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新实践美学根据马克思主义美学的艺术观把电影视为一种艺术生产。电影艺术是以现代工业技术为基础,以导演或制片人为中心的摄制组通力合作的综合性艺术生产。其中电影演员的表演是电影影片的重要方面。电影影片是演员在特定的虚拟性时间和空间中表演的现场动态影像记录,并经过了语言、音乐、色彩、画面的综合处理,从而创造了社会生活的逼真表现的场景。电影艺术的表演具有不同于其他表演艺术的审美特征:动态影像性、生活逼真性、艺术典型化。  相似文献   

2.
电影音乐,指影片中的非自然音响,包括(情调、情景)配乐、插曲、主题歌之类,它是人们主观创造用以表达和促发影片画面情绪,补充画面内涵的音乐。作为构成电影艺术的一种重要元素,电影音乐能有效地发挥其对电影画面的解释、烘托和揭示功能,起到补充情节、扩大容量,激发情感的作用。世界著名电影理论家明斯特贝格曾经说过:“如果我们研究一下音乐,那么我们就能更了解电影艺术在美的世界中的真正地位”。苏联著名电影导演E·吉甘也曾说过:“与画面动作配合得适当的音乐,能够创造出独特的、有高度感染力和深刻思想涵义的音乐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3.
电影是一门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画面与音响为媒介,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通过银幕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再现与反映生活的一门综合性艺术。电影与其它艺术一样,以审美化的典型形象去反映生活,共同受某些普通性规律的制约;同时,它又具有不同于其它各类艺术的自身的特殊规律。因此,要很好地认识与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特性,对于提高电影艺术的创作水乎与欣赏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培湛副教授的学术专著《电影美学教程》出版电影问世虽然只有百年历史,但已经成为20世纪对人类文化生活影响最大的一门艺术。与其它艺术相比较,电影艺术具有其独特的美学特性。最近,由中山大学中文系副教授陈培湛撰写的《电影美学教程》,就是一部研究电影艺术规律...  相似文献   

5.
随着数字虚拟成像技术在电影中的广泛运用,巴赞的电影美学理论受到了诸多质疑。数字化对传统电影的巨大冲击,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真实”在电影中的地位。实际上,当我们辩证地解读巴赞影像本体论,会发现他强调的是“真实观”而并非“真实的手段”,这种“真实观”包含画面与心理的真实。因此,数字电影实际上是通过制造“以假乱真”的画面和符合观众的心理期待、产生心灵的意义来还原真实的本性。在延续传统电影真实美学的基础上,数字电影更是通过呈现实景所难以获得的场景效果、创造全新的电影语言风格、强化时空处理带来的视觉逼真、虚拟角色制造出英雄情结,来推进电影的真实性表达。而从当前的形势看来,唯有对画面真实与心理真实的共同把握,才能实现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让中国的数字电影展现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6.
影视艺术对创造者主体审美意识的表现是通过画面来实现的,影视形象负载着丰富而含蓄的意蕴信息,呈现着理性意识到的和没有意识到但客观上已具有的精神内容。一个画面就是一个特定环境氛围的生活反映,而一个不断运动着的连续画面就是创造者选择、提炼、加工了的一小段生活的现实性重现。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就表现在它对画面视觉形象的创造上。  相似文献   

7.
电影疗法对于治疗这些心理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观众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将身外之事暂时抛到九霄云外,观众的心情会陶醉于电影所呈现的虚拟世界里,并且情绪随着剧情的变化而变化。文章从电影的题材类型、画面情节、产地、色彩、景别以及声音出发来揭示电影疗法对人身心的影响,旨在通过推介电影疗法,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方言"对于电影创作具有鲜明独特的外在修辞价值,不但表现在方言可以传神地塑造出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人物;准确地刻画多元地域文化的不同特征;以及满足多元地域文化表达的需要……对于商业电影来说,某些方言还因为具有修辞的夸张意味而成为幽默与搞笑的修辞手段.而对于艺术电影来说,作为叙事时空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方言修辞能为影片增加一种镜头所不能替代的真实生活的质感,并与记录性的电影镜头语言,共同组成了电影真实不可或缺的视听修辞环境,准确地表达了不可替代的文化和生活真实.  相似文献   

9.
作为视听艺术,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的最重要的区别在于其“语言”的独特性─—靠画面来讲述故事和传达思想,而在画面语言的诸元素中,构图又是最基础最重要的,是其核心部分。  相似文献   

