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春市委、市政府对事业单位招聘制度改革高度重视,推进事业单位招聘制度改革纳入全市加快社会事业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人才高地造就产业高地,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构筑出了一条集聚人才的勃兴之路,让人才创新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  相似文献   

2.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与国际交往中心,人才聚集力应居全国前列,但是北京市所属的区县由于区域经济的产业分工不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不同、人才工作的状况不同等原因,人才聚集力是否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差异?这种差异如何测量?本文旨在通过构建区域人才集聚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10—2014年的面板数据,评估北京区域人才集聚力的现状和流变过程。研究发现,近年来,北京区域人才集聚力呈下降趋势,应对人才进行合理分流,防止低效集聚。  相似文献   

3.
正长春市委、市政府对事业单位招聘制度改革高度重视,推进事业单位招聘制度改革纳入全市加快社会事业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以人才高地造就产业高地,以人才结构优化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构筑出了一条集聚人才的勃兴之路,让人才创新与城市发展同频共振。7月11日,长春市"633计划"高端紧缺人才聘用上岗仪式在长春市人社局举行,首批5名高端紧缺人才与4家用人单位签订了聘用合同,正式落户长春。  相似文献   

4.
人才服务产业园区是园区经济同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新模式。上海市于去年率先在全国建立了首个人力资源服务业园区,形成了产业集群发展和人才集聚的平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突出。鉴于我省人才服务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发展潜力巨大的现实和人才服务产业园区在优化产业结构、面向全国引才聚才、建设服务型政府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建议在哈尔滨市建设黑龙江人才服务产业园区,为我省现代人才服务产业发展和人才资源开发提供新平台。  相似文献   

5.
欠发达地区存在人才集聚的困境,本文拟以区域内相对发达、欠发达地区(或城市)为两个博弈方,明确区域内相对发达、欠发达地区(或城市)的优劣势,提出"相对优势效应"的概念,鼓励区域内相对欠发达地区积极寻求建立"相对优势区域",并进行广泛深入合作,以达到错位的相对欠发达地区在人才集聚中的优势地位。最后得出,在区域内,相对欠发达地区在人才集聚方面应有所偏好侧重,与发达地区的人才策略、方式有所区别;在区域外,找准自身定位,以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依据,逆向运用人才集聚陷阱,积极寻找"相对优势区域",建立人才集聚的"相对优势效应",冲破人才集聚困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成都市大邑县聚焦建强人力资源协同产业发展“一条链”,坚持市场赋能、政策赋能、改革赋能、服务赋能同步发力,加快人才培育引进集聚,持续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不断提升人才配置效率,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厚植人才发展优势,为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构建“1392”协调发展新格局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大邑县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的新任务提升人才队伍规模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开展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其目的就是有效引导人才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优化区域、产业或行业的人才布局,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人才结构的动态调整.因此,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需求预测机制,便成为政府加强对人才资源配置宏观调控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8.
2021年,成都金态合投资有限公司下属的成都恒信人力资源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紧扣"人才"二字,围绕"人力资源促进产业发展"工作主线,在重点部门用工保障、产业链人才配置、高校精准服务、跨区域协作上精准发力,形成了"招聘有平台、人才有高校、协同有联盟"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为奋力建设"幸福温江美好之城"贡献人才力量。以人才招引为立足点,构筑人才集聚强磁场成都恒信人力资源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立足招聘业务,强化招聘技能,着力提高人力资源交付能力;开拓招聘渠道,全面提升扩源引流能力。2021年,累计推送人才1.1万余名,录用1200余名。  相似文献   

