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的绘画艺术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藏族的唐卡绘画与汉地传统的工笔绘画分别属于我国绘画艺术的两个分支。它们在色彩、线条的处理上有着独具自我的特色,对于画面的技法处理和色彩的运用上它们存在着一些异同。本文拟从题材的选择、构图、色彩及线条的运用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并对这二者之间差异性存在的文化根源进行探索和研究,使我们对这两类画种的审美意象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绘画发展史上,各种不同风格的绘画形式汇聚一堂,写实、具象、抽象等方式被艺术家们融入到艺术作品中。综合材料的运用和行为艺术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绘画的认知。抽象的构成语言和平面性的色彩表现,成为平面性绘画中最主要的特点。极简的造型与丰富的色彩变化让波普艺术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在线条中寻觅简单质朴的美感,每一根独立的线条所描绘的物体,都是绘画中最直接的元素。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绘画发展史上,各种不同风格的绘画形式汇聚一堂,写实、具象、抽象等方式被艺术家们融入到艺术作品中。综合材料的运用和行为艺术的出现,丰富了人们对绘画的认知。抽象的构成语言和平面性的色彩表现,成为平面性绘画中最主要的特点。极简的造型与丰富的色彩变化让波普艺术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在线条中寻觅简单质朴的美感,每一根独立的线条所描绘的物体,都是绘画中最直接的元素。  相似文献   

4.
浅析唐卡绘画艺术的意境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绘画唐卡是唐卡艺术形式中流行最广,也是最为常见的形式.线条和色彩的有机组合和奇妙变化使绘画唐卡呈现出无尽的审美意境.文章从唐卡动静交叠的形象特征、虚实相生的结构手法、情景交融的体验方式来看唐卡绘画艺术的意境关.  相似文献   

5.
冯茹 《中国民族博览》2023,(19):179-181
近年来,大量西方绘画艺术作品开始在我国流传,种类繁多的绘画艺术作品不仅增加了我国艺术爱好者的鉴赏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同时也阻碍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对后印象派绘画作品中色彩美学的研究与应用和对后印象派绘画作品审美内涵的理解对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后印象派绘画为对象,以其色彩的美学意蕴及艺术特点为主要研究方向,分析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美学特点,探究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美学意蕴,并对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艺术价值与后世影响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早期画作需要使用毛笔在绢帛上作画,为了有效地控制墨汁的渗入效果,画工对于线条笔法的运用较为关注。在绘画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线条逐渐成为了我国绘画艺术中的重要特征,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本文将对中国画工笔人物线条在时装、宗教等绘画题材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平面设计思维是理性思维、感性思维的结合体,其与东西方艺术绘画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通过对现实中的点、线、面进行重新加工与组合,可以利用传统绘画作品中具象、写实的视觉艺术形象,构造出具有现代视觉观感的抽象平面设计作用。本文对平面设计、绘画之间关系的分析,着重于平面设计点、线、面空间组合以及色彩、外在形态等创意思维的探讨,以展现出平面设计中的绘画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8.
平面设计思维是理性思维、感性思维的结合体,其与东西方艺术绘画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通过对现实中的点、线、面进行重新加工与组合,可以利用传统绘画作品中具象、写实的视觉艺术形象,构造出具有现代视觉观感的抽象平面设计作用。本文对平面设计、绘画之间关系的分析,着重于平面设计点、线、面空间组合以及色彩、外在形态等创意思维的探讨,以展现出平面设计中的绘画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形式对色彩的要求也不一样,西方现代画家将色彩与造型相结合,为艺术开拓了新的领域。在现代绘画中,每位画家都非常重视色彩的形式语言。本文从色彩语言的审美因素、色彩美的时代特征和色彩的意蕴美分别阐述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藏传佛教在热贡地区的传播历史悠久,热贡艺僧和民间艺人,将来自域外的佛教绘画艺术,依托藏民族传统文化,在题材、技法、色彩、工艺、风格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创新,形成了热贡独特的宗教艺术——唐卡。唐卡是热贡艺术的精华,是热贡文化的重要内容。绘画唐卡和堆绣唐卡以其特殊的文化意义和艺术价值,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今天的热贡地区果花飘香、丹青出彩,唐卡艺术形式多样,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热贡艺术馆陈列展览的唐卡绘画精美绝伦,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也走向了世界艺术的殿堂。  相似文献   

