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来30年上海科技创新驱动力建设,关键是提升上海自主创新的能力.要充分发挥科学家自由探索的内在驱动力、市场利益驱动力和政府政策方面的战略意识力,整合科技资源,突出跨界合作,建设“重大科学基础设施”,打造行业产业技术研发创新枢纽.同时,重视技术创新与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相融合,支持面向服务经济的新型产业体系,支持文化科技融合与现代服务业创新,支持创意经济发展;通过推进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电网、城市安全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布局和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徐珺 《科学发展》2013,(6):82-89
近年来,上海科技创新体系总体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现阶段仍然存在着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双方两头冷的现象。究其原因,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是一个重要原因。总体来看,上海虽已初步形成了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但科技服务能力的疲软仍是阻碍创新型城市和创新型国家的建设的短板。上海应逐步调整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路径,将科技服务业列入现代服务业的主要产业来培育,进一步优化科技服务业市场化运作环境,有效激发其活力,从而提升上海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和自主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产业协同演进和制度谐振两个角度分析深圳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动因,发现科技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存在四个方面的关联,能互相提供市场和中间产品,共同升级,协同发展;深圳市的政策作出了响应科技服务业发展需要的调整,制度变迁促进了产业发展,体现了产业和制度的谐振,同时创新创业文化也促进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推动数字技术与服务业发展深度融合,让数字技术赋能上海现代服务产业体系建设,可增强上海服务业辐射能力、提高高附加值行业占比、助力上海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上海服务业创新,共同打造高品质的“上海服务”。  相似文献   

5.
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名山 《科学发展》2009,(11):82-95
本文重点研究上海现代服务业定位与重点服务业发展。首先,对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当前存在的六大问题。其次,对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环境进行系统分析,着重指出世博会为上海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再次,根据地方经济、特色产业和行业发展需求,提出了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定位是上海应成为全国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龙头,其现代服务业的辐射能力应覆盖长三角地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城市;产业定位是发展二三产业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产业联动发展;区域定位是中心城区应立足增强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发展金融、航运、信息等现代服务业,郊区应立足增强经济发展水平,重点发展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的生产性服务业,实现二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同时,本文提出了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以国际化提升上海服务业能级,以市场化做大服务业规模,以信息化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法治化创造服务业发展环境,着力提升功能型服务业,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延伸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构筑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高增值、强辐射、广就业"的现代服务业体系,进一步增强上海服务全国的能力及国际竞争力。最后,提出了发展上海现代服务业的8点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裴峰 《科学发展》2012,(7):42-49
现代服务业是伴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用现代化的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服务方式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创造需求,引导消费,向社会提供高附加值、多层次、知识型的生产服务和生活服务的国民经济新领域。产业集群的崛起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产业为创造竞争优势而形成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上海现代服务业表现出集群化发展趋势,大量的现代服务企业在空间上形成集聚,进一步提升了上海服务业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在界定科技服务业内涵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服务业发展动因的理论框架,认为科技服务业与其他高技术行业的产业协同和科技服务业与制度的谐振是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因。运用统计数据分析了天津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对比了天津、深圳、北京和上海的科技服务业发展。分析了天津高新技术产业和制度环境对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以及这两方面动因与其他城市的差别。天津科技服务业发展与其他城市相比还有差距,主因在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制度环境滞后,未来的发展需要从借力金融创新和滨海新区建设、加大政策倾斜和投入、推进市场化改革等方向入手。  相似文献   

8.
服务业分类统计核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晁刚令 《科学发展》2010,(10):33-51
服务业作为产业包括了各种类别的行业,其中许多行业在生产技术、功能、产业性质以及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方面千差万别,所以对其进行分类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目前服务业分类的理论依据主要是卡托坚的"三分法"和辛格曼的"四分法"。通过对国内外服务业分类现状及其调整的的梳理和分析,提出上海服务业分类统计改革的目标思路、基本原则和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张仁开 《科学发展》2013,(8):33-40,59
发展知识服务业是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创新体系、提升区域竞争力的主要抓手。知识资源丰富、商业服务发达、区位交通便捷、人居环境和谐为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发展知识服务业奠定了坚实基础。环同济知识经济圈应紧紧抓住上海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大好机遇,以科技服务业、教育服务业和创意设计产业为重点,发展知识服务业。  相似文献   

10.
李学锋 《城市》2016,(9):3-7
服务业创新发展既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支撑,又是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必须坚持客户的价值导向,顺应发展趋势和潮流,注重新技术的开发、知识资源的共享以及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协同。科技推动、人文引领和融合发展是服务业创新发展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