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论文学主体性的三个层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主体性与人的类本质、群体本质人作为整体是自然界中的一个类。人的类本质(essence of sort)不是生物学的规定,而是社会学的规定。有的论者根据人的类别性(nature of sort)中“nature”这个词可译为“自然”便认为“人性”就是人的自然本性。更多的论者倾向认为人性是指人的社会性,尽管笼统讲人的社会性并不等于解决人的本质的全部规定。  相似文献   

2.
人性,就是人的本性、人的本质。它是人类与动物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那么究竟什么是人的本性或本质呢?我们认为,人的本性,就是人的社会性,也就是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的那句名言:“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  相似文献   

3.
王庆华 《云梦学刊》2008,29(3):74-76
马克思主义基于人的现实性提出,自然性是人性的基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规定,主体性是人性中最有价值的属性.马克思人性理论扬弃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理论,强调了人的社会本位,同时主张要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人的本质问题的再研究 ,认为劳动是人的类本质 ;社会性是人的个体本质 ;类本质和个体本质的辩证统一 ,就是人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何为人的本质?这是哲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颇能迷惑人的问题。在理论界,有人把“饮食男女”等生物属性归并到人本质的范畴,有人则笼统地认为人的木质就是区别于自然性、生物性的社会性,这些观点在各自的体系中都能自圆其说,以致于读了这些文章的一些同志往往莫衷一是,无所适从。我认为,这样的研究和争论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因为它脱离了争论的参照系——对“本质”概念的共同、一致、确定的规定。它们各有一个区别于它方的本质规定,这种区别的形成则往往是主观、片面地迎合先入之见的结果。要在论辩中解决人的本质问题,首先要给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劳动是人的本质"以及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是劳动的与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两者并不矛盾,劳动在社会关系中进行,社会关系在劳动中展开,社会关系可以看作是劳动的社会形式,同时人的本质只能在关系中形成,不能从单个人来看,要从对象化的活动中理解人的本质,人的本质是劳动与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两者是统一的。  相似文献   

7.
正人本质包含双重属性,即社会性与自然性,自然性作为人本质的基础是指生理心理和基础感性内容活动,保证人身体的存在。[1]此自然性的意义等同于生物性。目前学术界已经广泛接受自然性概念,本文也分不开这两个术语。作为主导方面的社会性支配着自然性,决定人的社会存在方式,因此,人成为人。可是,一旦自然性失去社会性的控制和支配,变成主导方面,决定人的存在方式,自然性就变成动物性,而人则成为动物。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对人的本性或本质的把握可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人的类天性,即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二是人的类本质,即人对象化的生产劳动;三是人的类本性,即人社会性的交往实践。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个体人格形成过程的逻辑起点,对象化的感性实践活动——生产劳动是个体人格形成过程的逻辑中介,社会性的交往实践是个体人格形成过程的逻辑终点。  相似文献   

9.
王丽华 《理论界》2003,(5):24-25
一、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和特点思想史上对人的本质认识存在很多观点,有的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应该就具有和动物一样的自然属性;有的认为人是社会的产物,人只和社会中的一切发生联系,人具有社会性,等等。其实人既是自然的产物,也是社会的产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全面认识人的本质。第一,社会性。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人的本质论中的一个根本性命题。人不可能脱离一定社会关系的、纯粹的、抽象的人。而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讲的“社会关系”不…  相似文献   

10.
(一) 自然美的本质是什么?李泽厚同志认为,“一个自然物美不美,对一个自然物能不能产生美感,能不能欣赏它,这决不偶然,它首先并不决定于人们的社会意识,而首先被决定于自然物在社会时代中的广泛客观社会性质。”自然物的这种客观社会性就是‘人化的自然’,就是“把自然美的产生、发展放在与客观社会的历史行程的联系中考察,从实践对自然的能动关系中,历史地具体地来把握和了解自然对象与人类生活实践的丰富、多样、复杂、变化的客观联系,它对人类生活的客观的关系、地位、作用、价值、意义等等,说明它们构成了自然或自然物的社会性,而这种客观社会性就是自然美丑的本质”。由此可以明显看到,李泽厚同志认为自然美的基本特征是由自然事物的社会性规定的,而作为自然事物的这种社会性,又是以自然、自然物对人是否具有经济方面的“有利、有用、有益”为尺度的。当自然事物通过实践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产生经济功利性时,自然、自然物就具有了社会性,就成为美的。我认为这个论断不能正确地揭示自然的美丑本质,因此愿提出浅见求教。 (二)  相似文献   

