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和下西洋是人类航海史上一次规模大影响广的海上交通活动,本世纪以来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关注的焦点大多集中在郑和下西洋引发的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影响。郑和下西洋虽然被世界各国视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次盛举,但是不论其影响多大,似乎都难以改变中国是"内陆文明国家"的观点。从泉州海外交通与郑和下西洋的关系来论述中国古代航海背景与能力,关注的不在于郑和下西洋本身,而在于说明它是在中国古代深厚的航海文化底蕴基础上得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
正11月24日,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江苏省海外交流协会、马六甲历史城区工委会联合主办的2018国际郑和大会"江苏文化周"在马六甲郑和·朵云轩艺术馆精彩开幕。江苏省侨办副主任、江苏省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杜伟,马来西亚拿督斯里洪来喜局绅、拿督威拉颜天禄先生,马六甲州行政议员特别官  相似文献   

3.
李想 《今日南国》2010,(7):59-59
地处印度洋和太平洋要冲的马六甲一向以交通战略重地闻名,2008年,马六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笔者日前在马六甲看到,申遗成功的标语也许足这座古老小城最富时代性的标志了。  相似文献   

4.
《可乐》2007,(7)
记者叮咚报道:近日,第四次下西洋的郑和带船队半路折回燕京。究竟为何半路折回?其中有何隐情?本报记者在郑和家中采访了他。郑和面带疲惫,沉思片刻后告诉记者:“我下西洋其实是一场悲剧。”记者曾经报道过郑和三次下西洋的盛况,对于他说出这样的话感到非常诧异。郑和接着说:“我下西洋其实挺失败的。我去一次少说  相似文献   

5.
余玮  吴志菲 《可乐》2010,(10):57-57
1939年秋,邓小平与卓琳在延安相识。卓琳说:"他(邓小平)是从前方回来的,和邓发住在一个窑洞里头。我在公安部工作。他们经常到公安部来,因为公安部女同志多。有时,也叫我们到他们住的地方去玩。他大概在那个时候就对我有意了。我不知道,他就找跟我一块儿到延安的女朋友来跟我谈,说他想跟我结婚,问我同不同意。那个女朋友和我谈了两次,我不愿意。我说我还年轻,不想那么早结婚。我拒绝了。"  相似文献   

6.
李阳波 《社区》2010,(36):55-55
那件事其实并不严重,是因为你把它看得太严重,它才真正严重起来。那个人其实并没有那么糟,是你把他想糟了,他才会变得那么糟。有人跟你约会迟到,他就只是迟到,但是如果你想的是"他故意让我等",你的心里就会觉得不舒服;你邀某人见面,他有事无法前来,那就算了或改日再说,然而如果你想的是"他根本是瞧不起我!"你就会觉得不高兴,并对那个人产生负面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关于郑和身世族系的研究考证,前人已有推论,但佐证依据各异,笔者依据《回族典藏全书》收录的《赛典赤家谱》、《郑和家谱考释》对郑和先祖后裔及家族谱系、姓氏来历等进行了考证性研究总结,揭示了这两部家谱其中的隐情与内幕,与前辈研究可谓殊途同归,为今人关注郑和身世及其家族世系提供了又一条方便可及的新途径;同时,概要叙述了郑和先祖"咸阳王"赛典赤及其族人对中华民族作出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庞启帆 《可乐》2011,(2):69-69
史迪曼是一个难对付的单身汉,常常厚着脸皮到朋友家蹭吃蹭喝。朋友对他好些,他就会赖着不走。朋友们苦不堪言。一次,他在老同学布朗家"驻扎"下来。布朗已经结婚安家,过着稳定的生活。他用尽一切办法,也没能让史迪曼走。一天,布朗对史迪曼说:"老伙计,真的很抱歉,恐怕我们不能再留你了。我碰到了难题。  相似文献   

9.
2012年江苏高考作文题是"忧与爱",下面先请看一篇满分记叙文。忧与爱江苏一考生你明儿个就回城里了?哦,你过来,做爹的有几句话要跟你说。记住以后回来,见了乡里乡亲的都打个招呼,记不得叫啥没关系,人家都记着你哪!前儿个你二爷给你递烟,你说说,你不抽就算了,干啥非抽你自己的?就你的烟好?你让他老人家脸往哪搁!回来那天,邻居二婶问你啥时候回来的,你说"今天早上",说"今儿个"不就行了?撇啥腔?  相似文献   

10.
刘诚龙 《可乐》2011,(6):13-13
一次,朋友请王安石吃饭,佳肴满桌,王安石却独对鹿肉感兴趣,频频伸箸,几乎是一个人把它消灭干净了。朋友后来到王安石家做客,与王夫人聊起王公的嗜好,说王公太偏食,只喜欢吃鹿肉。王夫人问:"那盘鹿肉摆在哪一边?"朋友说摆在王公面前,王夫人说:"这就是了,下次你把一盘芥菜放在他面前,看他吃什么。"王安石其实不偏食,只不过是哪一盘菜离他最近,  相似文献   

