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5 毫秒
1.
要想圈地,必须先放马;要想占领山地,必须赶走山中之王;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必先历练心智,戒除人性之拖泥带水的弱点,发扬雷历风行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2.
想让女儿嫁个好人家,就得致力于培养她在婚姻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同理,要想吸引优质的渠道资源,想让产品找到好归属,也得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3.
周建华 《经理人》2005,(8):22-25
想知道掌握着巨额财富的股东、董事长、CEO、副总裁们,他们心灵深处不可名状的痛苦吗?想知道春风得意的总监、副总监和部门经理们,他们心里有什么被扭曲的苦痛吗?想知道全国1200多名职场成功人士都是如何缓解痛苦,寻找欢乐的吗?第四年的中国经理人痛苦指数大调查中,将提供所有的答案。  相似文献   

4.
向志武 《当代秘书》2001,(7):36-36,43
记得小时候,一个大年三十的晚上,在故乡的火塘边,爷爷和蔼地问他的五个孙子,长大了干什么,作为长孙,我想了一想便说:今后我要当警察。或许那时候是因为电影里的警察形象深深激励着我。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化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经济组织,还是社会组织,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社会单位,要想生存发展,要想成长状大,一个核心的竞争能力便是人才。韶铜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才搭建成长通道,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规矩的力量     
光林 《经营管理者》2009,(6):106-106
这种永恒存在的规矩,是不允许某个个体或者集团去挑战的。当然,如果你叛经离道的目的,本就是为了毁灭自己的话,别说你想挑战规矩,你就是想挑战上帝,也没人能把你怎么样。  相似文献   

7.
总统中圈套     
《领导文萃》2009,(23):37-37
胡佛就任总统之前,他坐火车外出考察时和随行记者同坐在一节车厢里。有位记者想探询胡佛的政见,他想了许多办法,但这位未来的总统始终一言不发。  相似文献   

8.
《领导文萃》2009,(23):46-46
你不能强逼别人去做他们不想做的事,但你能帮助他们想去做它。强逼别人做事是愚蠢的,所以你必须知道别人想做什么,为什么,然后你会帮助他们培养想做的情绪。  相似文献   

9.
为自己喝彩     
杨静 《当代秘书》2001,(7):11-12
我骄傲,我是一名二十一世纪年轻的秘书!也曾叹惜过为他人作嫁衣的默默无闻;也曾迷惘过车子、房子、票子样样全无的清贫窘困;也曾无奈过生活如同一地鸡毛般的繁杂琐碎……是啊,作为跨世纪的一代青年,我们也想过到公司去追逐发财的梦想,也想过到报社去体验文化人的轻盈,也想过到大洋彼岸去领略异国的风情。  相似文献   

10.
每天,我们都要做很多事情。过后去想,可能会想出些许尴尬,想得心里没底儿,边想边心生悔意。这些事,大都和幼稚有关,怎么看都有点儿糗。如果你在官路上行走,类似的事儿看上去就会更糗。  相似文献   

11.
周振林 《决策》2006,(6):52-53
权力的穴点在哪里呢?这是每一个拥有权力的领导者,人人都在想、个个都在做的事。然而,到底想得怎么样、做得怎么样,不同的领导者却是大大的不一样。  相似文献   

12.
李伟 《决策探索》2011,(11):30-33
正是由于食品工业的发达,以及形形色色的添加剂,才使我们的饮食生活变得如此丰富、高效和“方便”,随时买到想吃的东西。但要想真正避免摄入大量的食品添加剂,唯一的方法就是自己购买新鲜天然的食品原料,花费一些时间,回到厨房,回到家庭烹饪。  相似文献   

13.
云高 《经理人》2004,(5):110-112
“好的经理人是站在领导角度想问题,立足自己岗位做事情。”“管理者如果想发挥管理效能,必须得勇于承担责任。”“扯皮到此为止。”“权力不能用来激励,不能使人自觉,不能产生认同,不能影响下属。”  相似文献   

14.
唐雅君有着好胜心强的个性,喜欢冒险。她从小就愿意做一些关于策划、开拓的事情,然后用自己的方法去完成。她始终相信,只要想做的事,努力尝试都会做成。刚考上台南的家专音乐科舞蹈组时,唐雅君知道自己缺乏音乐与舞蹈的基础,但她一点都不担心.只要抓到机会就拼命练习。“我想,这种一心想迎头赶上的压力,对我是非常好的。让我充分发挥了潜能,学什么都比别人来得快。”  相似文献   

15.
朱铁林  李茜 《决策探索》2010,(10):67-67
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除了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有爱心、耐心、关心等等以外,还要会与学生谈心,与学生谈心要想取得最佳效果,就得讲究谈心艺术,把握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特点。笔者在.工作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开复 《领导文萃》2007,(1):146-150
有一位中国留学生看完了我《写给中国大学生的第三封信》后,感触很深,他写了一封信给我说:“很小的时候,我的目标就是长大,长大了做什么,我当时没有想;读小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初中,考上初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初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高中,考上高中做什么,我没有想过;读高中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考上大学做什么,我没有想过;上大学的时候.父母给我的目标就是要出国,出国做什么,我也没有想过;现在留学拿到了学位,要找工作了,下一步我该做些什么呢?这次,我要好好地想一想。谢谢你的第三封信,它唤醒了我埋藏了25年的进取心,它改变了我25年来被动的生活方式。从今天开始.我要积极主动地为自己而生活!”  相似文献   

17.
年少时,遇事有想不明白的地方,父亲就会对我说:“想一想,往理上想,理上通了,也就通了。”当时不明白,后来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慢慢地理解了,也养成了习惯,往“理”上钻。钻着钻着,倒钻出了一些感悟;读书多了,也慢慢地有了一些心得。  相似文献   

18.
晋代吴隐之任某地刺史时,他的一个下属给他送饭时把鱼骨都剔得干干净净。一般为官者遇到这样“会来事儿”的下属都会感到高兴,然而吴隐之知道他的用意是想讨好自己,不仅不予以嘉许,反而将他惩罚了一顿,并辞退了。吴隐之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清官,与其谨慎提防身边那些“会来事儿”的人有着密切的关系。时至今日,在我们的领导干部身边也不乏这样“会来事儿”的人。他们善于察言观色,精于揣摩领导意图,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领导嘴馋了弄吃的,瞌睡了送枕头,想钱了帮着捞,想玩了安排去桑拿……可谓体贴入微,又…  相似文献   

19.
沉思录     
当你不把你的思想指向公共福利的某个目标时,不要把你剩下的生命浪费在思考别人身上。因为,当你有这种思想时,你就丧失了做别的事情的机会。这个人在做什么,为什么做,他说了什么,想了什么,争论什么,注意所有这些事情将使我们忽略了观察我们自己的支配力量。所以我们应当在我们的思想行进中抑制一切无目的和无价值的想法,以及大量好奇和恶意的情感:一个人应当仅仅使他想这样一些事:即当别人突然问:“你现在想什么?”  相似文献   

20.
对于理财,人们经常面对的问题有两个:一是“我也很想理财啊,但是薪水减掉固定开销之后,已经所剩无几了,哪还有余力可以理财?”二是“不投资理财还好,越是投资理财亏得越凶,是所谓不理不亏,有理就亏。”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此想作一个整体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