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费尔巴哈以人本学哲学为基础,提出泛神论是不把神与自然的或人的本质区分的哲学理论.泛神论的神不是在世界之外独立存在的"具有人格的实体",而是"内在超越的实体". 泛神论是矛盾的.历史上既有把神视为与自然同一的泛神论,也有把神视为与精神同一的泛神论,但它们都是神学的无神论,无神论是泛神论的必然结论.有神论"必然过渡"到泛神论,其理论前提是理智与信仰的关系和宗教异化理论."泛神论是近代社会和近代哲学的本质"的论点表明,费尔巴哈把人视为近代社会和近代哲学的本质.他主张人应当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以神的存在为切入点提出了哲学上最重要最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明治政府的现实需要、德国古典哲学的适应性、日本学院哲学家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三个方面,对近代日本移植德国古典哲学这一现象和特点进行了考察。作者指出,德国古典哲学在明治中期以后被移植到日本,成为取代英美法哲学的官方哲学,是与明治政府的客观需要和文化政策、德国古典哲学与明治政府的需要之间的某种一致性、学院哲学家的现实政治态度分不开的。以上三个因素相互作用,决定了日本移植德国古典哲学的独特性,这对近代日本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哲学的发生与地理环境有着一定的关系.西方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导致了区别于中国的商品经济形态,而这样的形态则培育着西方人的理性精神.理性精神在近代的英国和德国有着不同的发生发展过程,美国更多的表现为一种经验论;德国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深刻的思辨的哲学精神,而英国哲学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岛国环境有着密切关系,德国哲学其特殊的地理环境与森林古堡情况有着联系.通过分析,笔者认为,地理环境对哲学思想有较大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不是决定性的.哲学的发展需要在新的环境下结合新的时代思想特征,表达这一时期这一民族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泛神论与泰戈尔散文诗的生命探索蒋登科近代西方有一种哲学叫泛神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神。换一个角度看,当一切都是神的时候,一切又都不是神。泛神论的勃兴与当时人们渴求平等、自由的思想是相关联的。印度也有一种与泛神论相似的哲学思想,这种思想一直由古代的《梨俱...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哲学向德国观念论的过渡中,斯宾诺莎对笛卡尔的批评与反驳至关重要:笛卡尔的精神实体“自我”遭到斯宾诺莎实体、属性、样式三论的消解,为康德与德国观念论的主体之路打开了局面。斯宾诺莎“神即自然”的泛神论肃清了笛卡尔基督教“超越神”的残余,主张至善是人的心灵与整个自然相一致的知识,真正的幸福、至善与对神的爱是共属一体的,这为德国观念论理性是自由与必然的统一立场开辟了道路。笛卡尔认为,心灵不能完全统驭激情,斯宾诺莎则通过人类理性的理解力来克服情感,致力于寻求改进和提升人类理智的方法论。二者的争辩不但进一步夯实了理性原则,而且也为德国观念论存在与思维的统一、实体即主体的主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1 黑格尔与海德格尔都是德国著名的思想家,只是分属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因而有着不同理论发展阶段的思想特征。黑格尔是近代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海德格尔是现代德国哲学主流的确立者,可以这样说,要理解德国古典哲学,要理解德国现代哲学,或者进而要理解德国近现代哲学转换的理论契机与发展的逻辑必然性,离开黑格尔哲学与海德格尔哲学来实现这一点,是根本无法想象的。从理论的展开方式与思想旨趣分析,黑格尔哲学与海德格尔哲学是根本不同的。但在这种理论外观对立的背后却隐含着理论精神的同一性,这集中体现在黑格尔哲学与海德格尔哲学有着相同的哲学展开的理论初衷。  相似文献   