11.
你想寻找一个名字叫做橡皮人的人。他总是坐在会议圆桌的10点钟方向,因为这个位置既不显眼也不担心被提问;他在MSN上的头像总是忙碌,因为正忙于在找不到开心的开心网偷菜;他总是一个人在茶水间抽烟  相似文献   

12.
阿红 《百姓生活》2011,(6):39-40
10多年前,他是身家数百万元的利税大户,而她却是一个患了"绝症"的打工女。他对她说:"我爱你,嫁给我吧!"她大惊:"我配不上你,你太有钱了。"他就笑:"这好办,想发财不容易,想变成穷光蛋很容易。"他果然将财产变卖一空,随她来到大巴山深处,栽树放羊、男耕女织,如今千金散尽还复来……  相似文献   

13.
林青霞 《可乐》2010,(10):62-62
已经是第七天了,他的手还在我的头上、身上,动动这又动动那。他的身影在我眼前晃来晃去。我面无表情地坐在零乱的二楼小房间里,从桌上拿起他的烟盒,抽出一支烟燃上,学着人家吞云吐雾的样子,对他说:"你知道吗?我只有在最高兴和最悲伤的时候,才会试着抽烟。"他的手没有停下来。他轻声问:"那你现在是开心还是不开心?"我说:"开心!"  相似文献   

14.
论郑和的多元宗教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和是15世纪中国伟大的航海家和外交家。在近30年时间内,他七下西洋,遍访30余国,迎送各国使者,促进了中国与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郑和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他的多元宗教信仰对其航海和外交事业的发展,起了布道铺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一段时间,你会发现他对你很冷淡,甚至家务也不干了。你拖地,到了他面前,让他抬脚,他都感到很不耐烦,往日的殷勤全无。你下班回来时,他连一句"回来啦"都舍不得说了。甚至,他会很晚回家,你做好饭打电话给他,他只是说你自己吃吧。于是,你开始猜度,他是不是不爱你了,在外面另结了新欢。你便惴惴不安,试图跟踪他,以至于跟他吵架,闹别扭。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语言很有特色,就是简洁、明了、直接,他从不喜欢滔滔不绝地高谈阔论。在他看来,话不在多,而在于精炼,他讲话基本没有形容词,一语中的,提纲挈领。比如他的孩子们问他:"你在太行山坚持抗战做了些什么?"他的回答只有两个字:"吃苦"。谈到刘邓大军在解放战争中的战绩,也是两个字:"合格"。  相似文献   

17.
帮爸爸戒酒     
我有一个嗜酒如命的老爸,他每天都离不开 酒。每当奶奶教训他时,他总是说:"你有没有听 过这句名言:'人可以不吃饭,不喝水,但惟独少 不了酒。'"奶奶会气愤地说:"那是你的名言吧! 你这小子太不听话了……" 每到朋友生日或其他聚会就少不了爸爸,而 且他每次都大醉而归,走路摇摇晃晃的,有时还  相似文献   

18.
郑和下西洋是明初三十年举国震动的大事。郑和七次下西洋,显示了大明帝国的实力,扩大了中国与当时世界的影响,写下了世界航海史的重要篇章;它在中外关系史上也占有相应的地位。郑和出使海外,远涉重洋,一年三百六十日,多在波间浪里行,其时间的悠悠,路程的漫漫,那是古今中外所罕有的。  相似文献   

19.
郑和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航海家,在世界航海史上做出了巨大贡献。郑和为什么能创造出惊天动地的伟绩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他具有多元文化观,并能在远航过程中充分发挥各种文化的优势。他尊儒、信伊、奉佛、崇道和重海。他的多元文化观分为三个层次:儒家文化观是其多元文化观的核心,是他忠君爱国、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终身、献出宝贵生命的精神支柱。宗教文化观是其多元文化观的重要内容,是他圆满完成远航使命的重要保障。海洋文化观是其多元文化观的闪光点,是他超前思想的火花和为国人留下的宝贵财富。郑和多元文化观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种文化观形成的原因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它们与郑和的家庭出身、社会经历、远航使命及所处时代,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焦点人物     
《人力资本》2010,(1):4-5
最诚恳 李书福不再做"山寨劳斯莱斯" 在2009年12月5日召开的第八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谈起了"山寨劳斯莱斯"——吉利卓越。李书福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他从心底里面看不起你,这是很大的问题。打官司赢了不算,你还没有赢,你已经失去的是用户的心、同行的心、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