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国民族类型与和平跨居模式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跨国民族历史形成原因、现实存在形式、聚居和散居情况、国家政治认同情况、语言文字涵化情况等方面,对跨国民族进行了类型划分.以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和平跨居"现象为例,对"和平跨居"模式的主要衡量指标进行了分析,认为跨国民族文化内部彼此之间明确的国家政治认同、国内边境地区各民族共生互助互补互制的和平人文生境,是中越、中老跨国民族"和平跨居"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
一、民族问题与民族关系研究对列宁“民族自决权原则”的历史考察与现实思考/姚爱琴∥青海民族研究.-2005,⑶.-7~10多民族国家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民族问题的解决:评民族问题的“去政治化”与“文化化”/陈建樾∥世界民族.-2005,⑸.-1~12二战后澳大利亚非英语移民政策的演变/杨洪贵∥世界民族.-2005,⑸.-21~31跨国民族“和平跨居”模式再讨论:以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地区为例/周建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5,⑹.-17~21论和谐而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概念/龚永辉∥广西民族研究.-2005,⑶.-10~23民族问题中的民族意识和民族主义情绪/熊…  相似文献   

3.
从对中国南方与大陆东南亚跨国民族研究入手,就世界范围内的跨国民族进行了扼要分析,认为"和平跨居"研究的目标就是让世界跨国民族在和平的环境中分享彼此的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PREFACE当今世界,跨国民族的和平跨居与和谐共处,深刻影响着全球的和平与发展。本刊主打栏目于2007年第5期推出由周建新教授主持的"跨国民族"、2012年第1期推出  相似文献   

5.
程安垣 《民族论坛》2008,(11):58-59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构成,它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人"的素质:民族预科教育是党和国家为提高民族地区"人"的素质而举办的高等教育特殊形式,它对于缩小民族差距、实现民族共同繁荣、维护祖国统一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它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对于民族教育工作者来说,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6.
马曼丽教授在学术上专注国家统一、边疆安全和跨国而居的边疆聚居少数民族等现实问题研究,最早提出了"和平跨居"理论。现代跨国民族已经成为民族生态现象,是一种自然发展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任何国家必须研究跨国民族及其相关问题。无论什么民族、什么制度的国家、什么文化,其最终都应同归于追求"人的安全发展",同归于"人类的发展"以及"全球的和平发展",当然这还会经过很多曲折,但毕竟,以和平民主为主流的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在矛盾冲突中寻求和谐发展的时代,所以,只有大家"殊途同归"于追求"人的最大发展"而共同努力,世界各民族才能达到和谐共生,因此"殊途同归"是现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全新的视角概述了民族工作主题,即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与西南边疆多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进而对现阶段西南边疆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和解释,并从民族工作角度提出解决问题、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在边疆民族地区高中新课程改革中设置本土少数民族美术特色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才智,也是促进青少年的美术核心素养发展和边疆民族地区高中美术特色课程建设中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边疆民族地区高中美术课程中有效设置与建设本土世界文化遗产壮族艺术瑰宝花山岩画作为教学资源,其优势体现地方学校创建的现代教育教学理念,注重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艺术素养和对本土民族文化的热爱情感,最终构建国家课程、地方(乡土)课程有效互补地完成青少年接受多元文化下民族艺术的审美认知过程和大文化观念,培养具有本土文化的青少年对于边疆民族地区稳定和谐发展具有提智铸魂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鉴于北部边疆的威胁,宋朝注重加强对南部边疆的国家治理.为达到有效管控民族地区的目的 ,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措施:积极招纳广西边疆民族首领归附,并构建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职衔管理体制;对竞争失败、不稳定和主动内徙的民族首领进行接纳和异地安置,形成对边疆民族首领的钳制、威慑和吸引;通过赏赐民族首领钱米、食盐和开通博易场等手段,带动少数民族形成对宋王朝的经济依存关系;在民族聚居区建立"城—寨—堡"的军事镇戍体系,形成震慑民族首领的后盾.此外,还逐渐推动民族地区司法的转型,使传统争端解决机制由适用民族习惯法向王朝法制过渡,限制并削弱民族首领的审理权.  相似文献   

10.
丁恒 《民族论坛》2010,(9):61-62
在"兴边富民行动"背景下,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民居危房改造工作正大力推进。但在改造工作中存在诸如民居危房具体情况极其复杂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值得关注。这需要及时采取相关对策予以解决,以确保改造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1.
人本理念与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本理念是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也是中央四代领导集体始终一贯的执政理念,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本文拟对人本理念与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意在深化对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问题是社会问题的组成部分,是事关革命和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民族地区和少数民族,只有民族地区建成了和谐社会,全国的和谐社会才有基础和保证。发展民族经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推进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团结,培养民族干部,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王婷  于涛 《民族论坛》2010,(7):46-47
土家族摆手舞和苗族团圆鼓舞是湘西极具特点的民族民间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湘西土家族与湘西仡佬人(苗)具有亲缘关系,摆手舞和团圆鼓舞具有"同根异流"的民族特质,这对促进两族人民团结友好,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论以民族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民族关系是衡量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指标,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而当前我国民族关系面临着国际政治和民族问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及人力资源和文化贫困、宗教、民族意识非均衡性发展等带来一些不和谐因素;鉴于此,应通过消除民族分裂隐患、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宗教问题、加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等措施来发展和谐民族关系,以促进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边界、边民与国家是有机联系的一个整体.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出现之后,世界范围的近现代国家边界逐渐形成,如今任何国家都以国家边界为治权界限.边民的出现是由于国家边界的出现而出现的,跨国民族往往属于边民的一部分,而其存在的前提是国家的存在,即国家边界的存在.因此,跨国民族研究主要有三个相互联系的面向,即边界、边民与国家.当代国家无一不是追求边界、边民与国家的有机统一,跨国民族在国家未来发展走向中, “和平跨居”是最好的选项.  相似文献   

16.
马旭 《民族论坛》2008,(1):28-29
本文通过对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奇石村的个案考察,分析了当地通过发展奇石特色产业解决"三农"问题的经验与波折,探讨了民族地区政府在解决"三农"问题时应认真考虑的几个着眼点。  相似文献   

17.
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热点是影响人类和平进程的主要威胁。世界各国只有通过对内、对外协调,共同致力于世界民族宗教问题热点的解决,才能化解民族矛盾,消除民族隔阂,达成民族和解,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各国、各民族和各宗教集团间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民族、宗教是我国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其存在必将会对我国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影响,加强和提升民族、宗教工作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此,本文分别就民族、宗教工作的特点;民族、宗教工作是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加强民族、宗教工作,为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创建工作机制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跨界民族是指跨国界而居的同一民族。强烈的民族意识、民族利益问题、不平等的民族政策和外部势力的介入等原因会引发跨界民族问题,并产生国内和国际影响。跨界民族问题对国内政治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危及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危害国家边疆地区稳定和国防安全、削弱国家凝聚力、加剧民族矛盾与冲突、损害所在国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跨界民族问题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对相关国家周边外交关系带来深远影响,易于引发相关地区关系紧张与冲突并成为引发重大国际矛盾与冲突的重要因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中,如何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然成为当前国家亟需解决的难题.边疆民族地区不仅是中国的“窗口”,而且是国家稳定与繁荣的关键性、战略性区位之一.与国内其他区域农村相比,边疆民族地区农村具有人口分布差别化、宗教信仰复杂化、语言文字本土化、民族文化多样化的特征,致使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更具挑战性.只有树立了共生共存的边疆农村治理理念,才能实现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治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