11.
绘画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作者通过对绘画意象、景色、人物及意境的勾勒,将自身情感进行转化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成果。在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不仅需要掌握美术技巧,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对影响创作的因素进行合理把控,将想象力、绘画灵感转化为真实的情景,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布局留白、美术技巧等创作出可以引起观赏者共鸣的优秀作品。基于此,本文从绘画创作的不同阶段出发,对影响作品创作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以期为绘画创作者美术技巧、创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人物画技法的精髓,线源自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哲学观念和审美特征,这也体现中国人物画的画家是运用线条把艺术追求和物象的感受相结合来统一表达的.线的艺术语言与西方的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迥然不同.本文首先分析了线条在中国人物画不同时期的特征变化,选出几个特征变化明显的时期进行重点分析;其次重点分析当代的线条运用的特征,从笔法、笔势和笔意三个角度分析线条的运用;最后分析了线条在中国人物画中的强大的作用,体现出线条运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郭辉  张鑫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167-168
色彩的运用是唐卡绘画的独特之处.热贡唐卡又有其自身的色彩运用特点,将这一特点进行理论分析,从颜料的出处到最后在唐卡上色彩的应用分析,建立一套热贡唐卡的色彩资料库是很有价值的,在不断的整理挖掘中为今后建立热贡唐卡色彩数据库做支撑性材料.本文就热贡唐卡绘画中色彩的运用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从中找到规律性的色彩运用,为制作资料库做了初探.  相似文献   

14.
绘画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表现形式,作者通过对绘画意象、景色、人物及意境的勾勒,将自身情感进行转化从而形成独特的艺术成果。在进行绘画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不仅需要掌握美术技巧,同时还应具备一定的艺术审美能力,对影响创作的因素进行合理把控,将想象力、绘画灵感转化为真实的情景,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布局留白、美术技巧等创作出可以引起观赏者共鸣的优秀作品。基于此,本文从绘画创作的不同阶段出发,对影响作品创作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以期为绘画创作者美术技巧、创作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光影造型视觉是西方古典主义绘画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它主要通过画家的色彩表现传达出来,并有效地结合传统艺术精髓和多种艺术理念。光影造型的主要前提是光线所产生的空间和色彩,并可以使我们从视觉上感受虚拟的形象质感。光影造型体现在宗教题材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它既是绘画作品中的主要表现元素,也是画家们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中国绘画色彩历史的研究,梳理历代花鸟画色彩的发展变化,立足于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的标准上,探讨现当代工笔花鸟绘画在“随类赋彩”这一古代中国画艺术理念中的实践与发展层面上,与传统美学观点和现代艺术观点相结合,由“随类赋彩”衍生了“随意赋彩”理念,为的是让今天的艺术实践者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扩大色彩运用的空间,而又不背离中国画的美学特征,更好地表现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感受,体现这个时代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7.
卢研 《中国民族博览》2016,(18):162-164
线性特征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尤其在中国古代的绘画之中尤为突出.绘画中的线条是绘画中的灵魂,不管是浓的线条还是淡的线条,方的线条还是圆的线条,粗的线条还是细的线条,长的线条还是短的线条,都能够反映出画家自身具备的艺术修养和自身审美.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艺术多样化的今天,艺术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如行为艺术、摄影艺术、手绘艺术等等,架上绘画艺术作为西方传统绘画的油画艺术在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中有着深厚的艺术语言,而在今天,当代架上绘画艺术也受着这些艺术方式的影响,呈现出多样的绘画艺术表现手法,这也印证了架上绘画艺术想要立足于当代则必须进行变革,在继承传统的艺术表现技法和绘画语言的同时,作为艺术工作者要丰富自己的思想情感,走在时代的前言,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19.
我国传统绘画艺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反映我国历朝历代社会历史、风土人情的重要载体。当前在元宇宙快速兴起的背景下,我国传统绘画艺术数字化传播路径也需要进行更新,本文基于传统绘画数字化传播现状及其存在的IP打造意识薄弱、传播体系欠缺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元宇宙背景下提升传统绘画品牌传播力与影响力的策略,对于推动传统绘画艺术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电视画面造型语言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表现,涉及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线条等艺术元素。纪录片《张家界土家婚俗》中"讲茶"片段的拍摄,通过景别运用、角度选择、光线处理、镜头运用等多种造型语言和艺术手段,实现了电视画面造型语言的真实性、动态性与新颖性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