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改革开放前,我国建立以城乡分割户籍管理制度为基础的劳动力计划管理体制,制约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改革开放后,劳动力就业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但目前全国各地仍然存在约束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体制性因素,迫切需要研究和探索农村劳动力市场化改革问题,全面深化就业制度和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相似文献   

2.
取消农业税标志着我国“以农养政”时代的终结,进入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后农业税时代,下一步,应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建设现代国家政权“双重建构”的整体思路,全面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的综合改革,重点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民间融资机制、乡镇政府机构、农民义务教育体制、县乡财政体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国民收入分配制度、财政制度、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一系列的配套改革,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体制保障、财力支持和动力源泉,不断增强农村发展的内部活力,不断扩大基层社会的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3.
全面取消农业税后,农村综合改革面临着县乡机构臃肿、乡镇财政运转困难和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存在有其深层次的历史原因和体制背景。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是重新划分政府事权和财权以推进县乡机构改革,建立财政转移支付增长机制以推进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教育投入与保障机制以深化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农民负担监管机制和农民权益保护体系以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相似文献   

4.
当前,乡镇政府仍在很大程度上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全能作风,其政社不分、政事不分和政企不分的弊端已严重阻碍了农村的市场化进程.为此必须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新一轮乡镇机构改革的重点,真正实现乡镇政府的内涵式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5.
一、“十五”期间农村改革及其取得的成效 就安徽省而言,“十五”期问应该算得上是支农政策最多,力度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几年,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正是在“十五”期间显现出了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中国改革20年走过了艰难曲折的过程,并取得了成功。中国改革成功的原因归结到一点就是实行了中国式渐进化市场改革。改革呈现的主要特点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挥,把优越的社会制度与高效率的经济体制有机结合在一起;立足于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国情,选择了恰当的改革策略;立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和未来,实现了改革、发展与保持稳定的良性循环。从而实现了人类在认识、理论、实践三重意义上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村的改革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和农村问题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问题中始终居于关键的地位。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有目共睹,近些年来却出现了城乡差别扩大、农村市场萎缩的不正常现象。针对农村出现的问题,本文着重从农业、农村、农民3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从战略高度提出了需要解决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8.
当前,一场由次贷危机演化成的金融危机已经在全世界蔓延,并且已经导致全球经济出现衰退的迹象.此时,又值我国处于改革开放30年,面临的国内国际经济、社会问题和环境有许多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下一步的改革如何走?如何在全球性的经济衰退的严峻时刻,针对新形势、新环境探索新的改革实践,化解危机,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大意义.基于此目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与德国技术合作公司于2008年11月1-2日在海口联合主办了"中国改革的下一步:变化与选择"国际论坛.邀请部分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迟福林、常修泽、张曙光、秦晖、倪红日、曹远征、汪玉凯、汤敏、左小蕾、沃尔夫刚*S*库恩等就"新阶段改革的趋势与目标"、"国际金融危机与中国宏观经济走势"、"新阶段的市场化改革"、"新阶段的行政体制改革"等当前改革最突出、最急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和辩论.此次研讨对于我们思索今后的改革之路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乡镇机构改革的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98、2001年和2005年下半年,河南省基于缓解地方财政短缺的压力和减轻农民负担的考虑,主要围绕着“撤并乡镇、精简机构、分流人员”进行了三轮乡镇机构改革。在前二轮改革中,省、市、县、乡四级政府之间互相推脱分摊改革成本的责任,结果都变成了虎头蛇尾的“假改革”。在第三轮改革中,省委、省政府强化了相关配套措施的跟进,统筹协调各方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着力解决改革中所引发的各种复杂矛盾,最终形成了有效整合、协调一致的合作型博弈机制,可称得上是善始善终的“真刀真枪改革”。下一步,我国将重点进行市、县两级机构改革,为防止出现低效率的重复博弈,建议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这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省一级则负责具体组织实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30 年来的农村改革发展历程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重点从农村改革的整体性、综合性、协调性和党在农村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实效性等方面入手,把我国近30年来的农村改革发展历程划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即从1978年到1988年,是农村改革的起步阶段,出现了第一个“黄金发展期”;从1988年到1998年,是农村改革的停滞阶段,出现了“三农综合症”;从1998年10月至今,是农村改革的快速推进阶段,出现了第二个“黄金发展期”。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我国农村改革的历史进程,对于科学制定农村综合改革的整体方案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是整个农村土地制度的核心。当前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存在的现实困境要求我们对其进行改革。在多种改革方案中,实行农村土地“三元制”的所有权糊度改革模式是可行的。该“三元制”方案内容为: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应属农民私人所有;耕地应属集体所有;城郊地应属国家所有;“四荒地”应允许私人所有;其它农村土地可进行因地稍宜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农地制度作为转型期经济制度的重要内容,其改革思路在理论界存在巨大分歧,本文结合产权理论,从契约经济学的角度对现行农地制度以及农地私有化作出了理论分析.指出在转型期的中国,农地制度作为一项契约,其外部环境的非完全竞争性将是中国社会在较长时期内的固有特征,从而导致不同形式的农地制度存在自身无法避免的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13.
土地是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础。我国封建统治者非常重视土地法律制度的建设,形成了限田制、占田制、均田制等土地制度,而且对土地买卖也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定。通过系统梳理自秦统一后封建社会土地法律制度的演替过程,分析其特征,认为封建社会存在国家、地主和自耕农三种土地所有制且互相转化,“均田”“限田”与“兼并”在整个封建社会循环往复;不触及封建社会土地制度根本的改革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社会矛盾,但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当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应当兼顾公平与效率,统筹土地多功能特性及其优先顺序,防止过度资本化挤占土地的生产、生态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14.
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教育政策水平的高低。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的变迁是党对变化中的农村基础教育政策环境所作反应的不断调适,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政策缺位及管理"真空"现象依然存在,有必要在考察原有农村基础教育政策基础之上作出前瞻性思考。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制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改革问题是目前经济法学界争论的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多种改革思路,有集体化、私有化、国有化改造等。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存在符合公平原则但不符合效率原则,私有化改造弊端较多,并非中国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最佳选择。土地国有、农民永久承包经营的土地制度在保留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避免了集体化改造和私有化改造的各种弊端,是各种改革方案中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农村土地制度的缺陷表现为产权不明确和农户产权残缺,经营规模的小型化以及土地流转机制的不健全。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该在考虑中国社会性质、发展阶段和现行制度基础等条件下实行产权制度、经营制度和流转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17.
农地股份制: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一个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制度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关键。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村改革的标志性事件,在一定时间段内对中国农业生产力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其优势的逐步释放,也凸现出它的弊端,这为新一轮的农地改革创造了需求。本文建议实行公司+农户的农地股份制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开展的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并初见成效,但也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农民负担过重的根本原因是城市偏向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以及城乡二元税制。深化我国农村税费改革,必须积极推行城乡统一税制,取消单独设立农业税制;调整城市偏向的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积极推行财政支出体制改革;加快乡镇机构改革;建立健全有效的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等。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课程改革政策在农村地区遇到了执行上的困境。究其原因,义务教育课程政策在价值取向和内容上的失范与失衡是造成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寻关照农村受教育者的现实需要和生存场域的义务教育课程政策是促进农村社会顺利转型和解决农村儿童受教育问题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对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公共财政支出改革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制约农村基础教育发展的最突出 问题就是经费不足,认为税费改革后,农村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缺口进一步加大,农村办学体制与农村财税体制的 矛盾日益显露,阐述了重新审视和改革现行农村基础教育财政支出政策的必要性和具有的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