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期将承续上一期"2008年度中国儿童研究:回顾与展望"专题,围绕儿童心理、儿童家庭与社会教育、媒介与儿童发展以及灾后儿童心理危机干预等领域,从特定的观察视角,就2008年度上述领域以及儿童流行文化等热点话题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评述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汶川地震灾后儿童心理创伤的表现、评估及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造成儿童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形成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并在身心、精神、认知以及行为方面均有所表现,因此需要给予儿童更多的心理照顾以帮助他们度过危机.本文考察了地震灾后儿童心理创伤的阶段性和年龄性特征,提出灾后儿童心理的康复与重建需要开展多层面心理评估,并着重分析了开展地震灾后儿童心理康复与重建的基本原则、辅导策略、活动方式以及服务技巧.  相似文献   

3.
国外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重点介绍国外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的相关研究结论,阐述了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的概念、缘起、目的和原则、促进受灾人员心理状态改善的策略。分析了危机事件压力管理体系以及危机事件压力管理在灾难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用情况与效果。研究表明,灾难心理危机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和缓解灾后的心理创伤和创伤后障碍,灾难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与危机干预人员是否受过专业培训以及危机干预操作是否规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灾后儿童心理救助的政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灾害的发生会造成儿童的心理创伤,这种心理创伤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救助.灾后儿童心理救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政策的规范和引导,因此相关政策的制定是灾后儿童心理救助的前提和保障.笔者分析了灾后儿童心理救助政策的出台背景、政策的内容和政策的实施效果,以期展现灾后儿童心理救助政策研究的状况,吸取各国政策制定的有益经验,推动我国心理救助政策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然灾害会依严重程度对事件经历者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异地安置是自然灾害发生后较为普遍的干预措施,大部分已有研究表明异地安置对受灾者灾后身心具有负面影响。本文利用2009年2月对汶川地震受灾地区随机抽样所抽取的10个地震受灾县的100个贫困村庄的3000户家庭的抽样调查数据,在通过GIS工具变量回归有效控制地震灾害损害影响的基础上,估计了地震灾害以及灾后异地安置对儿童心理和学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地震损害中的学校损毁程度(相对于家庭住房和成员伤亡)对儿童心理的消极影响最大,同时也影响儿童的灾后入学率;在控制灾害损害影响的条件下,学校的县内异地安置对儿童心理具有积极影响,学校的县外异地安置则有助于提高灾后儿童学业表现,而家庭的长期异地安置对灾后的入学率和学业表现都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这些结果并不支持多数已有研究所得出的异地安置具有负面影响的结论,也为自然灾害的灾后应对措施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青少年挫折心理干预是一个永久性话题,灾后青少年心理干预尤为值得关注,抗逆力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心理干预视角,主要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理念,注重个案的差异性,注重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抗逆力视角下灾后青少年挫折心理干预研究将有助于提高灾后青少年抵抗挫折的能力,有助于灾后青少年心理康复,更有助于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灾后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灾害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因此有必要进行干预.针对灾后儿童心理干预的特点,从理论的层面选择个别和团体两种方式对灾后儿童进行干预.对于儿童而言,所适合的个别干预方法有沙盘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团体干预方法主要为心理剧.个别干预和团体干预对灾后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效果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十年来,国内学界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已初具规模.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心理危机预防系统、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心理危机应急处置、心理危机后干预五个方面对近十年国内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后续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地震灾害因其不可预测性、突发性以及巨大的破坏性,对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心理健康都会造成严重的损害。地震作为重大的应激事件,不论对受灾群众、医护救援人员还是媒体工作者来说都会产生应激反应。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这种应激反应就会变成应激障碍,会给受害者造成长期的、难以磨灭的心理创伤。地震灾害对于不同群体危害的影响程度不同,分层次提出相应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有助于灾后的心理重建,使受灾群众尽旱脱离灾难带来的消极影响。积极开展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维护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国内外地震后灾民的心理危机干预文献研究,总结了震后灾民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存在的问题,心理危机干预的模式、措施和方法,构建了灾民心理危机演变过程机理图,并对常见的几类心理危机干预方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社会支持在灾后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理危机干预通过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促进了受灾者心理健康的重建。然而,当前我国灾区的心理干预工作存在着将心理危机干预与社会支持相混淆又相脱离的背反现象。调查和事实证实,只有实现二者的互动尤其是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才能够既促进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性功能提升,又进一步增强实务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危机干预工作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富有挑战的重要部分。当前高校危机干预工作存在以下问题:危机意识缺乏,观念落后保守,学校相关部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普及以及学校心理咨询滞后;缺乏项目风险管理的整体意识,危机干预工作开展不全面。由此,目前开展高校危机干预工作应该以预防为重点,深入调查研究危机产生的原因;挖掘生命教育内涵,全方位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将一级预防和三级预防相结合,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危机后个体的追踪。  相似文献   