7.
青年毛泽东与德国近代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年毛泽东受到近代德国哲学的影响,主要有“心性”本源论、以“自我”为核心的人生价值观、“以理驭行”的实践观。他接受德国近代哲学体现出的新文化运动的某些时代特征:为救亡而选择思想武器;在选择过程中的扬弃;文化选择的多维空间。本文探索了我国先进知识分子曾推崇德国近代哲学的三点原因:近代中国与德国有相似的社会背景;德国近代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有契合之处;德国的迅速崛起给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树立了一个振兴中华的榜样。  相似文献   

8.
在郭沫若前期的思想中,泛神论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已基本上成为学术界的定评。但是,不能说泛神论在郭沫若前期思想中占主导地位,而且,郭沫若的泛神论又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它和我们通常所讲的泛神论即西欧的泛神论有着一定的区别。西欧的泛神论哲学流行于十六、十七世纪,其主要代表是意大利的布鲁诺和荷兰的斯宾诺莎。他们认为神即自然界,神融化在自然界一切事物之中,并没有什么超自然的能力。这些实质上等于对神否定的观点,具有唯物主义的因素。但是,泛神论中也包含着不少唯心的  相似文献   

9.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当代,德意志民族始终被民族认同问题所困扰,德国也被德国人称为一个麻烦的祖国。这种状况已经成为影响德国的发展和稳定的大问题。造成德意志民族的民族/国家认同危机的原因,是由于德国所处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所致,即德国位于欧洲的所谓中间地带,但是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德国特殊的历史发展进程,即德国历史一再遭遇断裂,极不利于民族意识的形成。在欧洲近代民族国家形成的过程中,德国因为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政府,全民性的共同归属感的形成再遇障碍。在决定性的19世纪下叶,德意志民族国家终于建立,但是三个德意志民族国家均以失败告终,致使民族意识一再遭受重创。德意志民族的国家—民族认同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0.
《物性论》促进了近代欧洲的思想转型,在德国早期唯物主义的发展进程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卢克莱修的原子论影响了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并和后者一起成为德国唯物主义的主要思想武器。德国唯物主义者通过将上帝物质化、将灵魂物质化,摧毁了基督教神学解释宇宙的超自然主义框架和神意信仰,用物质原因和机械法则解释天地、自然、生命和人类文明,为后续的唯物主义扫除了障碍。  相似文献   

11.
谢林在思想史上首次系统地质疑与动摇了德国观念论,乃至整个近代哲学,他提出了后来成为现代哲学之基本共识的一个观点:理性是有限的,它会将人与现实隔绝开。谢林主要通过将古代的潜能-质料学说改造为自己的一套潜能学说,并以此解释上帝内部三种潜能的结构,以及上帝力量的历史性实现,来克服现时代的“否定性”。谢林的肯定哲学虽然有基督教、德国观念论和世界根本秩序三方面的局限,但与其他大思想家的学说一样,因为提出了一些根本性的问题,而构成了衡量当代与未来思想的一个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12.
费希特的道德宗教观与人性尊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考察和分析了费希特早期、耶拿时期和晚期的宗教哲学思想 ,指出费希特的先验哲学从不反对信仰上帝 ,而是不同意传统神学对上帝的解释。他在耶拿时期形成的以道德为核心的泛神论是近代德意志宗教哲学理性主义化的一个重要步骤 ,而他晚年试图把知识与信仰、道德与宗教结合起来的主张 ,既有辩证法道理 ,也有宗教热情。费希特所阐述的道德宗教之理念 ,维护了人在信仰宗教时理应具有的尊严 ,对西方后来的宗教哲学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3.
费希特,近代德国著名的古典哲学家,《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是其爱国主义思想的代表作,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受到中国学人比较广泛的关注,得到迅速传播,是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复兴思潮勃兴的标志性现象,费希特则成为中国人民激励斗志、重塑自信的典型代表。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在中国传播逐渐深入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则是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费希特爱国主义思想契合了中国学人确立民族复兴之志、探寻民族复兴之路、掀起民族复兴思潮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4.
费希特,近代德国著名的古典哲学家,《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是其爱国主义思想的代表作,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受到中国学人比较广泛的关注,得到迅速传播,是抗战时期中华民族复兴思潮勃兴的标志性现象,费希特则成为中国人民激励斗志、重塑自信的典型代表。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马克思主义和德国古典哲学在中国传播逐渐深入的反映;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则是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费希特爱国主义思想契合了中国学人确立民族复兴之志、探寻民族复兴之路、掀起民族复兴思潮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5.
笛卡尔是十七世纪法国杰出的哲学家和数学家,是近代西方理性主义的创始人,他的哲学是一个多种精神的统一体,由形而上学(第一哲学)、物理学(第二哲学)和其它各门具体科学三部分组成,前两部分可以看作笛卡尔的哲学思想,而第三部分是根据他的哲学思想原理建立起来的。笛卡尔一生致力于其哲学体系的建立,但只有“形而上学”研究才是我们现在意义下的哲学基本原理。考察笛卡尔的哲学著作,发现他的哲学思想与数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他是欧洲近代第一个企图以数学为模型建立哲学和科学方法论的人。  相似文献   

