湖南方湘,乡厚长村,这个美丽的小山村是曹勇强出生的地他从小就喜欢画画,父母和哥哥给了他很大的帮助和支持.让曹勇强进步最大、感受最深刻的是在广西艺术学院这七年的学习生涯,导师黄格胜先生给了他许许多多的教导,导师以线描为基础和对景写生创作的教学方式让他受益终生.黄格胜先生以疯狂创作著称,推崇写生,以山水为师,以漓江流域以及广西北部的山水风情作为自己山水艺术的主要研究对象.其独有的写生程式和笔墨,作画讲究难度、深度与高度,画面宁静、温馨而又不乏平淡天真.  相似文献   

3.
刘一彤 《现代妇女》2013,(10):253-254,247
石涛,号苦瓜和尚、大涤子、清湘道人,是我国明清之际的大画家和大画论家,他的作品及理论对当代书画创作及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主张“笔墨当随时代”,画山水应“脱胎与山川”、“搜尽奇峰打草稿”,进而“法自我立”.“搜尽奇峰打草稿”是他中晚期的代表作,他大半生云游四方,登山临水,搜尽奇峰.在此,仅对石涛的这幅长卷进行我的一点拙见,同时联系他的画学思想作了独特的、有创见的分析,以此来提高我们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贾德江 《公关世界》2022,(2):前插1-前插8
颜景龙十分明确地告诉世人,他的山水 画的笔墨处源在传统,流在生活,旨在创新. 这是他的经验之谈,也是他经过了长期的困 惑和磨砺才悟出的路径.他认为,在当今山 水画坛,墨守成规的中年画家几乎没有了, 大家无不维新,无不以种种努力独步古今, 自立法度.然而,登堂入室易,别开户牖难. 画家要达到此境界,需要不断地修炼,正如 石涛和尚所言:"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 不神."石涛明确地指出了修炼主要在"蒙养" 和"生活"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在山水画中,山因水而巍峨,水因山而秀美。山和水的融合,是静和动的搭配,单调与精彩的结合,也就组成了最美的风景。自古至今,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沉浸在这山水所带来的无限乐趣中,他们或高歌颂扬,或以诗抒情,或作画达意,为的就是要将这山水的精妙定格下来,山水画也成为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在厚重的山水画中,山势岿然,屹立不动。其沉雄不以色相媚人,美在它的笔墨,美在它的意境。笔墨酣畅之中细节兼顾,皴擦点染,其"质"无不精妙,其"势"气势雄壮,层峦叠嶂,其"气"意境高远,让人观之,心生感慨和向往之情。  相似文献   

6.
在郭德昌的山水画中,尤重心灵与外物相交的一种感发作用,强调运笔与施墨新鲜活泼的性情化与灵感性。因此他的山水气象着力捕捉大感觉、抒写大印象、把握大调子、营构大境界,展现博大雄浑,幽冥静谧,朦胧幻化,迷蒙浑然的意境,用笔雄劲,灵动多变,墨沉淋漓,苍润相济,颇有笔墨魅力与技巧。其构图起伏跌宕,开合自如、虚实相间、层次丰富、且多湿笔入画,笔饱墨足,气韵充溢,并且始终以性灵驾驭笔墨,使之在灵动、率意、洒脱中见出画家的心性与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7.
晚明民窑瓷器的纹饰摆脱了官窑刻板呆滞画风的束缚,具有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和田园诗意的山水人物图异军突出,形成了晚明自由随性的特有风格。  相似文献   

8.
赵望云一生的艺术创作,从未囿于自我.从早年偏重写实的传统风格,到晚年个人风格化语言所流露出的智性与简约,其笔墨的至简达到其美学境界的玄秘之境.但不论笔墨表达如何转变升华,其画作题材从下里巴人到阳春白雪,却都实实在在源于生活中的所见,注重笔墨精神与当下境遇的内核关联.这亦是他毕生实践的"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的艺术准则.  相似文献   