13.
在时代快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大学生也面临着愈来愈多的心理压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问题已成为高校不容忽视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大学生心理危机一般分为发展性危机、境遇性危机和存在性危机三种。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包括预防型危机干预模式、咨询型危机干预模式和应急型危机干预模式三种。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处于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提高对这一群体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度,对于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学生所面临的主要压力来源于学习、生活等方面,家长与老师有必要营造良好的氛圉及学习环境.心理教育和心理干预对于中学生心理问题是极有必要的,可通过心理游戏等新颖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可以应...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研究文献的综述,分析和廓清了包括心理危机定义内涵、特征、类型、产生原因以及预警机制、干预机制等有关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问题,对干预基本理论模式和国内外危机干预模式进行初步比较,探讨了一种可行性好、操作性强的心理危机干预模式,以期达到防范心理危机和及时化解危机,重塑大学生健康的心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构建心理危机预防体系和改善大学生的社会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地震灾区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灾后精神失调筛查自评问卷(SRQ-2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成人依恋量表(AAS),PTSD自评量表(ICE)、事件影响量表(IES-R)对成都临近灾区的某高校的2165名灾区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结果:(1)学生的心理困扰严重程度可以分成不同的层次,IES-R检出率29.19%、SRQ检出为26.74%、PCL检出率为16.16%;(2)检出的学生中73%以上均是那些地震中一直在现场和大部分时间在现场,他们的创伤反应比其他灾区学生更突出;(3)在检出的学生中,不安全的依恋类型的学生比例占了大部分(均为63%以上);(4)在三个筛查量表中阳性检出组与阴性组的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以及依恋量表中的亲近因子、焦虑因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心理康复工作中,(1)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分层次干预;(2)要关注学生震前的亲子依恋关系,注意复杂型创伤的治疗;(3)要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构建积极的社会支持资源方面;(4)学生社会支持网络恢复要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7.
随着大学生学业、情感、就业、人际关系等各方面压力的逐渐增加,大学校园中心理危机事件频繁出现,而目前高校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却在干预内容、干预过程、干预主体、干预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忽视发展性危机、缺乏专业人员、缺乏多方联动机制、缺乏双方互动等。为此,高校应强化预防机制、完善预警机制、关注后干预,建构合理有效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提供全面的政策支持,更好地为学生身心健康服务。  相似文献   

18.
心理危机干预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性工作,其工作成效直接影响到学校乃至社会的和谐与稳定。作为心理危机干预过程的主要参与者,教师应做好自我心理健康维护,减少危机事件带来的心理创伤,以饱满、健康的心态促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突发事件不仅直接危害大学生的人身安全,更会给其造成巨大的心灵创伤,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会影响其今后的生活和身心健康,形成心理危机。根据危机生命周期理论,从时间序列角度探讨当前高校突发事件中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存在的危机前预防预警不到位、危机中被动干预且干预主体单一及忽视对危机个体周围相关人员的干预、危机后干预缺失等问题。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实施需要对上述问题进行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20.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几个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引起高校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视,对其相关的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在此背景下,为何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而发出的不和谐音符却越来越多呢?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正确定位,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特征的准确把握,以及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与危机干预工作的程序切实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