11.
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观,是在批判黑格尔唯心主义的人的本质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费尔巴哈在说明人的自然本质时陷入庸俗唯物主义,在说明人的精神性和社会性时又陷入唯心主义。马克思从分析现实的人入手,克服了费尔巴哈人的本质理论的矛盾,建立了科学的人的本质理论。马克思之所以能够超越费尔巴哈的人的本质理论,主要是由于实践观的确立。  相似文献   

12.
车美萍 《东岳论丛》2002,23(3):92-95
传媒是标志着人与人精神交流的范畴 ,是指人类意识物化形态流动的载体和承担者 ,它是连续性和间断性的统一。传媒具有工具性、中介性、承载性、再现性的特点。人是以实践的方式存在的 ;实践规定了人的本质是社会性 ;实践还决定了人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存在。这一切就成为了传媒产生和发展的文化前提。  相似文献   

13.
自我对人生价值的评价陈新汉人生是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过程。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①。因此,人的生物性与社会性相比,后者离不开前者,但后者比前者更为根本。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交织在一...  相似文献   

14.
<正> 我们认为,人性就是人类所共有的区别于动物的特性,即自然本性或生物特性、社会性和精神自主性。本文试从社会性是人性的一个因素的角度,来探讨一下它的基本内涵。 “人性就是人的社会性”,这个定义在我国可以说是最为公认的了。但是我们却从未看见人们对人的社会性做明确的规定,至多是做了些否定性的规定,如“人不能脱离  相似文献   

15.
汪澜 《晋阳学刊》2006,(5):80-84
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社会性本质决定人必须彼此交往,交往使人获得其本质,交往内在要求人做到诚信,诚信实际地内在制约着人的发展。市场经济实质是以“物”为中介的人的交往实践活动,市场契约本性关照下的人的诚信素质养成正是走向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惟此,诚信个人才会出现,诚信社会才可到来。诚信社会就是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就是人的建设,是以信任建设为契机的人的自觉建设,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切实行动和积极筹划。  相似文献   

16.
从人的本质属性入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星杰 《学术探索》2001,(Z1):198-200
人的本质是自然性、社会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有效性、规律、目的、方法原则等都根源于人的本质属性之中.根据思想政治教育中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存在一些偏差的主要表现,提出从人的本质属性人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基本途径依据人的本质属性的具体表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依据人的自然性,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情味;依据人的社会性,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依据人的实践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人生不能没有理想。理想是人生奋斗的目标。理想既具有现实性的一面,更具有社会性的一面,它是现实性与社会性的统一。社会性是人的本质,人类理想的支点应该建构在社会性的基础之上。这一支点是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社会物质现实与精神现实的统一,社会现实的现状与社会现实的进步倾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论人的本质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现人的现实本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人的本质 ,有助于我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探索其规律性 ,提高其有效性 ,从人的本质出发 ,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尊重、弘扬和培养人的主体性 ;必须着眼于人的需要 ,重视、研究和满足人的需要 ;必须突出人本关怀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理论界》2015,(11)
"理性"和后天社会性,其中任何一个,都难以从根本上把人类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亦即都难以说明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在于二者的统一。这既是马克思的社会关系说和劳动本质论在逻辑上的必然结论,也是摆脱卡西尔的符号本质论之困境的可选之路。"理性"是指只在人类独特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作为人类创造活动之必要条件的人的一种独特功能。后天社会性是指由人类理性参与所创造并反哺锻炼个体理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文明机制。后天社会性不同于动物的先天社会性。缺少理性,人类社会就与其他动物社会无异;离开人类的后天社会性,个体的理性就无法得到培育锻炼。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扬弃理性主义和感性主义人的本质观的基础上,从实践唯物主义出发揭示了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在历史学的高度阐明了人的本质生成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人能成其为人,人的本质存在的根据是生产劳动;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性,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不变性和可变性的统一,体现为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变化性和发展性;人的本质是矛盾的,是现实本质和理想本质、实然本质和应然本质的统一.马克思人的本质思想对于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