16.
灵性、智性和志性三个名词均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灵性与智性能较好地指称心灵第三层面的某种能力,只是缺少德性与实践的意味,不能赅括第三层面本身。志性则蕴涵心灵系统的目的因、动力因和形式因,为真善美三大价值的种子,是理性与非理性、知与行相统一的根据。西方哲学史存在几次重大的周期性转向,近代启蒙主义哲学复兴了古希腊哲学,而叔本华开启的现代人本主义哲学则企求重觅信仰之源和精神家园,揭橥志性有助于克服非理性思潮而回归正位。志性企求把握宇宙与人生的本体,是滋生宗教文化的心灵能力,实为个体达到智性与德性的统一、实现人生再圣化的心灵根基。  相似文献   

17.
德国作家马科斯·诺道曾经写道:“德国在一切事情方面,无论好事还是坏事方面,总是一支主宰力量。”翻开德国史书籍,从中世纪末期到现代时期,德国对人类作的好事和坏事,桩桩件件,历历在目。恩格斯说,是德国最早举起欧洲资产阶级革命义旗的。在近代初期,德意志人虽然在最悲惨的时代里残喘,在最混乱的时代里熬煎,但在文学、音乐方面大放异彩,夺得十八世纪“德意志文艺世纪”的盖世桂冠。近代人称誉德国为“哲学故乡”,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化发展重要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8.
德国古典哲学是近代认识论思维范式向现代人学思维范式转换的桥梁或中介。德国古典哲学为实现这一转换与变革准备了必要条件,其中最根本的条件就是确立人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也是现代人类学思维范式的根本原则,康德是这一根本原则的开创者。而费希特与谢林则丰富和发展了人的根本原则,为现代思维范式的创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近代哲学的发展脉络中,有两个特征尤为明显,即:"教会的威信衰落下去,科学的威信逐步上升。"但是,科学的光辉并没有能够完全驱逐上帝,自斯宾诺莎(Sp inoza)的泛神论之后,"上帝"的身影依然存在于许多哲学家、科学家乃至普通知识分子心中。这并非罗素判断的错误,其实泛神论中让众多哲学家、科学家陶醉的上帝并非圣经中创世纪的上帝,而是人们心中关于宇宙、星空、美与和谐的法则和秩序。  相似文献   

20.
[摘要]在中国近代教育哲学史上,严复与中国近代教育哲学有着难舍难分的特殊情结,他是中国近代教育哲学的先驱。在深重的民族危机和中西文化激烈碰撞缔造的传统与现代博弈的时代场域中,他凭借深厚的中西文化素养,以西方经验主义哲学思想为基础,积极探索教育之路,寻求救亡图存、富国富民之方,将近代完整意义的科学思想引入教育领域,突破“中体西用”的哲学思想框架,构筑了中国近代“三民教育论”的哲学体系,勾画了近代教育哲学思想蓝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