9.
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是成都市大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保障,尤其是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大邑县产业功能区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近年来,大邑县人社局通过政策落实、搭建引才平台、靶向育才等手段着力服务产业功能区企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以引进培育人才助推大邑产业发展为重点,为大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10.
产业就业承载力是在一定产业规模和技术条件下所能容纳就业人口的上限值。本研究通过梳理我国城市产业就业现状与演进特征,构建包含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和就业保障在内的3个一级指标和17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城市产业就业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292个地级市产业就业承载力进行理论分析与量化评估。结果表明,华南华东就业承载力较高,人才集聚力强;浙江、江苏相对均衡,广东内部分化严重;东北、西北、西南地区城市承载力弱于华北、华南、华东地区。基于宏观决策的系统性、协调性、前瞻性要求,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提升城市产业就业承载力的关键在于尊重"人随产业走"客观规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可持续发展,短期重在留住传统岗位和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以确保充分就业;中期需完善包括基本社保、职业教育、生育友好型社会等就业保障体系;长期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带动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1.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万州经开区虽然在保障引才机制、优化服务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很多创新尝试,但由于受移民搬迁、地理条件、工业滞后等历史客观条件的限制,吸引人才的资源要素还不够明显,集聚效应还相对较弱,政策配套落实还不够到位、体制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等,这些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制约了人才集聚效能的发挥.为了更好地建设"人才特区",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做好统筹规划,在"特"匕下功夫,不断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实现人才特区建设与万州经济社会的共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周丹 《劳动世界》2011,(12):82-83
产业集聚一直是个重要课题,但大多集中在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和宽广的研究空间,但略显凌乱单薄,生产性服务业的概念分类、集聚机理和模式及实证方法等方面文献亟需梳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的发展趋势也需要有所定位。  相似文献   

13.
"一个载体"营造创业生态新环境 围绕全市"三步走"发展战略部署,针对现代服务业、都市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的服务需求,以经济开发区、特色园区、产业集群为主体,着力于产业行业内新生创业主体数量的生成及中小企业的再创业;以市内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孵化基地为创新工场创建主体,加速创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业的培育.在孵化载体、服务机构、高校集聚且生活配套健全的区域,通过盘活闲置厂房、仓储用房、办公用房等存量房产,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园和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孵化体系,力争年内在全市范围内增设258个官方创客服务办公室和窗口,新增2家都江堰市级大学生孵化基地.  相似文献   

14.
王鑫 《劳动世界》2017,(26):33-34
为顺应"南充新未来·成渝第二城"总体目标的新要求,为"155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产业人才支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大城崛起,在全市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举办了南充市首届"工匠杯"百万产业工人技能大赛.通过赛技能、赛机构、赛市场,挖掘南充"大国工匠",打造职业蓝领成长摇篮,构筑技能人才集聚高地.发现市高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技能教学融入不足、匠心文化建设缺乏抓手等问题.市高职院校应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教学和匠心文化建设,把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就此,本文提供几点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古往今来,人才是富国之本、兴邦大计。在脱贫攻坚战中,人才是同资金、政策一样同等重要的需求,是支持贫困地区发展致富的重要智慧力量,是贫困地区持续发展的“源动力”,更是贫困地区群众奔向小康生活的重要支撑。自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我省人社部门始终坚持推动人才发展与脱贫攻坚深度融合,以“内稳外引”为抓手,不断集聚人才效应,为贫困地区稳定脱贫和长远发展注入了“源动力”。  相似文献   

16.
张旭 《劳动世界》2011,(7):76-78
《横琴总体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横琴开发的产业选择是以高端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作为现代产业发展不可或缺资源的高端人才是国际人才市场上最为稀缺的战略性资源,这要求横琴充分利用自身地缘、制度、环境等优势,创建独具特色的高端人才延揽机制,参与国际竞争,为横琴开发所需高端人才的引进、服务和激励提供组织领导、制度创新、载体建设和环境质量等方面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省委组织部最近印发2015年人才工作要点,就今年全省人才工作作出安排。根据安排,为服务支撑全省重大发展战略,今年我省将颁布《四川省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研究起草“十三五”国有企业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专项规划,并培养集聚一批能源、金融、贸易、物流、生态环保、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8.
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自从加入WTO以来,经济发展呈现较大的增长趋势.近年来,随着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逐渐形成了金融产业的集聚现象.我国金融体系处于不断完善阶段,金融集聚还不够成熟.本文对我国金融集聚现象进行了阐述,并通过研究表明金融集聚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并具体分析了金融集聚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世界人才流动速度加快,知识技术更新频率加快,引进国外高端智力和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实施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吉林大学通过创新引智理念,拓展引智载体,建立高效的管理体制,创造优良的引智环境,发挥高层次人才的集聚效应,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充分发挥海外高层次人才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创新主体,对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山东省高度重视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培养和评价,但是当前对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评价的研究大多从概念、内涵、特征等方面归纳提炼出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对这些评价标准和指标的选择原因、关联关系以及影响程度没有做出充分的解释。因此,研究山东省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的投入产出状况,总结、提炼影响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创新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并以此确定方式和评价指标,能够全面反映高层次产业创新人才的战略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