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解说英语习语的含义和语义。认为语言受到人类的认知.环境、生活环境、认知能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有理据和动因的。习语的语义是有理据性的,而理解习语特殊意义的两个重要的认知机制就是隐喻概念和转喻概念。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义学为我们提供了探索习语语义的新视角.与传统的语言观不同,认知语义学认为,习语是在人类的概念体系中产生的,其本质是概念性的和系统性的,而非语言性的;习语的语义也不是任意性的,而是有理据和动因的.隐喻、转喻和普遍知识三种认知机制为人们理解习语语义提供了概念理据,其中隐喻概念是我们理解习语的最重要认知机制.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分析习语使我们更准确地理解习语的语义,这对习语的外语教学也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的精华,有其特有的结构、语义、文化等特征。了解习语的多元特征,才能准确理解其意义,正确翻译习语。本文从结构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视角分析习语的结构、语义、文化等多元特征,并对习语的翻译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语义空缺的英汉习语的跨文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语语义具有特定性、稳定性和丰富性,透过习语的语义,我们能够较为准确地探究其中蕴含的民族文化特色。对英汉习语语义的跨文化对比研究表明,习语语义的相同与不同交织在一起,有语义重合和文化重合,更有语言差异和文化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可以归因为:民族的认知、思维方式、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宗教信仰的不同。英语和汉语中的有些习语语义即不重合也不平行,而是存在着语义空缺现象。语言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有的语义存在于一种语言中,但在另一种语言中却不存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有大量的由历史典故形成的习语,它们结构简单,意义深远,反映了灿烂多彩的悠久历史文化。这类习语语义在英语和汉语这两种不同的语言中往往是此有彼无,或彼有此无的。  相似文献   

5.
认知语义学为我们提供了探索习语语义的新视角。传统的习语意义观认为习语是“死喻”,是不可分析、任意的。认知语义学则认为习语是概念体系的产物,其意义有理据和可分析性。概念隐喻、转喻、常规知识是人们理解习语意义的重要认知机制,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分析习语有助于加深学习者对习语的理解和提高他们准确运用习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从认知观看英语习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长期以来认为英语习语的意义不能从构成习语的组成单词的意义中推断出 ,其习惯意义与组成该习语的词汇的字面意义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习语被假定具有不能用逻辑理由加以解释的语言特性 ,它们常常让人误解并造成歧义。基于这一原因 ,在教学时习语常被忽略或者根本对它避而不谈。本文以Lakoff认知理论中的三种认知机制为分析模式来研究习语 ,向传统观念作一挑战。作者从认知观出发试图找出习语的习惯意义与构成习语的组成单词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英语习语具有两个显著特点:语义的统一性和结构的固定性。英语习语的来源与其民族历史文化渊源密不可分。英语习语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同时,随着语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也在不断地演变,具有变异性。英语习语的语义演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语义的扩展;语义的缩小;语义的临时变化。只有了解英语习语的特点、起源和变异规律,我们才能理解和欣赏英语习语,有效地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英语习语的临时变体广泛应用于新闻标题语篇。通过分析大量的新闻标题,研究习语临时变体在新闻标题语篇中的语义功能和美学功能,探讨新闻标题语篇中英语习语的临时变体类型,将之划分为语义返朴变体、词汇替代变体和句法结构变体,并结合认知语言学比喻优先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和多义推导理论对3种变体类型分别进行理据分析。  相似文献   

9.
语用推理与组构习语语义的推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习语的语义与其组成成分的意义之间的关系通常被认为是任意性的。而习语组构观指出,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从成分意义可以推理还原习语义。但推理是怎样运作的?对此,包括主张习语具组构性的构造假设理论都未作论述。组构习语语义的推理与日常话语意义的认知语用推理相似,需要三类认知推理构件的共同参与:(1)表征习语成分概念的词汇、逻辑和百科知识等信息;(2)认知语境;(3)推理者的认知心理状态。推理过程对探索组构习语语义的推理模式具启发性。  相似文献   

10.
习语图式是特殊的英语习语.数目众多,常以集或群来计数,共同表征某一语义概念,共有一个或若干个生成理据,其组成成分时有同源的词语.然而,习语图式因其语义建构的混杂性特性,其语义的有效理解受到影响.探析习语图式语义的建构理据、理解机制和参与理解的成分要素及其作用,借此建构习语图式语义的理解模式,既可丰富英语习语学研究的内容,又可为汉语成语的相关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1.
汉、英成语的研究都走过了一条相似的路:从本体论研究向认知语言学研究的转向。由于认知语言学的历史不长,用该理论专门研究成语的学术论著仍然不多。文章对目前国内外语言学界对成语的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作了粗略的盘点,比较客观地评价和肯定了传统研究与认知语言学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同时也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与不足。  相似文献   

12.
英语习语意义的理据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习语意义观认为习语是“死喻” ,是不可分析、任意的。文章认为习语是有理据的 ,可分析的 ,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 ,运用“概念隐喻”、普通知识等重要认知机制对习语意义进行了分析 ,论证了习语意义的理据性。  相似文献   

13.
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愈显重要。文章从对外汉语的角度来分析惯用语,并从惯用语的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来探讨教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英语委婉语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语言现象,是语言交流中的润滑剂和消毒剂。现阶段对英语委婉语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语义学和语用学的基础上,不能很好地揭示它的本质.并且把人的认知能动性排除在外。英语委婉语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对它的研究离不开对认知心理的解释。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对英语委婉语进行分析,为揭示英语委婉语的实质提供了理论工具和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英汉概念隐喻的相似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研究隐喻,介绍了由Lakoff和Johnson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从结构、方位、本体隐喻三个方面比较了英汉概念隐喻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成语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之精华,它具有很强的表达力.成语是在语言的长期使用中形成的稳固定型的词语或短句,它来自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搞清成语的出处对于准确理解和运用英语成语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7.
认知语义学理论认为,隐喻是人类通过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用某一领域的经验说明或理解另一领域的经验的认知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思维模式。国内针对英语经济语篇中的隐喻研究甚少,且多数是宏观层面的理论归纳与实证总结,很少涉及源领域事物特征向目的域映射的微观过程。本文以经济领域中一个突出的概念隐喻——生物隐喻为例,描述和揭示了其内在的隐喻映射模式。  相似文献   

18.
习语是一个民族历史、风俗和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具有丰富的文化蕴涵。英汉两个民族习语的文化重合、文化差异和文化陷阱使相关英汉习语之间相应地呈现出基本对应、半对应和根本不对应三种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9.
空间介词语义的习得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之一。在Tyler和Evans提出的原则性多义模式的理论框架下,以above和over为考察对象,揭示中国学生二语空间语义习得的认知特性,研究结果是:中国学生不能完全掌握空间性多义网络所有义项,核心义项的掌握好于其他义项;同时,来自母语空间概念的认知体系对英语空间语义的习得有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