10.
把电影艺术视为一个以运动画面来承载信息并最终要达成交流的系统,从"导演/艺术家"、"影片/作品"、"故事/世界"和"观众/欣赏者"这四个本质要素加以审视,可以得出电影艺术分别是视觉艺术、综合艺术、叙事艺术和大众艺术的结论.即电影艺术乃是视觉艺术、综合艺术、叙事艺术和大众艺术四因素动态平衡的产物,其本质就存在于它们既相对独立又绝对统一的关系中.传统而简单地说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不妥的.电影艺术的这种分野对于当下国产电影实践有着多方面的启示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电影界有人习惯于以电视电影共有视听属性而把两者归划于一个具体的艺术美学——即电影美学门类 ,并以此作为电视剧不必也不可能建立自身美学体系的主要依据。本文从多方面论证电视剧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 ,并得出这样的结论 :电视剧是一个独立的美学形象 ,它拥有一个独特的美学体系 ,具有独立的美学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国早期电影因为长时期游离于“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而被严厉批评,所以,追求现代意识和文学深度,也就成为中国早期电影努力探索的方向。受好莱坞影响而兴起的早期言情片,正是中国电影在这一方面最初开始的艺术探索,具有重要的电影史价值和意义。在此借鉴和探索过程中,早期言情片透过哀情、爱情、艳情描写社会人生,注重人物的性格描写和情感表现,促使中国电影趋向“现代”、内涵“文学”,逐渐与“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发生关联;而言情片强调“影戏之要素为美也”,使导演、表演和摄影注重影像画面的审美创造,又加强了早期电影趋向“现代”、内涵“文学”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代报告文学领域,著名表演艺术家黄宗英是拥有众多读者和广泛影响的作家.或许是因为职业的原因,黄宗英惯用电影艺术家的眼光观察生活,以抒写颇具电影特点的"人物特写"见长;尤其是她在20世纪60年代创作的一批报告文学作品,一扫当时报告文学过分政治化而艺术性稍嫌逊色的积弊,具有独特的艺术风采.  相似文献   

14.
经典理论中的电影语言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米特里认为:影像具有“符号”功能。影像按照一定的规则结构为画面时,可以被理解为语言学意义的符号,它使电影成为语言,这种语言可以成为艺术。其实,在经典电影理论的整个进程中,语言问题始终贯穿其中。电影艺术的历史可以说就是电影艺术不断发展、变化、完善的语言史。对电影语言的研究可以说是整个电影艺术研究工作的起点。因此,电影语言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对经典电影理论时期的语言问题及其影响作出简要的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电影,是一门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画面与音响为媒介,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通过银幕塑造直观的视听形象,再现与表现社会生活的一门综合性艺术。本文仅就电影与其它艺术门类(主要是与文学、戏剧、电视剧)的区别及其相互渗透与交融问题,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年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其构图分割形式多种多样。P型画面作为其构图形式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拥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从P型画面的分割形式和特点出发,结合在木版年画构图中的运用,分析探讨P型画面构图分割美在年画艺术中的独特艺术特色。并根据其形成文化、环境等因素来共同阐释P型画面美在年画构图艺术中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对民间艺术提出理论层次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1920年代后半期中国影坛兴起的武侠电影热,经过了一个从武侠片到武侠神怪片的发展过程。而无论是武侠片还是武侠神怪片,它在武侠叙事中透露出现实社会人生内涵和除暴安良、锄强扶弱的侠义精神,其艺术表现的武侠、神怪与情爱的类型叙事等,都受到好莱坞电影的深刻影响。当然,中国早期武侠神怪片愈演愈烈的诲盗、诲淫、诲仙倾向也受到人们的尖锐批评。另一方面,武侠电影在摄制方面也大都借鉴好莱坞,其镜头画面光影的影像奇观拓展了中国电影的艺术表现力,推动了中国早期电影艺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电影赏析对象、电影艺术娱乐功能及电影赏析课程等不同角度分析电影赏析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的独特优势,全面阐述电影赏析在大学生思想品德培养以及认识能力、创新能力、心理素质提高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艺谋是一位独特的电影人。他不仅在本专业──摄影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一个和八个》、《黄士地》);同时在表演方面(《老井》)显示出身手个凡;特别在导演领域,《红高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秋菊打官司》在国际上连连获奖,在国内引起很大反响。这与他电影创作中独特的电影语言是分不开的。张艺谋在导演《红高梁》、《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和《秋菊打官司》时,从电影艺术本身的特点出发,对原作进行再选择、再提炼,融入了自己的生活感受与审美体验,使改编后的剧作能够充分地展示自己对生活独特而深刻的见…  相似文献   

20.
建筑和电影原本是截然不同的两门艺术。但建筑美学及电影美学的发展,却揭示了两者诸多的共同点,如共同追求表“情”性及表“意”性的美学主题;具有共同的美学特征等等,这就象在建筑及电影这两门艺术间架起了一座“美的桥梁”,使两门艺术在理论及创作方法上可以相互借鉴。本文侧重于论述建筑利用电影创作技巧、画面造型、色彩及光造型手法在建筑中的运用等,从而使建筑设计产生由“三维空间”进入四维空间”的重大观念性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