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引出了很多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角度进行探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中的唯物史观十分清晰地揭示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通过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梳理研究发现,这不仅是对现实社会的反映,也是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展。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批判继承,形成了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国际和中国的哲学讨论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对马克思的现代社会发展观的分析入手,通过对黑格尔与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思想的剥离、发掘,把所谓历史的“一般发展道路”、五种经济形态的运行与马克思关于历史哲学的理论联系起来考察,从而得出结论:马克思的思想始终是:通过对现实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来把握具体的社会发展过程,反对用任何公式化理论来作为不研究具体历史的借口。  相似文献   

3.
郝菲菲 《现代交际》2023,(7):41-48+123
卢梭的人民主权学说是马克思人民主权思想最重要的理论来源,同样对康德和黑格尔产生深刻影响。康德和黑格尔分别对卢梭理论进行了继承和批判,因此展现在马克思面前的人民主权思想的理论资源是从卢梭经过康德到黑格尔的思想发展的全面过程。马克思吸收了卢梭人民主权学说的精华,将其抽象的公意思想落到实处;批判了康德人民思想的局限性,将人民主权具体到无产阶级民主;揭露了黑格尔国家主权的虚幻和神秘性,将黑格尔所论述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重新颠倒过来,对理性主义哲学进行批判,最后提出真正的民主制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理论。  相似文献   

4.
任何重大的社会现实问题都蕴含着深刻的哲学问题,马克思的理论内涵体现在马克思的原著当中,只有与时代不断地对话,马克思理论的当代生命力才能够显现出来。尤其是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加快,用马克思的经典理论来分析社会的现状是很有必要的,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要深入地发掘,从而服务于中国当代的社会实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要探讨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形成的条件,世界历史和历史唯物主义、全球化的关系问题,区分马克思语境中的世界历史和历史学中的世界历史,从而深化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异化劳动理论,马克思首先对黑格尔的辩证唯心主义进行了反思,用"劳动"取代了"绝对精神"的概念,摒弃了唯心主义,发扬了辩证法。对于费尔巴哈,黑格尔在其提出的"异化劳动"理论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并从方法论、本体论和认识论三个方面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异化劳动"理论概念,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6.
"历史转向世界历史"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也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核心主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历史理论也愈发地显示出其时代性和科学性的特征。因此,认识和解读世界历史理论对当代世界发展进程也有着重大意义。要想认识和把握世界历史理论,还是首先从本质出发,把握本质才能把握对象,分析其理论生成的内在逻辑,在资本逻辑中从本质、前提、过程和未来指向等四个方面,浅析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这一对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在"世界历史"环境中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主要内容,运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展开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论文针对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理念的人"和费尔巴哈"抽象的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确立了"现实的人"这一理论。"现实的人"是自然的、肉体的人、处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能动地表现生活的人,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人。"现实的人"的思想的建立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对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在扬弃和超越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既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明确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之间的关系,领悟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继承和超越,对于发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的同时,必须正确处理两者之间关系,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世界历史理论好比一根指挥棒,在马克思一生的学术研究和理论创作中发挥着指引作用。它不仅分析人类历史活动,创建了唯物史观,而且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鼓吹建构未来社会主义乃至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见,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我们进一步对外开放、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开展发挥非比寻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武文凯  王楠 《现代交际》2023,(8):54-63+122-123
在对人类社会发展与变革的探索中,马克思创造了改变世界理论。马克思改变世界理论有着内在的逻辑演绎和丰富的思想内涵,它包括唯物主义是改变世界的思想基础,无产阶级是改变世界的现实主体,实践活动是改变世界的核心武器,共产党是改变世界的领导核心。这些理论原则不是相互分离、各自独立的,而是需要融为一体才能形成合力,进而在对象化关系和对象化过程中理解世界、改变世界。正是基于这些理论原则,马克思改变世界理论在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中引领时代发展,成为真正的时代之精华、当今之思想。  相似文献   

12.
在现实社会中,青年马克思遇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使他产生了"苦恼的疑问",青年马克思受到费尔巴哈的影响,初步确立了不同于黑格尔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本文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基础,思考青年马克思继承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和唯物主义方法论后如何实现对黑格尔进行批判的,同时试图厘清青年马克思和费尔巴哈的关系,以探讨青年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思想继承及丰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关于对全球化的理解以及对现代化的解读,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就有所产生,基于该理论理解中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就能够认识到需要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全球化予以诠释,就会认识到全球化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中国特色的基本条件。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要特色化发展,就可以将社会主义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本论文针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4.
全球化问题不是新的世界现象,对于全球化进程的认识早在150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做了深刻的把握和分析,他们提出了世界历史理论,世界历史理论实际上就是对全球化进程发展趋势的早期的一个理解和分析;全球干匕是一个多维度的现象,而文化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维度;全球化产生了一对悖论性的文化后果,即文化单质化和文化多元化,二者都有其产生和存在的理由和合理性,二者将长期并存,我们对于二者应当有着清楚和辨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在研究东方国家的社会状况时,发现了东方特有的村社制度,但这种制度为什么会在东方国家占主导地位,这引起了马克思探索东方世界奥秘的兴趣。马克思经过研究发现村社制度长期存在于东方世界,对东方国家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马克思将目光放在了东方国家之后,他站在了世界历史的高度,不断发展、完善唯物史观。所以,东方村社理论是唯物史观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6.
陶廷昌 《现代交际》2023,(8):35-45+122
在马克思提出科学的实践观之前,诸多哲学家如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及赫斯都对“实践”概念做出不同的理解与解释。马克思立足于这些对“实践”概念的不同理解与解释,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阐释了自己的科学实践观。马克思对实践概念的科学解释的意义在于消解主客体之间的二元对立,走出内在性的思辨理论以及开出“合理形态”的辩证法,从根本上突破并超越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实践观,深刻表征出马克思科学理解实践概念的至高哲学境界。  相似文献   

17.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世界观"新突破的重要体现。马克思正是在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此外,马克思在表明了自己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的基础上阐述了共产主义社会这一伟大理论。从而形成了具有革命性变革意义的唯物史观,实现了马克思"世界观"的又一次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本著作中,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等人异化思想中存在的不合理部分进行了批判,并在此过程中较为系统地论述了自己的异化劳动思想。在时代不断发展的今天,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并没有过时,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依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9.
任平 《现代交际》2023,(9):35-44+122-123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马克思早期运用哲学方法对黑格尔哲学进行批判的关键性文本。其文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马克思的两个目标,并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唯物史观的建立。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的政治批判为实现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政治哲学批评路径,并为当代哲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引领和精神滋养。因此,《黑格尔法哲学批判》是理解马克思政治批判向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转向的重要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要提到山西王阎锡山,大多数人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介鲁莽武夫的形象。可是,据说那一年他因老父患病,在老家河边村随侍近十个月。在这期间,不知是为附庸风雅还是有其他什么缘故,他开始对黑格尔哲学和马克思学说产生了兴趣。而在与著名哲学家、社会学家杜任之探讨辩证法时,他却有过人的表现。他说:“黑格尔与马克思,一个唯心,一个唯物。各执一词,各有所偏。我主张心、物不可偏废,执两用中。”在当时,能说出这样的话,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