9.
黔之韵     
<正>磨合了这么久,我对笔法和处理画面的技巧掌握不少。笔墨的厚、生动、坚硬、薄、简等特征。焦墨山水由来已久,这个方法在唐代以前就出现了,那个时候的画家们很多都讲究笔,重墨的用法不太注重,绘画的轮廓大多以焦墨来表现;元朝时期的画家们最注重的是笔墨,比如王蒙的画就非常的注重这一点;明、清两代的画家陈邃、石谿、罗满峰等都是以焦墨来作画;近代,黄宾虹也是用焦墨画小幅山水。焦墨山水画它属于黑白绘画。它笔法的多变,墨色的变化丰富。独立于水墨和彩色之间,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钟章法 《公关世界》2016,(11):118-119
黄宾虹先生是我国现代杰出的中国画大师、“20世纪传统中国画四大家”之一。他的山水画浑厚华滋、独具风格,并在绘画理论与笔墨技法研究上,也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提出“笔墨至上”的艺术主张,并一生身体力行,把中国画的笔墨提炼推进到极致,成为屈指可数的既有创作实践又有理论建树的大师,对当代山水画的创作与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在近代中国美术史上齐白石是"诗书画印"俱佳的巨匠.他擅画花鸟、水族、山水、人物等多种题材,其大写意造诣很高,但他也擅长精细一路,特别是其工笔草虫花卉画代表了他绘画的最高成就,用"超越古今"来评价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12.
2010年7月,俞志华受新华社之邀来到北京,在飘着浓郁墨香的酒店房间,我们见到了这位被称为"书画界李敖"的画家.出乎我们意料,他的言语并不张扬,反而十分平易近人.在他的房间,一半空间已经被笔墨画纸占去,愈志华说,练习书法,在画纸上挥毫泼墨是他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13.
张可久是元代大量创作山水散曲的作家,他的山水散曲,如画般美丽醉人,是其追求山水之美,尤其是色彩之美的结晶。他有意的建构山水散曲中所呈现出来的画面感,注重画面上色彩的运用,使景中有"色";并通过精妙的色彩搭配使其锦上添花;达到了作者对情感的寄予,使得情"色"交融。  相似文献   

14.
论“山水城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1993,(Z1)
“山水城市”这个崭新的概念,最早是钱学森同志在1990年7月31日给北京清华大学吴良镛教授的信中首先提出来的。他说:“我近年来一直在想一个问题:能不能把中国的山水诗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和中国的山水画融合在一起,创造‘山水城市’的概念。”以后在1992年8月14日他给美术界王仲同志的一封信中又说:“所谓‘山水城市’即将我国山水画移植到中国现在已经开始、将来更应发展的、把中国园林构筑艺术应用到城市大区域建设,我称之为‘山水城市’。这种图画在中国从前的‘金碧山水’已见端倪,我们现在更应注入社会主义中国的时代精神,开创一种新风格为‘山水城市’。艺术家的‘城市山水’也能促进现代中国的‘山水城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建设——颐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山水画,是一种意象的山水,而不是有如照片那样具体而入微的图像。因此,在山水画家的笔下,或峰峦岿崎,或重汀绝岸,意境总是随着画家的个性思想而不同。
  1963年,方强出生于充满诗情画意的大别山中,自幼家学渊源,又得本邑名家何家安先生指导,青年时代他便以山水画在大别山中小有名气。2005年在深圳举办的“田园画展”上,始识方强山水,其质朴劲健的笔触与雄浑厚重的墨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他很忙,日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上班,开会,出差,应酬,忙得不亦乐乎.不过,再忙,他还是不忘抽出一点时间,回家去看望父母. 他去看望父母的时间,都是这样抽出来的—— 国庆长假,他带着老婆儿子去桂林旅游.桂林的山水真美.忽然想起,很长时间没回去看过父母了,于是,旅游回来之后,在上班之前,他赶紧抽了个空,回家.  相似文献   

17.
江德礼是个快乐的骑行者,更是江西山水的钟情者。二十三年时间,单位换了,岗位转了,职位变了,江德礼的骑行生活却从未改变。他常在春节或假日期问,背负简单的行囊潇洒远行,断断续续在路上骑行99天,行程6699公里,尽情领略伟大祖国的山水景色,感受华夏大地的风土人情,并写下了十几万字的旅行日记,拍摄了大量的骑行照片。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里,刘嘉亮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学生。他自幼就有一个愿望,要做一件美丽的事,什么事呢?做文化工作的父亲最了解孩子的心事,毅然选择了让孩子走笔墨丹青之路,利用星期假日向画家老师学习绘画。笔墨抒心曲,翩翩美少年,嘉亮那颗追求美好事物的童心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舒枝展叶了。他压根就不像其他孩子一样从铅笔画、蜡笔画等"儿童画"  相似文献   

19.
孙青诗词特别钟情于山水草木,令人回味沉吟的,是充盈于文字后面那袅袅回旋的山水情韵,他笔下的文字,一弯新月,一行归雁,一滴清露,一缕桂香,无不体现出她关爱自然、钟情山水的审美视角。  相似文献   

20.
投入海的怀抱 陈涛出生于1970年1月,生长在美丽的新疆.美丽丰饶的家乡给予了他艺术灵感,陈涛从小便喜欢用画笔记录山水、风土人情.大学时,他顺理成章地读了油画专业. 与大海结下不解之缘是在大二的暑假,陈涛与同学结伴到海边玩耍.那是他第一次看到一望无际的大海,海浪热烈地翻滚着,他的心也前所未有地澎湃汹涌.从此,陈涛对大海有了一种美好的向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